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壩:成風化人 潤物無聲

——留壩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紀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僅為鄉村治理提出了目標和要求,還提出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近年來,陝西省留壩縣在鄉村治理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地處秦嶺南麓的陝西省留壩縣,縣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轄7個鎮、1個街道辦,4.7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秦巴山區扶貧連片開發重點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踐中,創立了“德美屋”、道德評議、“公益管理服務隊”等制度創新,回答鄉村治理的主體是誰?如何樹立道德標準?怎樣讓村民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當好 “主角”,實現德治、自治、法治融合發展,起到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的作用。

積功累德 成風化人

這段時間,是留壩縣武關驛鎮各村集中兌換道德積分的日子,村民把自家積攢的廢品分類後,拿到村委會換取道德積分。

道德積分記錄員:玻璃瓶是35.7斤,10斤一分,你今天總共積了14.77分。

經過分類、登記,鄉親們的通過廢品兌換的積分,都存放在德美屋裡,根據積分,他們可以兌換小到牙刷、肥皂、洗臉盆,大到米麵油,電飯煲等生活用品。積分越多,兌換的東西也就越多。

現場:洗潔精10分,這個20分,你還有40分……

德美屋,是留壩縣創新發展而來的道德評議和獎懲機制,它不僅與垃圾分類相關,像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勤勞致富、鄰里和諧、環境整潔等,這些向善向好的行為,都可以獲得加分;反之,對於像失信、失範、失德的行為則會被扣分。誰家換取的東西多,總能吸引羨慕的眼光。

留壩縣武關驛鎮河口村村民 吳少成:我們家搞的有養殖,積的有分,衛生搞得好,積的分兒,子女孝順,積的分。

留壩縣武關驛鎮河口村村民 趙學友:我是非常孝敬我的老母親,受到鎮上的表彰,給我加了8分,受到縣上的表彰,一次加了12分。

德美屋的道德積分制度,通過“加減分”量化文明風尚,“月評分”建立道德臺賬,“分換物”深化道德激勵。每月採取入戶調查和集體評議方式,實現孝、善、誠、勤、儉、美六個方面共性積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脫貧願望強烈、精神面貌變化大、致富步子邁得快的八個方面,都會逐一加分,積分用來兌換商品。截止2019年9月底,留壩縣建成“德美屋”75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舉行道德積分集中兌換300餘場次,參與農戶超過95%。成風化人,潤物無聲。這項制度的實施,把鄉風文明中看似虛的工作,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抓手,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了互看、互比、互學的良好新風。

留壩縣武關驛鎮河口村 村民 趙學友:雖然說村上發的東西值不了多少錢,但是總感覺到這是一種榮譽,領得東西少了,比別人的分數低了,自己就沒面子一樣。


互助自治 塑風強基

“一石激起千層浪”。道德積分制度的建立,在村裡樹起比學趕超的道德標杆。而要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培養責任意識,留壩縣又組建起了村民公益管理服務隊。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小留壩村村民 唐建孝:這有個洞,老鼠咬了。這管子要換。

公益管理服務是德美屋建設的延伸,服務的質量、群眾的口碑,直接與考核積分掛鉤。唐建孝是自來水服務隊隊長,雖說只有兩個人,但在他看來,既然當了這個隊長,就得對群眾的事情負責。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小留壩村村民 唐建孝:只要群眾打電話就要去給人家幹,不能耽誤人家吃水的時間。

留壩縣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半山腰,自來水管線長。過去,村裡沒有專業的維修隊,水管出了問題,村民要麼自己出錢修,要麼坐等村組幹部上門,經常出現矛盾糾紛。而自從有了這個服務隊,一些小問題打個電話就能及時解決。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小留壩村村民 龍金成 現在修的可以,又不收費,哪裡壞了一打電話來就給你收拾了。

各村依託村扶貧社,都組建了自來水管護、環境保潔、道路養護三支公益性服務隊,隊員由有專長、又熱心公益的村民擔任。他們的工資從公益性崗位、扶貧社分紅等渠道籌措,建立長效機制,解決了公共事務有人用無人管。“無規矩不成方圓”。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引導各村討論制定了淺顯易懂的村規民約,結合“德美屋”道德積分,“紅榜點贊、黑榜亮醜”,對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實行扣分並黑榜公示,在群眾中樹立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此外,不斷完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鄉賢促進會工作職責,引領村民自我約束、自我提高。


以法為教 敦風厲俗

調解會現場:村民老蘇:那我說了叫你給我賠800,你不表態,那曉得你給我賠多少?

村民老楊:800元,你有啥依據800元,你算嘛,你怎麼算出來的?

火燒店鎮石家院村老楊修路,損壞了老蘇家的桑樹,因賠償鬧起了矛盾。一個要800元,一個給200元。雙方僵持,險些動手。村裡得知這個情況後,把雙方叫到了村委會調解。

田間地頭現場協調:留壩縣火燒店鎮石家院駐村第一書記 董全:一棵,兩棵……這總共13棵樹,你這個樹最大就這麼大,我們這個副隊長是林場過來的,這個專門有那個標準,這一棵樹產兩三斤桑葉是不是,今年桑葉一斤也就是5毛錢,你按照法律標準來算,20年也就400元錢。

經過實地核查,雙方再次回到談判桌上,心情都平靜了下來,最終老楊賠償老蘇400元,雙方握手言和。

留壩縣火燒店鎮石家院村民老楊:以後還是好朋友,好哥們,以後你莫再欺負我了……

留壩縣火燒店鎮石家院村民老楊:今天這個事處理我非常滿意,雖然出了400塊錢,為啥呢,我們倆人說,說不攏,還要靠組織,靠司法部門來給我們解決,村上提供這個麼平臺是很好的,心裡也很高興。

在農村,像這類的鄰里糾紛很普遍,雖然事情不大,但影響鄰里關係。為此,留壩縣依託現場協調會、院壩說法會和駐村法律顧問為載體,給群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同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對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惡人”和忤逆不孝、橫行鄉里、違規建設等22種“亂象”,分別採取批評教育、傳喚、拘留等方式懲戒,倒逼群眾重規矩、尊良俗、扶正氣,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氛圍。

德治春風化雨,自治激發活力,法治定分止爭。留壩縣打一套“三治”融合組合拳,鄉風文明蔚然成風。近兩年來,全縣評選出“道德模範”、身邊好人83人,誠信模範146人,衛生模範家庭287戶,家風家訓掛牌200餘戶,紅榜先進事蹟300餘件,全縣治安案件下降20%以上。新風,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喚醒鄉村振興活力,在潤物細無聲中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優美畫卷,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截止2018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從10889人下降到381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8%,全縣實現脫貧摘帽。

留壩縣人民政府縣長馬宏偉: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通過三治融合,進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推進鄉村法治建設,提升鄉村德治水平,讓群眾切切實實參與到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構建起有序參與,有效治理的鄉村新格局,進而不斷提一定高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留壩縣將繼續踐行“五個紮實”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