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所谓的汝州“文庙类型”中的青釉产品,应为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停烧后,在汝州州府附近的文庙设窑烧制的汝窑青瓷。汝州文庙窑的烧造年代,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的实物标本来看为北宋晚期,其窑口的属性为州府管辖下的非营利性窑场,为宝丰清凉寺汝窑停烧后,汝窑青瓷工艺的一种延续。 --- 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

汝州文庙,原称孔庙,是汝州城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也是明清时期汝州城内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因城市建设,该区域及周边出土了大量高质量的青瓷标本,种类繁多,有清凉寺汝窑、张公巷汝窑、钧窑、磁州窑、临汝窑、东沟窑类型等。而在这其中,出现了一种既不同于宝丰清凉寺汝窑典型产品,又区别于汝州张公巷汝窑的高质量青釉标本。因首见出土地点位于文庙附近,故被称为汝州文庙窑青瓷。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文庙内景

由于文庙窑址位于古建筑群下,为配合附近的一处基本建设工程,仅经过小面积的考古发掘,并在地面发现了窑具及出土了大量的瓷片标本。根据出土瓷片标本研究发现,文庙窑汝瓷造型主要以盘、碗、洗子为主,数量较多,器形较大。釉色以青釉为主,青中泛绿,釉质细腻匀净,也有天青、天蓝、青绿、卵青和月白。釉面光亮,玻璃质感强,釉的流动性较大,玉质感不及清凉寺汝窑。胎色多以浅灰为主,香灰胎少,胎质细腻坚实,瓷化程度高。器物多采用支烧或垫烧,支烧产品支钉痕与清凉寺汝窑相类似,圈足外撇幅度较小,个别圈足呈滚圆状,且足壁及圈足上偶有漏釉现象。垫烧产品多以直圈足为主,修足干净利落,极为讲究。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从出土标本观察,文庙窑产品烧造质量较高,工艺水平一流,与张公巷汝窑青瓷标本在器形设计、制作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目前出土标本而言,器形不及张公巷汝窑丰富。主要以盘、碗为主,未见汝窑常规的套盒、盏托等产品。文庙窑青瓷胎色基本不见粉白、灰白、多为浅灰。且胎的瓷化程度较张公巷汝窑高,吸水率低,釉层温润,不见鱼鳞纹状开片及密集的冰裂纹等开片,釉色都以青绿为主,但文庙窑的青瓷不及张公巷汝窑鲜明。张公巷汝窑多以直圈足为主,支钉痕多为小米粒状,文庙窑青瓷支钉痕则更接近清凉寺汝窑,另外在文庙窑青瓷中发现个别圈足呈滚圆状,这是目前发现的张公巷窑中极为少见的。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文庙类型瓷片高玻化釉面特写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文庙窑采集瓷片标本

从文庙窑址出土的汝瓷片和宝丰清凉寺汝瓷来看,虽然一脉相承,但有明显的区别。其一,文庙窑汝瓷制作普遍比清凉寺窑汝瓷精细,胎薄,非常成熟和完美。其二,文庙窑汝瓷普遍呈现淡天青,釉层非常薄;而宝丰清凉寺窑汝瓷普遍呈现重天青,釉层较厚。其三,文庙窑汝瓷开片纹非常统一,均呈现蝉翼纹开片,瓷胎胎色比清凉寺窑偏白;而清凉寺窑汝瓷开片纹杂乱,有鱼鳞纹,也有蟹爪纹。其四,文庙窑汝瓷支钉痕普遍比清凉寺窑汝瓷支钉大。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赵青云

汝州文庙窑的烧造年代,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的实物标本为北宋晚期,其窑口的属性为非营利性,应为宝丰清凉寺汝窑停烧后,汝州文庙窑宋末或金代早中期延续宝丰清凉寺汝窑而继续生产的汝瓷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