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人生无常,所以要常准备。


作为一名金融圈人士,我常常会被人咨询年金险。虽然我并不从事保险行业,但来问询的朋友主要问及下面两类问题:

第一类:

你说,这CPI这么高,年金险真的能抗通胀吗?


第二类:

你说,我买年金险,是不是还不如跟着你们投资基金买买股票什么的,收益反而来得高些?


其实做投资这么多年,我本人对于年金险的态度真的还挺模糊的。

说它没用吧,但它存在多年必有合理之处;说它有用呢,可是讲真,钱存进去那么多年,贬值了能有多大用?

但是最近遇到一个事,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用保险准备养老金”这件事。

01“天上”掉下一笔养老钱?


儿时的朋友来我的城市旅行,于是小酌小聚,谈起了这些年的经历。

我们上中学那会儿,朋友的父母下岗做起了小买卖,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也算过得殷实。而我这个朋友后来大学毕业后回家当了公务员,守在父母身边,结婚、生子,日子也安稳幸福。

原以为可以这样平静的生活下去,谁知道2007年左右,朋友的父母经历了一场电信诈骗,一下子被骗走了八十万。

80万啊,这可是两老在给儿子买房娶媳妇儿后,给自个儿留下的养老钱。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在2007年,不少了。随便理个财,利息一年也有3万,合着每个月能有2000多。等于多了一份退休金。

可这一下,养老钱全没了。

朋友毕业也没几年,公务员嘛,至少十年打底,钱只够自己花,帮不上家里太多。

俩老之前倒是一直交着国家的居民养老保险,交得不多。

于是到了2010年可以领退休金的时候,两位老人每个月加起来,一共也只能领到2000块钱。

挺少的,但总比没有好。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2012年的秋的一天,俩老的银行账户里突然多了一笔5000多块钱的“巨款”。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1997年的一天,朋友父亲在单位里接待了一位已经来了好几次的保险业务员。

秉着“做业务都不容易的心”,产品听着还可以,也恰好那时他们家经济上也宽裕,于是叔叔就买下了这份保险。每年交7000多,交十年。恰恰好就交到被骗的那一年交完了。

5年后,也就是2012年,这份保单开始返钱,每年返10000,而且每年递增500元。

今年是领取的第8年,领了13500元。等于一次性多领半年的国家养老保险。老人当然是挺开心的。

其实那时候哪有什么养老规划,不过就是手上有些闲钱,正好赶上了,就买了。无心插柳。

开心归开心,但这笔保险,真的划算吗?


02“年金险”真的能抗通胀吗?


我给这份保险算了一笔账。

1997年开始交保费,每年交7000+,交10年。所有保费加在一起,我就算一共花了75000吧。

2012年开始领钱,每年领10000。每年递增500。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我按照每年交7000,大概的算了一下。表格末用虚线表示未完结,这笔钱会一直领取直到被保人身故。


但1997年的7000可比2012年的10000要值钱多了。

有多值钱呢?

我给大家换算一下,这个时候需要用上之前和大家说过的FV函数。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假设我们这些年的平均通胀率在5%,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那么1997年的7000,大概是现在2019年的20500左右。

叔叔交了10年的保费总和,如果换算成现在的钱,约等于一共交了18万左右吧。

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从投入产出比计算,就算从第一年开始领取10000,每年递增,差不多也要领16年左右才算勉强回本吧。而能不能领16年回本或者领更长时间,从保险里“赚到钱”,这取决于我们的健康情况。

所以,单纯从投资回报率上说,年金险肯定不能算一个「好投资」。

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定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胀。而随着央行利率的下降,必定也会影响保险产品的利率情况。

比如在1997年那会儿,大部分终身寿险、年金险的利率都可以达到7.5%左右。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一位客服在为客户解答一份97年投保的保单,提及当时的保单利率在7.5%。

但你知道那时银行存款利率是多少吗?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6-7%之间。都挺高的。

所以,那时候的保险公司能给出7.5%的年金险利率,也就不奇怪了。说不定穿越到那个时候,你也未必觉得这个利率有什么稀罕的。

只是现在回过头去看,之后这些年的利率一直在下调。

所以啊,年金险恐怕抗不了通胀。

但年金险真的是一份「投资」产品?

03无法“增值”的年金险,真的可以帮我们养老吗?

朋友家里的故事给我一个最深的感受,恰好就是保险的作用: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事业风生水起,收入足够丰厚。身边佳人相伴,膝下儿女萦绕,父母康健,生活幸福。

足够平淡或者足够顺意的人生,都会给我们一种“人生就是这样”的错觉。我们青春正盛、年富力强,我们多半想不到人生的后半段旅程会有什么想不到的事情正在潜伏。

但这并不是人生的全貌。

首先,我们的生命周期注定了我们的收入不会无限增长。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大部分人,收入的顶峰只有那么些年。我们终究会老去。终身学习,奋斗不止,当然没错。但认识到客观存在也很必要。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生病,我们可能会发生意外。

其次,国家的经济也有周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会随着国运的发展而经历考验。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行业和知识的迭代也越来越快。我们可能会创业,或成功或失败,我们也可能会失业,或再就业或从此跨界。

还有,我们也会经历理财的周期。

股市有周期,2007年股市一落千丈,2015年股市又一落千丈。有多少人存够了一笔钱,想在这个经济盛宴中分一杯羹,最后都折在了里面。

还有落幕的P2P,违约的城投债……

其实投资本来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但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了解这一点。只把理财当提款机。

除此之外,还会有骗局。朋友的父亲就是上了骗局的当。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你说,小心一点不就好了嘛。

但谁可以保证自己的一生就可以这么平顺呢?

如果你不是太年青,就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

那首歌是怎么唱的:

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风浪。

有时凶猛有时平静,亲爱朋友你要小心。

——《世界第一等》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从前的我,也不那么认同“用保险理财”这件事。利率那么低,不及冲浪股市一点点。

但理财不代表追求投资回报率,它决定了我们这一生到底要怎么过。

我们要为旅行准备好钱,为生病准备好钱,为孩子上学准备好钱,为孩子结婚准备好钱,为享受生活准备好钱,为安享晚年准备好钱。

拿类似年金险这样的保险做理财,从来都不是为了抗通胀。

就好像朋友的父亲当年买下这样一款保险时,也从来没想过当年也算是个老板的自己,1997年随随便便就能拿出7000块钱交保费的自己,怎么会在20年后,他需要这一笔每年10000+的钱补充自己和老伴儿的养老,给儿女减负担。

只能怪人生太无常。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险,真的能管我们未来的养老吗?

既然我们谁也不能避免无常,就一定要把自己的钱归归类,专款专用的存在相应的账户里。坚决不去动用它。

坚决不用?好难啊。你都说人生会有起伏,难免需要钱来帮。

所以啊,钱在手里,真的不是花了就是亏了要么就被骗了。如何在我们的人性与自己的金钱之间,建一道绝对护城河?这是一个问题。

或许,这也是保险存在的意义。存在保险里,就当存进了一件年青时候穿过的衣服里。把保障的归保障,把子女教育的养老准备的归年金险。用不上最好,说明我们活得很好,资产富足,不需要仰仗保险。

但说不定也许某天用上了,我们也许会感谢那年把钱“刻意遗落”在某处的自己。

如果不是保险,还可以是什么?

如果你有更好的答案,请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