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村醫隊伍,山西這個貧困縣每月補貼鄉村醫生1000元

12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健康扶貧及定點扶貧工作有關情況。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縣委副書記李波和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縣委副書記馬愛麗介紹了相關健康扶貧情況。

據介紹,大寧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在村級光伏收益中為村醫發放補貼的通知》。從2019年7月1日起,每月為每名鄉村醫生補貼1000元,穩定村醫隊伍。

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縣委副書記李波介紹說,大寧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山西省深度貧困縣,總面積967平方公里,共有6個鄉鎮、84個行政村,總人口6.9萬人,農業人口5.2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415戶17648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719戶1629人。

李波介紹說,大寧縣委、縣政府於2017年5月組建了大寧縣醫療集團,以縣人民醫院為核心實行一體化管理。集團組建後,啟動實施了大寧縣醫療集團縣鄉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逐步實現業務信息在醫療集團內共享。

另一方面,大寧縣對貧困大病患者分類分批開展救治,整合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補充醫保,住院費用自付比例明顯降低。全縣農村居民參保費全部由縣財政代繳,對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進行關懷救助。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個窗口”全結算,切實提高看病報銷效率。

紅星新聞從發佈會上獲悉,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協調支持下,大寧縣爭取項目資金8660萬元啟動了山醫大一院大寧分院新院區建設項目,為各級醫療機構捐贈醫療和信息化硬件設備總價值超3000萬元。

此外,大寧縣還整合扶貧資金新建、改建了75個貧困村衛生室,招聘42名鄉村醫生,並配備了醫療器械和常用藥品。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在村級光伏收益中為村醫發放補貼的通知》,從2019年7月1日起,每月為每名鄉村醫生補貼1000元,穩定了村醫隊伍。

李波介紹說,在開展對口幫扶方面,北醫三院、山醫大一院等對口幫扶三甲醫院優質資源下沉,派遣長期駐點幫扶專家112人次,指導支持縣人民醫院開展胃鏡下早期病變、流感病毒快速檢測等5項“留得下”的適宜技術。先後開展“服務百姓健康行動”等活動,巡迴醫療、義診覆蓋全縣6個鄉鎮84個村委,共計診療3528人次,提供免費藥品金額約1.6萬元。

紅星新聞從發佈會上了解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協調多方資源建成了大寧縣人民醫院腎透析室,目前接診14名尿毒症患者,有效減輕了患者負擔。2018年大寧縣突發群體誤服“亞硝酸鹽”事件,其中2人病情危重,北醫三院幫扶團隊牽頭應對,及時處置,最終患者全部成功救治。

同樣是山西省臨汾市的深度貧困縣,永和縣健康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有自己的特色。

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縣委副書記馬愛麗介紹說,目前永和縣全縣共有貧困村7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94戶18031人,貧困發生率34.4%。截至目前,累計脫貧78個村6492戶1775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0.53%。2019年底計劃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馬愛麗表示,永和縣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了健康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

首先是提升縣醫院服務能力,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大力支持和山西省共同推動下,永和縣構建了永和縣人民醫院全新的幫扶體制:從整體佈局來看,山西白求恩醫院全面託管永和縣人民醫院;從學科發展來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3家三甲醫院發揮各自優勢,長期派駐專家“組團式”提升學科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和護理能力等;從保障支撐來看,國家衛生健康委為永和縣人民醫院配備了價值30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

據紅星新聞了解,永和縣人民醫院於今年4月遷入新址,有效改善了群眾的就醫環境,使得永和縣人民醫院的服務環境、服務面貌、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其次,永和縣提升了縣域整體水平。永和縣著力打造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推進落實“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體制機制創新。在深入推進山西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基礎上,重點推進鄉村一體。一方面充分發揮山西健康扶貧“雙簽約”優勢,暢通貧困人口上下轉診機制;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建設,暢通遠程會診由省市向鄉村兩級延伸。確保貧困人口常見病、多發病能夠在縣域內得到及時救治。

此外,永和縣要求全面消除“空白點”。在解決機構空白點方面,強化村衛生室建設,從2015年至今,共新建和改擴建村衛生室63個。在解決人員空白點方面,今年通過市級派駐21名、縣聘鄉用2名、鄉聘村用3名、村聘11名共計37名,目前全縣已全面消除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按照山西省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工作標準,永和縣還投入314.3萬元,實施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配齊了規定設備和基本藥品。

紅星新聞記者 嚴雨程 趙倩 北京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