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人物小传

陈玉浩,1986年8月出生,2004年12入伍,上尉警衔,现任武警雪豹突击队特战训练大队代理大队长。军旅15年,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三等功2次,被武警部队评为“高级反恐人才”,第22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多次代表武警部队出国比武,为国家和军队赢得荣誉,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高高飘扬。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身材匀称,走路四平八稳,说话轻声细语,被提问还会腼腆的微笑。坐在采访位,如果不看陈玉浩的简介,很少人能将他与特战“兵王”联系在一起,更不可能与杀气十足的“拼命三郎”进行“超链接”。至少在初次见他的人当中,很少有人觉得他是兵王。

  

  但是如果跟陈玉浩走上训练场,你就会发现从他的身体中激发出另一个人:娴熟的武器装备操作、机警的战术意识和严苛的训练方式,一招一式像是一把直插敌人心脏的尖刀。

  

  这就是陈玉浩,一个出类拔萃的特战队员,一个经历过魔鬼般考验,淬火锻造的特战兵王。

  

  然而,陈玉浩的特战之路起初并不好走。不断地被淘汰、被放弃、被质疑是他特战生涯的开端。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没人觉得我能行,但是我自己从没有想过放弃。”

  

  初入军营,因为瘦小的身材,他被分到了文艺分队,这个从小看《地道战》、《地雷战》、《武装特警》,励志扛枪上战场的热血青年,阴差阳错的拿起了萨克斯。隔壁雪豹突击队训练场上的阵阵枪声,时不时地传进陈玉浩的耳朵里,像一把“痒痒挠”时不时地在他心里挠一下。

  

  “那时候心里是真痒痒,想要的生活就在眼前,为什么不试一下呢?”陈玉浩回忆起报名时的情景说道。

  

  因为身材瘦小,体能素质较差,在最初的训练中,他的成绩始终处于后进行列。

  

  预备队员第二个月考核成绩不及格,被淘汰;第五个月,被淘汰;第七个月,被淘汰。

  

  八个月的预备特战队员的训练,他被淘汰三次,又三次“找关系”说好话被留下。“就是要留下,每次都找班长骨干求情。”陈玉浩说道。

  

  与他一同进入预备队的同批兵淘汰了一波又一波,在那个靠训练成绩说话的地方,陈玉浩一直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一个。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从开始的不屑,到平视,再到仰视是我对陈玉浩不同时期的看法,也是他不同时期的变化。”初入特战队成绩优异的吴可铮谈起陈玉浩的一步步变化敬佩地说道。

  

  别人一天跑一个五公里,他就跑三个;别人器械训练练3组,他就练5组。因为求胜心切加之训练强度超过负荷,胫骨筋膜炎撕心裂肺的疼痛使他走路都困难,“连翘脚尖都能疼出眼泪。”

  

  为了提高体能素质,每天身穿沙衣、腿绑沙袋,别人轻装他负重,别人负重他加倍,预备队员训练正值北京夏天闷热的天气,经常带着沙袋的他时常红疹一片。

  

  “顶到一定的训练量,人体就会有反应。边跑边吐、边吐边跑是常态,但就是这样你也得坚持。”说到预备队员强化训练的艰辛,陈玉浩只是咧嘴一笑,“没办法,马上就到最终结业考核了,没有退路,我也不想让人一直瞧不起。”

  

  “16分45!”当五公里摸底考核陈玉浩冲过终点的时候,评判员不禁发出一声惊叹,“逆袭了!”。

  

  预备队训练竞争十分激烈,稍有懈怠,就会被超越被淘汰,在雪豹突击队训练场入口,“军事训练龙虎榜”到了摸底考核时期经常大面积刷新,“上榜一次那么难,我凭什么被刷下”,为了跻身优异成绩的行列,陈玉浩每次都比别人更加刻苦。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陈玉浩的战友们都开始叫他“拼命三郎”。

  

