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把“好鋼”用在高質量發展“刀刃”上

近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今年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加強各部門和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要改進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堅持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持續為基層減負,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資源真正用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之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目標,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必須做到“四個堅持”,真正把“好鋼”用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刀刃”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正確政績觀念。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官僚主義實質是封建殘餘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發生多源於幹部政績觀出現偏差,存在快出政績的錯誤思想,費盡心思打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增加了基層和群眾負擔,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把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做好做實,不為個人政績而急功近利。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轉變作風,帶頭“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及各類行政事業經費,堅決反對“四風”,把財政支出更多用在保障改善民生上。

堅持科學領導方式。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改變那種單純抓引資、抓投資、抓項目、抓生產的做法,把領導經濟工作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當中。要切實用好政治經濟學,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更加註重調查研究,注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要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確保出臺的重大經濟政策措施符合中央要求,契合當地發展實際。要善於抓經濟工作主要矛盾,對重點工作緊盯不放,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收兵”。要培養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能力,立足實際、開拓創新推動工作落實。

堅持合理配置資源。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獲得盡大的營銷收益。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深刻轉變,進一步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加大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支持引導企業加強科技自主研發,建立完善產學研聯合運行機制,促進科技成果更好更快轉化,實現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進一步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堅持增進人民福祉。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明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就業、上學、醫療等問題更受群眾關注,只有解決好這些民生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才會更足。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要繼續發力精準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要把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等作為重要任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藺炳正)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