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生存現狀:部分業務竟“倒貼”?

來源丨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丨農商行生存現狀:大行貸款下沉搶奪客戶 農商行部分業務“倒貼”

摘要:不經意間,不敢貸不願貸的口號已升級為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不易貸了,四不貸被市場熱議,而在普惠金融一線,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行遠登高,悉起膚寸。 離開了細節和一線,詮釋輕易便走向了超現實主義,討論聲激昂,而事實往往愈加撲朔迷離。 一線細節如此重要,但又如此稀缺,尤其是在這個信息快餐化廉價化的時代。

不經意間,“不敢貸、不願貸”的口號已升級為“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不易貸”了,“四不貸”被市場熱議,而在普惠金融一線,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行遠登高,悉起膚寸。離開了細節和一線,詮釋輕易便走向了“超現實主義”,討論聲激昂,而事實往往愈加撲朔迷離。一線細節如此重要,但又如此稀缺,尤其是在這個信息快餐化、廉價化的時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近日深度對話中部某省聯社信貸管理部負責人(下稱“信貸負責人”),罕見呈現當前金融體系最末端的運轉細節。在這位信貸負責人的親述中,一幕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競合的生態畫面漸次展開。

“連貧困戶貸款,我們農商銀行都給他,而且給的是信用貸款,還有什麼樣的客戶貸款,我們不能給他?”這位信貸負責人說,農村商業銀行或者說農村信用社,由於服務有區域限制,客戶經理一天到晚,都是在鄉村和這些民營企業、農業主體打交道,不存在不願貸、不敢貸的問題。

農信社不存在不敢貸、不願貸問題

不經意間,“不敢貸、不願貸”的口號已升級為“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不易貸”了,“四不貸”被市場熱議,而在普惠金融一線,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NBD:過去對於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銀行存在不敢貸、不願貸的問題,近期聽說這些現象在持續改善,具體是怎麼做到的?

信貸負責人:這個提法,對股份制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可以用,但是對於全國的農村商業銀行或者農村信用社來說,我覺得是一個很淡化的概念。

為什麼?農村商業銀行或者說農村信用社,對他服務的客戶,由於有區域限制,不存在不願意貸、不敢貸的問題。關鍵問題是什麼?這個客戶要符合貸款的基本條件,包括他有民事行為能力等等。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在農村商業銀行或者說農村信用社都不到貸款,可以這麼說,在其他任何一家銀行,都不能貸到款。因為我們的貸款條件跟當地情況是結合在一起的。

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是敢貸、願貸、能貸!為什麼能達到這三條?因為我們的機構網點建設到了鄉村,我們的客戶經理一天到晚都是在鄉村和這些民營企業、農村新興業態的主體在打交道。我們對他們是瞭解最深的。

對於這些客戶,如果在農商行、農信社都借不到貸款,那可以說,他就連基本的貸款條件都不符合,或者是盲目地做一些不符合實際的高風險項目。

作為銀行來說,一方面要給他貸款,更重要的是,還要幫助客戶把控風險。好比我這個客戶想養豬,他一衝動:啊,這個養豬能掙多少多少錢,我不能就立馬給他貸款,我知道非洲豬瘟還沒有消退,我現在給他貸款,一旦染上非洲豬瘟,後面問題就來了,到時候還不了貸款,就害了他。

所以說,銀行不是為了貸款而貸款,而是要和客戶一起,共同幫助他把控風險。所以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的優勢就在這裡,和“三農”尤其是農業種糧大戶、合作社等農業主體緊密結合在一起。

NBD:但大家一直在說,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貸款是很難的事情。

信貸負責人:我在一線做,我知道其實不難。你看,這一個茶杯,這裡面的水已經裝了80%,還有20%空著,也就是還有20%的客戶沒有獲得貸款。獲得貸款的,他不覺得難,只有沒有貸到款或者貸得很少的,他叫難,這佔到20%。

這個問題要客觀地分析,不能只是找銀行的原因,也需要找企業自身的原因,如果原因在於企業自身,基本上可以說,百分之百他的財務指標很差。他沒有還款能力,再有還款慾望也不行。