  没有人能比陈玉浩更清楚“拼命三郎”背后的痛苦,“就像一个突破口,经历过最痛苦的蜕变,就会好事连连。”陈玉浩说道。

  

  2005年考核成绩优异的他选进特战一队,2006年以义务兵身份入党是同批兵中唯一一个。2007年初转改士官便被任命为班长,陈玉浩也是该队唯一一个义务兵班长。2008年因训练成绩优异,被委派到阿富汗担负使馆警卫任务,并荣立一等功……

  

  这便是陈玉浩口中的“好事连连”,如今云淡风轻的描述,背后又有着多少次“拼命三郎”的事迹。

  

  陈玉浩的人生轨迹就像真人版的“许三多”,“没人觉得我能行,但是我自己从没有想过放弃。”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当你站在异国他乡竞技场上,你也会和我一样,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誉。”

  

  虽然经过一天多的休整,当陈玉浩的右脚踩上作战靴之后,他仍然隐隐感觉到脚掌发涨,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到最佳状态。已经参加了7个比武课目当中5个的陈玉浩,还是主动扛起了最后一个压轴项目的重任。

  

  2018年,陈玉浩以核心队长的身份,再次出征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

  

  当时32岁的他已是那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那些由真实战例演变而来的高强度竞赛课目对他的体力和意志力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五月份的约旦气温逼近40度,毫无遮蔽物的竞赛场地让人燥热难耐。压轴项目“国王挑战”,这个要求负重15公斤行进十公里、操作各种不同武器完成9次有效射击的课目对选手的体能和技能提出超强挑战。

  

  当时的陈玉浩体能已经逼近极限,在赶到第5个射击点时,陈玉浩体能已经严重透支:身体虚脱,浑身发软,几乎就要坚持不住。

  

  看着从身旁超过去的外国队员,陈玉浩狠狠抽了自己两耳光,“不行,决不能倒下,倒下就没脸回国了”。在往自己怀里猛浇了一瓶矿泉水后,他咬着牙又冲了出去……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当冲过终点那一刻,陈玉浩终于站不住,两眼发黑,倒在地上。最终陈玉浩所在的队以绝对领先的成绩取得该课目第一名。赛事结束后,美国主裁判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未来战场,我们不希望遇上中国军人”。

  

  捧回团体亚军的奖杯时,看着队员高高举起的五星红旗,陈玉浩热泪盈眶。“不辜负祖国的期望,那时候没想那么多。”陈玉浩感慨地说道,“当你站在异国他乡竞技场上,你也会和我一样,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誉。”

  

  亮出中国军人气势,打出中国军人威风。陈玉浩是这么说的,在国际演训场上他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2007年,陈玉浩随队参加了中俄联演,那次也是武警部队首次出国组织联训联演。当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俄罗斯神秘的“栗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感到他们成熟、稳重、干练,与之相比,我们在气势上明显弱上一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玉浩打趣的说道,“后来才知道,他们来的都是军官,而且个个都身经百战。”

  

  两国军队联演联训,不仅是双方的学习交流,也是暗中的实力较量。

  

  从突入到解救,陈玉浩的动作衔接行云流水,打破了俄方创造的最快纪录,要知道,这个课目当时在俄罗斯有一套世界领先的成熟战法,而从学习到超越,陈玉浩只用了1年时间。

  

  好的技、战术是反恐战场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地掌握反劫持过程中的动作要领和小组协同能力,陈玉浩带着特战队员反复磨合操练,有时候甚至一个手势、一个切角突入,他都要求精益求精。

  

  突入掌控精确到米秒,战术细节扩大到分毫,最终带来的就是在演习现场,陈玉浩参加的公共交通工具反劫持演练,让俄方官兵交口称赞,并专门邀请他演示动作流程录制成视频做日后教学。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那次演练还留给了陈玉浩一块伤疤。

  

