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共是5萬多億美元,但只有1000億美元的順差,因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很大,有3000億美元的逆差。黃奇帆認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和推動,會在今後幾年帶來中國服務貿易的春天。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睿雅

圖片來源|中企圖庫


他對中國經濟見解獨到,曾將一個地處內陸的城市變成對外開放的“高地”,也曾被外界譽為“最懂金融的市長”。


12月8日上午,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盛大召開。本屆年會以“決勝2020”為主題,董明珠、劉永好、陳東昇、王石、宋志平、宗慶後等上百位企業領袖齊聚一堂,上千位行業領軍者到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先生在會上發表了題為《自貿試驗區的探索和推動將為我國金融業和服務貿易帶來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的主旨演講。


在演講中,黃奇帆表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目前存在兩個短板,分別在金融業開放和服務貿易開放上。


黃奇帆對經濟數據熟稔於心,他給出了一個數據:中國近200萬億的金融資產中,外資金融機構只佔1.8%。與之相比的是,在同樣近200萬億的工業、商貿資產中,外資企業資產佔到了30%。在貿易方面,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兩邊疊加起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共是5萬多億美元,但只有1000億美元的順差,因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很大,有3000億美元的逆差。


透過問題看本質,黃奇帆認為,更好的制度改革可以進一步深化中國的改革開放。針對金融業開放,從去年4月份到今年10月份,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領導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先後出臺了64條具體的金融業開放措施;而在服務貿易方面,自由貿易試驗區正是推動改變的重要探索。


在演講的結尾,黃奇帆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會有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就在金融開放和服務貿易開放的過程中,就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中。”


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以下為黃奇帆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演講全文:


很高興來參加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自貿試驗區的探索和推動將為我國金融業和服務貿易帶來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


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發展中的兩個短板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國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偉大成就,經濟規模已經從當年相當於美國GDP的4%,到了如今相當於其的64%;從佔全球GDP的1%,到現在約佔全球GDP的16%。我們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家。


但是,我們還有兩個短板:第一,我們的金融業開放還有瓶頸;第二,我們國家的服務貿易開放仍屬於經濟開放中的短板。


1. 金融業的“限度”


從金融業來說,1990年浦東開發的時候,國家已經宣佈允許外資來辦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各種金融機構;2000年WTO以後,整個中國範圍內,對外資金融機構總體上也是開放的。但是,截至目前,在中國目前近200萬億的金融資產中,外資金融機構只佔1.8%,非常低。


同樣是開放,中國近200萬億的工業、商貿業即工商產業的資產中,外資企業資產佔30%。這個數據表明,中國的工商產業開放度是比較徹底的,而金融業的開放是縮手縮腳、有限度的。


這種“限度”表現在三個方面:


(1)在許多的金融領域,外資准入前存在不同待遇;


(2)在一些准入的領域,外資可以辦銀行、證券、保險,但是股權比例受限制,例如股權比例不能超過25%、49%,不能控股、獨資等等;


(3)允許登記的法人執照、營業範圍,假如說有50個營業條款,可能只有18個、20個條款允許外資從事。這樣,外資就未能享受到同國內金融機構一樣的國民待遇。


總之,總體上開放,但具體又有很多束縛,使得外資金融機構發展不到位。


2. 服務貿易的瓶頸


第二個短板就是我們國家的服務貿易。


我們國家的貨物貿易從1979年的200億美元發展到去年的4.3萬億美元,增加了200多倍。但是在服務貿易方面,問題比較多。我們去年的服務貿易出口是2000億美元;我們的進口是5000多億美元,有3000億美元的逆差。實際上,全世界所有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逆差一共是7000億美元,我們佔3000億美元,佔全世界逆差的40%。


美國人老是說他們在貿易上吃虧了,其實我們國家貨物貿易做了4萬多億美元,有4000億美元順差,但是我們的服務貿易有3000億美元的逆差。


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兩邊疊加起來,整個中國進出口貿易總共是5萬多億美元,其中,只有1000億美元的順差。所以,總體而言,我們的服務貿易逆差很大、世界之最。


同時,我國服務貿易以勞動密集型為多,20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出口中,相當一部分是旅遊業、勞工密集型的服務貿易,是外國人到中國旅遊,我們做了服務而產生的服務貿易收入。而5000多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進口中,大部分是資本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型的。所以這個意義上,我們的服務貿易也有短板。


因此,我們國家進一步的開放,要有新的高度、深度、廣度,在什麼地方呢?就是要消滅金融業的開放短板,化解服務貿易的逆差、低附加值問題。我們可以非常高興地看到,2019年是中國化解這兩個短板的一個起步年。今後5~10年,我相信,這兩個短板一定會在中國新的開放措施中加以解決。


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針對金融業開放的要求措施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博鰲會議上宣佈了中國金融業要進一步開放的要求。他很具體地講了銀行、保險公司的股權比以及各種經營範圍都要拓寬的要求。


隨後,從去年4月份到今年10月份這一年半里,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籌領導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先後出臺了64條非常具體的金融業開放措施。其中,國務院金融委出臺了11條措施,人民銀行出臺了15條措施,銀保監會出臺了18條,證監會出臺20條。


這64條大體上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准入前國民待遇。這一類的業務可以開放、可以設置外資的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可以跟國內的金融機構一樣,享有準入前同等國民待遇,是放寬市場準入的措施。這個措施有24條;


第二類是准入以後,各種類型金融機構股權比重限制放開,比如25%持股比例可以增加到50%、60%,甚至可以控股、獨資等等。涉及中外合資股權比例放開的措施有11條;