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這中間,要從雙方共同應對的角度來考慮。對於銀行來說,現在選不到好的客戶,包括對於不符合條件的客戶,有時候銀行冒一點風險,都去給這個客戶貸款。所以我說,連貧困戶貸款農商銀行都給他,而且給的是信用貸款,還有什麼樣的客戶貸款我們不能給他。

而且全國85%以上的扶貧小額信貸都是農商行、農村信用社給的。連貧困戶這樣大風險的客戶都給了,可想而知,在農村稍微有一點發展慾望、發展能力、還款能力的,能不給嗎?

大行貸款下沉,農信社客戶“搬家”

近兩年間,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業務方向出現較大調整,把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業務向中小微市場下沉。這一動作帶來的市場格局變化似乎少有人關注,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卻有著切膚感受。

在農商行、農信社人眼裡,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挺進”中小微企業市場又是怎樣的一個行為?

NBD: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有指標要求,今年要保證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請問農商銀行也有相應指標要求嗎?

信貸負責人:客觀地說,國有大行普惠金融貸款的下沉,對地方法人機構包括農商行、農信社、城商行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因為四大行承諾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那這些客戶,過去他們沒有做,現在卻要做。怎麼做,怎麼實現增長?就必須在價格、授信的條件上放寬。

所以今年初到現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下沉以後,從我們中間吸取了大量的客戶到他們那裡去了。客戶搬家了。

吸取的手段,核心一點就是放鬆貸款條件、降低貸款利率,大部分就是基準利率。他不計成本,原來是4.35%,這一次LPR調整後,降了10個點,現在4.25%(注:對話時的利率)。

我們感覺到,地方法人機構面對這種來勢洶洶的30%的承諾,壓力是很大的。就這麼兩年,他一給基準利率,我的客戶就走了,都是我的好的客戶。我們農商銀行資金成本很高,基準利率這種壓力下,我要生存……

NBD:你們給多高的利率?

信貸負責人:我們農村、城鄉、城商這三塊,客戶群體的價格都不一樣。城商這一塊,大家都同臺競爭,所以價格趨於相似,波動很小。農村這一塊,競爭小一點,可能相對高一點。就是這麼一個概念。

我們對貸款利率的定價是多個方面的。第一個是客戶自身的資信狀況,跟我們合作時間長,而且很講信用,自動地成本就往下調,這是有定價體系的。

第二是和擔保抵押物有關。有有效的擔保,價格稍微底一點點。但是不看重這一點,更看重第一點,客戶自身一貫的信用狀況。

當然,特定的信用類貸款客戶除外,像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客戶、大學生助學貸款客戶,都是基準利率,國家都是這麼規定的。

所以說,在農商行、農信社貸不到貸款,到哪裡去都貸不到貸款了。

NBD:大行貸款下沉後,當地普惠金融應該做得更充分了吧?

信貸負責人:從當地來看,大行新增的貸款客戶,和我們流失的客戶,基本上是相當的,只是把價格降下來了。客戶可能臨時從成本上獲得一些好處,但是從長遠來看,因為他不是一個穩定的客戶,從定價體系上來說,以後他再回來,貸款成本可能不再是之前那麼低了。

NBD:大行價格這麼低,能賺錢嗎?

信貸負責人:大行的成本比我們低得多。因為我們在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有這麼多的網點在下面,這麼多客戶經理在鄉村,生產成本、運營成本、人員成本都高。

這是一方面,第二就是資金成本高,農村絕大部分老百姓喜歡定期存款,我們的存款超過80%是定期存款,城裡的有幾個存定期?

所以,我們做很多業務,不掙錢,倒貼,但是不做不行。

就像金融扶貧,扶貧貸款利率4.35%,我本身的成本,包括資金成本、人員成本、運營成本,加在一起將近4%。如果這筆貸款不還了,那根本不掙錢。

而且,我們不良率比其他股份制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高。高就正常了,因為我服務的對象就是三農客戶,他們抗風險能力很弱。我們的不良要是很低,就是在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