  原来,在破窗突入时,公交车窗框上残留的玻璃片刺穿了陈玉浩的裤子,将膝盖左侧的一块肉径直削掉了。但在当时那种紧张的搜索、射击环境中,他却丝毫没有感觉,直到演练结束他才感觉“怎么裤腿一直是湿的”。

  

  和陈玉浩身上的成绩一样,他身上的伤疤也有很多。“经常和铁家伙打交道,摸爬滚打受伤在所难免。”和讲述三个一等功一样,陈玉浩讲起他那些受伤经历也是轻描淡写。只是那些永远去不掉的伤疤,忠实地记录着他的每一次冲锋。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军人生于战场,宁可血染枪膛,绝不退缩分毫。”

  

  骨干集训队突击手赵金鹏在飞速的冲向500米以外的集装箱,脚下的沙石“簌簌”作响,在返回之后陈玉浩将怎么“修理”他,他心里仍十分忐忑,但是他知道,他刚才犯的错误触及到了陈玉浩训练中的“底线”。

  

  在房间搜索射击中,担负突击任务的赵金鹏冲进房间后没有进行仔细侦察,触及绊发雷导致行动失败并接受约定惩罚。

  

  为了更好地发挥训练尖子的教练员和“酵母”作用,雪豹突击队专门组建了骨干集训队,陈玉浩担任队长,在这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实战意识不好或者战术素养不高,会让陈玉浩大发雷霆。

  

  “如果实战中,因为你的疏忽,所有队员都得跟着你‘报销’。”陈玉浩对着赵金鹏又是一顿“咆哮”,“实战!实战!实战!”

  

  陈玉浩对于实战意识的极致追求不是没有原因的,经历过阿富汗的战火烽烟,他对于真实战场的残酷有着有着切身体会。

  

  2007年,陈玉浩向上级党委积极请缨,参加阿富汗大使馆的警卫任务。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局势动荡、恐怖肆虐、流弹横飞……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到处都是弹孔,每一处被打过的地方曾经都发生过激烈交战。”陈玉浩感慨地说道,“和平真的来之不易。”

  

  恐怖分子比想象中的更加嚣张,他们甚至提前一个月告知准备袭击某国使馆,在该使馆预有防备的情况下,仍悍然发动汽车炸弹袭击,造成了惨重伤亡。

  

  在一次解救被绑架的中国工程师行动中,陈玉浩随队负责护送外交人员到恐怖分子指定的地方进行谈判,现在让他回想起来,仍惊心动魄。

  

  为了确保中国外交人员的绝对安全,警卫组不断调整位置,始终用身体挡住大使,随时做好挡子弹的准备。

  

  身处那个危险的环境中孤立无援,危险时时处处都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盘问,陈玉浩与战友们将所有枪支上膛,手指片刻不离扳机,好几次与恐怖分子擦肩而过,枪口相对。


从三次被雪豹淘汰到三次荣立一等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碰到假警察想袭击,我们只能反击,牺牲是大概率的,因为他们的机枪就架在那里。用交火的方式给大使和外交官赢得脱离战场的先机,只要他们安全,即使我们牺牲,警卫任务也完成了。”陈玉浩顿了顿说道,“军人生于战场,宁可血染枪膛,绝不退缩分毫!”

  

  为了制造国际影响,恐怖分子无差别的袭击让陈玉浩和他的战友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紧张氛围中。甚至回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睡梦中听到训练场上的枪响,陈玉浩都会瞬间惊醒。

  

  在阿富汗警卫的一年多中,陈玉浩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残酷、血腥的环境中度过,从炫酷憧憬到残酷战场,他从热血沸腾变得万分谨慎。

  

  这也是为什么,日常训练中陈玉浩对于“战场思维”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当被问及接下来的工作打算,陈玉浩又回到了那个腼腆状态,“成绩都是大家的,我只不过是一个代表。如果组织需要我,无论干什么,我仍将继续发起冲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