第三類是外資金融機構營業範圍、業務品種方面的條款放寬放開措施,有29條。


29條營業範圍條款的放開、11條市場股權比例的放開,以及24條市場準入的放開,加在一起64條。如果瞭解一下情況的話,不管美國還是歐洲,許多大型金融機構都在摩拳擦掌做出一個個方案,開始在我們國內進行金融機構註冊申請,調整股權比例等等。


我相信今後5~10年,這些措施逐漸進入實踐時,外資金融機構所佔資產的比重可能會從現在的1.8%增加到10%甚至18%。這對中國的金融系統有三大好處:


第一,會帶進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的註冊資本或運行資本,是中國經濟的新動力;


第二,與狼共舞,外資金融機構不僅帶來資本,還會帶來技術、管理、國際的經驗,我們國內的金融機構與狼共舞,也會倒逼自身業務水平開放程度以及跨國管理的能力;


第三,在中美貿易摩擦面前,在國際上可能發生的對中國的貿易戰,特別是金融戰面前,當外資金融機構更多地在中國開展業務,這實際上對金融戰也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很好的防範措施。


總的來說,這64條涉及三個方面的措施中,關於金融機構外資薄弱環節,我們可以看到克服短板的方向所在。


我國服務貿易為什麼會存在瓶頸?


接下來,是我們服務貿易的短板。


中國的服務貿易做得比較差,跟我們的貨物貿易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能同日而語。但是,這不是千萬個貿易公司的能力不足,也不是企業的問題,而是我們在服務貿易上開放度有限,使得我們許多服務貿易無法做,只能讓外國企業來做。


比如,中國有4.3萬億美元的進出口貨物。貨物進出口一定會出現清算結算、全世界的物流倉儲、信用保險和貨物的安全保險,這些業務都屬於跨國的服務貿易。這是我們自己的4.3萬億美元進出口貨物,為什麼70%、80%的跨國服務貿易業務是外國企業在做,而不是我們中國的金融機構、物流企業、貿易公司在做呢?這裡邊有很多具體的、制度安排上的原因。


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工業製造業,工業製造業的產業鏈之間有各種生產型服務業。但現在一大半的商品製造業都採用的是跨國的產業鏈服務,這些產業鏈服務屬於服務貿易,包括研發、物流、清算結算。其中,所有的產業鏈金融服務,約80%發生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迪拜、愛爾蘭或者首爾,儘管人都在中國境內做製造業的、供應鏈的服務,但公司都註冊在這些城市。


這就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公司沒有註冊在國內?


哪怕國內做不了讓外國企業做,外國企業如果註冊在深圳、上海,那麼這些外資企業做的服務貿易也算是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了。


黃奇帆:中國推進的兩項開放制度,將改變5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潛力和六大自由


現在,中央推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短短的四年,自由貿易試驗區從上海推廣到全國18個省,現在一共有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是中國最為開放的區域。


中國的開放有個邏輯,後面的開放覆蓋前面的開放。80年代中期,中國有27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後來出現5個特區。開發區的政策,特區都有;特區有的政策,開發區沒有。浦東新區以後,開發區的政策、特區的政策,浦東新區都有,同時,浦東新區又有特區所沒有的一些政策,比如外資辦銀行、保險、信託、百貨商店、證券交易所、土地批租還有保稅區等等。


可以這麼說,以前新區、特區、經濟開發區有的一般開放政策,自貿區當然都覆蓋了,但是自貿區特有六大自由——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貨幣金融自由、各種物流倉儲流量自由,還有國際人士就業自由、數字經濟貿易自由,這六大自由是聚焦在自貿區的。自貿區探索的主題就是“六個自由”。


自貿區的目標是對標WTO和FTA,國家和國家雙邊的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兩個國家如果簽訂了六個方面自由的協定,那麼就叫雙邊FTA。一個國家內有一個地塊來實現這六種自由,那就是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移植推廣的目標,就是讓整個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展開,自由貿易區要營造的營商環境,不是我們國內幾十年來開發區要求的高效審批、一百個圖章串聯並聯等等,而是要跟WTO、FTA要求的營商環境相一致。這就是總書記在報告裡講到的八種營商環境: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權利保護,還有各種所有制、數字貿易,還有不搞各種各樣不規範的政府財政補貼。


這八個方面的營商環境內容,要達到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標準,要對標WTO的營商環境要求,對標國家和國家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營商環境要求。而自貿試驗區要探索、要試驗的任務就集中在服務貿易上。


過去,我們許多開發區,包括我們各個城市,一般只能做實打實的貨物貿易,但是服務貿易做不成,離岸貿易做不成,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也做不大。原因就是沒有自由貿易這方面的措施。


香港一年跟內地有7000億美元的貿易往來,很重要的就是有5000億美元左右的貨物是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美國、日本跟內地的生意,在香港轉口簽約,單子算香港這邊的。但我們許多許多的保稅區、許多許多的開發區做的都是實打實的貨物貿易,轉口的、離岸的貿易做不起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一年做1600億美元貨物貿易,其中1000億美元是離岸、轉口貿易。所以,我們的服務貿易範圍一定要拓寬。


我們的跨境電子商務探索了五年,雷聲大雨點小。去年,跨境電子商務實現了1500億人民幣,約250億美元,但我們中國的貨物貿易是4萬多億美元。為什麼跨境電子商務做不大?這是因為在稅單、物流簽單和金融各方面業務上,缺少自由貿易的制度安排。


從這個意義上講,服務貿易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動下,業務瓶頸都會被打破。我相信,我們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和推動,會在今後幾年帶來中國服務貿易的春天。


中國的改革開放會有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就在金融開放和服務貿易開放中,就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中。我相信,我們國家今年大規模推行的這兩項開放制度,一定會幫助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更重大的成就。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