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研究家譜文化的“草根專家”

浦江:研究家譜文化的“草根專家”

【人物檔案】金襄:本名金應天,乳名洋洋,字重文,筆名汪洋、濁莽,別署長樂,號光後、天緣居士,中共黨員,1987年1月生,浙江省浦江縣潘宅人,武俠小說《九陰俠影》的原創作者。2004年浙江省二級重點綜合高中浦江縣中山中學畢業;2007年畢業於義烏工商學院。2019年7月,考取“家庭指導師”資格證。10月發表《稠巖曹村賦》,並獲獎。11月,發表《方大宗祠賦》。現為義烏市古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十三居劉金氏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兼總譜主編、金學武俠文化研究會發起人。

@傳承金庸武俠文學,浦江青年的江湖

記者核實:自金庸先生作古之後,許多金粉俠迷們無不感嘆“從此江湖無大俠,只留江湖在人間”。徜徉在金庸筆下的江湖之中,許多武俠迷會發現在金庸小說中有一些斷了百餘年的故事,讓人充滿好奇與想象。在金庸逝世一週年後,浦江32歲的青年金應天推出了10萬字的武俠小說《九陰俠影》,對這些斷層的故事進行了補敘,展現了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個江湖,受到了杭州、寧波、義烏、諸暨等地金庸迷的好評。浙大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樓含松也不禁感嘆:“誰道江湖無大俠?且看武林風雲起!”

昨天,記者採訪了金應天,走進了他的江湖世界,發現他不僅是一個自由文學撰稿人,還是研究家譜文化的“草根專家”。

18歲開始痴迷家譜研究

1987年1月12日,金應天出生於金華市浦江縣浦南街道潘宅村。該村大部分人姓潘,但有客姓10多個。

“2004年,看到村裡續修《華牆潘氏宗譜》,潘姓人總說自己是駙馬公後裔,並說族中做轎伕、戲子、奴僕的下等人不能上譜,這讓我很好奇,就問祖母我們來自哪裡?”那時候,金應天18歲。“祖母說,我爺爺在世的時候說過我們的太公也是駙馬,我們的族人有沿襲‘活金死劉’ (生前姓金,死後家譜或墓碑上顯示為姓劉)的習俗,老家在天台金榔頭(音),說是皇帝賜了個榔頭敲核桃,所以叫金榔頭村。”

奶奶的答覆讓金應天產生尋根的興趣,讀高三的他根據爺爺生前與天台方面的來往信件,給那邊寄去尋根的信件。幾個月後,上了大學的金應天不僅收到了天台族兄金從林的回信,族兄還將民國年間的家譜送到了浦江。“原來,我們是天台縣南宋詩壇劉知變、浙派琴祖劉志方之後。”從此,金應天走上了研究家譜、挖掘家譜文化之路。

浦江:研究家譜文化的“草根專家”
浦江:研究家譜文化的“草根專家”

2007年大學畢業後,金應天就前往天台縣平橋鎮屯橋鄉金塘頭村查閱全套家譜,並拜祭了自己的高祖墓,理清了浦江金氏一門的來龍去脈。然而,他通過核查史籍後發現家譜上自漢中山靖王劉勝至入臺始祖劉國賓之間的世系與正史有出入,隨後到東陽、義烏、嵊州、諸暨、磐安、上虞、蕭山等地查訪,看了不下100餘套同族家譜的記載,均大同小異。為此,他還去了江蘇沛縣、陝西西安查閱方誌,寫了一篇《東陽十三居共祖源流探析》來理正遠祖的世系。

金應天除了研究自己家族的譜系,還研究其他姓氏的譜系。《華牆潘氏宗譜》記載:“潘正夫,尚唐秦國唐懿長公主。”金應天就說,“根據宋史記載,潘正夫是尚宋秦國康懿長公主,並非唐懿長公主。浦江華牆潘氏一族也不是潘正夫的嫡系,而是旁系,他們常說自己的祖上駙馬公,其實是郡馬潘倫的後裔。”由此可見,村中老輩對族史的口口相傳,也難免以訛傳訛。

挖掘先賢事蹟,研究家譜文化,是他的一大愛好。這些年來,從事外貿行業的金應天利用業餘時間,收藏與研究了300多套家譜,還協助溫州的宗親金海京成立了浙江金氏宗親聯誼會,並花了5年時間整理編印了《婺州金氏先賢集錄》,在圈內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熱心公益與愛好家譜研究的人們對金應天的家譜知識的見地是認可的,有的說他是個“家譜電腦”,有的說是個“家譜專家”。(楊川)

浦江:研究家譜文化的“草根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