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合工大副教授成为长三角铁路今年第7亿名旅客

年发送旅客首次破7亿

长三角铁路高质量发展持续“快进”

惊喜!合工大副教授成为长三角铁路今年第7亿名旅客

12月13日,乘坐合肥南至亳州南g7720次列车上的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何述栋成为长三角第7亿名旅客。

惊喜!合工大副教授成为长三角铁路今年第7亿名旅客

12月1日,阜阳小伙吴超越打“飞的”回家乡体验高铁

惊喜!合工大副教授成为长三角铁路今年第7亿名旅客

12月13日,乘坐g7720次列车的旅客都获得了一份小礼物

“我真是太幸运了!”12月13日一早,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何述栋就接到了铁路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他们告诉我,根据旅客到发大数据记录,确认我是今年长三角铁路的第7亿名旅客,将赠送我价值5000元的中铁银通卡。”

在合肥南开至亳州南的G7720次列车上,手持5000元中铁银通卡和动车航模的何述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是我第一次去亳州,也正好赶上亳州通高铁。”何述栋说,本来学校安排同事去亳州,同事临时有事,幸运就这样降临了。“比起之前的绿皮车,现在高铁遍及全国,出行也越来越方便,高铁速度值得点赞!”

当天,长三角铁路年发送旅客首次突破7亿人次,全年有望达到7.35亿,这相当于全国人民不到两人中就有一人在长三角乘坐了一次火车。

高铁成网,发展红利惠及民生。如何述栋所说,规模和质量不断完善的路网布局、高铁公交化开行的运输组织,以及智慧便捷的“畅通工程”,正让旅客乘火车出行更方便,更美好。

惊喜!合工大副教授成为长三角铁路今年第7亿名旅客

高铁司机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长三角仅有7条单线铁路、总长仅1400余公里、平均时速30公里。改革开放后,华东地区掀起“中取华东”“再取华东”等铁路建设大会战,相继建成开通京九、宣杭、合九、皖赣等一批铁路,长三角铁路逐渐解除经济发展“瓶颈”的束缚,区域运能有效提升。

进入新世纪,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上海南、南京、杭州等现代化车站建成,京沪线和沪昆线浙赣、沪杭段电气化改造顺利完工、投产运营,长三角铁路网建设进一步提速。特别是从1997年至2007年间,我国铁路六次大面积提速,将既有线列车最高时速从120公里提至200公里,实现了历史性重大跨越。

2008年4月18日,随着长三角第一条设计时速250公里高铁—合宁高铁开通运营,长三角铁路网建设步入“快车道”,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

10余年来,长三角铁路不断密切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联系,紧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先后建成运营合宁、合武、沪宁、沪杭、宁杭等20条高铁。

12月1日,横亘中原、纵贯江淮、穿越皖豫两省的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开通运营,拉近了阜阳、亳州等地与长三角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时空距离,构筑起奋力奔小康的康庄之路,皖西北220余万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乡亲,实现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今年年底前,徐盐铁路、连镇铁路董淮段也将开通运营,长三角铁路将拥有22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覆盖沪苏浙皖一市三省40个地级城市,长三角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

铁路承载着经济“输血”的重任,一同与区域一体化进程起舞,一起与经济发展壮大。如今,长三角铁路四通八达,营业里程是建国初期的8倍,重构了区域经济发展“新版图”;开行客车超过1000对,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列车开行进一步扩容。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5300公里。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可以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惊喜!合工大副教授成为长三角铁路今年第7亿名旅客

列车飞驶在京港高铁商合段

共享“智慧客运”成果

从2011年9月全国所有动车组列车开通网络售票,到同年12月12306购票网站正式启用,铁路售票从“小窗口”到“大数据”,颠覆了传统购票方式。如今的长三角铁路,网络购票成为主渠道,有八成以上的旅客坐在家中即可上网轻松购票、掌上选票。

2013年12306网站新增支付宝支付通道,开放手机客户端下载,到相继推出自主选座、接续换乘、提前订餐、候补购票等个性化服务功能,旅客指尖上轻松购票更方便。今年1至11月,长三角铁路客票发售达8.11亿张,其中互联网发售(含手机订票)6.91亿张、占比达85.2%,同比增长3.5%。

小厕所也是个“民心工程”。近年来,铁路部门大力升级改造站车厕所,由专业人员动态保洁,昔日“脏乱差”,如今“美洁净”。在上海虹桥、杭州东等客站引入“厕位使用智能引导”、智能“刷脸”取纸、“潮汐厕位调节”等服务新功能,缓解旅客入厕难。公共厕所融入“智慧家族”,“小天地”让旅客有了获得感。

铁路“黑科技”随处可见,“智慧客运”便民利民,旅客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旅客出行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

共融“一带一路”智慧物流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

9月5日10时50分,上海货运中心满载汽车、纺织品、太阳能板等物品的首列集装箱“铁海快线”(无锡—上海港—泰国/马来西亚)班列,驶出无锡南货场,到达上海港后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为上海货运中心与中远海运集装箱公司、中铁集装箱公司三方在上海港合作推进铁海联运,向东南亚国家运送出口商品开辟了新通道。

9月8日,满载“江苏造”产品的X8074次中欧班列,从南京货运中心物流基地尧化门货场再次开出,驶向“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莫斯科。点到点开行中欧班列,采取货车客车化开行模式,直达目的地,换装和整理作业时间较之前的中欧班列节省近五分之一,为客户节约了物流运输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合肥中欧班列也快速发展。9月27日9点10分,X8020次中欧班列(合肥—杜塞尔多夫)满载着“安徽造”的机械、家电及液晶显示器等货物,从合肥货运中心北站物流基地又一次顺利发运,至此今年来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到数量达

300列、29164标准箱,同比增长199.24%。2018年,合肥中欧班列共发运182列,超过前四年发运总和,其中回程班列同比增长近10倍。

10月9日上午,随着满载82个标准箱发往比利时列日的“菜鸟号”X8020次列车从义乌西货运站启程,标志着华东地区首条跨境电商班列——中欧班列(义乌—列日)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菜鸟号”正式开通,也标志着义乌第11条中欧班列线路起航。

长三角铁路部门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合力,建设路网性物流中心,加快步伐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发展“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组织“铁公水”集装箱多式联运,开行中欧班列,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在过去,货主要运货,只能到货运站办理,现在货主可通过去营业厅、登录网站、拨打客服电话、利用上铁95306手机APP等多种方法来运货。如今,铁路货运站实现敞开受理、随到随办、随办随走。“一次提报、全程服务”一站式受理,方便客户办理业务。

路网密布,高铁飞驰。年客发量从1亿到2亿、3亿、4亿、5亿、6亿人次,长三角铁路分别用了24年、4年、3年、2年、1年。在没有新线增量的情况下,时隔不到一年,客发量又历史性地突破7亿大关。数字飞跃的背后,是长三角铁路志于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的厚重使命与担当。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方面,长三角铁路将续写着更加美好的交通画卷。

记者:史睿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