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中國計劃投入重金的科研項目就是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很多對此並不瞭解,究竟什麼是大型粒子對撞機,投入這麼來搞科研項目是否真的有意義呢?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實際上,關於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問題,還要從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進行了解。愛因斯坦作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曾經提出過很多顛覆物理學界科學界的理論,他還曾經提出過一些無法用切實的依據進行證明的理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在不斷深入,而且無論是理論研究也好,還是一些空想也好,其實都是為了更好的瞭解宇宙,以及探究生命的本源,揭示更多真相。目前人類對於多維度空間的存在已經有了普遍的認知,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宇宙空間一共有是一個維度,而人類的生活空間只是三維空間而已。愛因斯坦曾經在三維空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過時間這一變量,另外他所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也曾經改變了人們對牛頓提出理論的堅信,甚至對於牛頓提出的理論產生了懷疑。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但是在瞭解到人類生存在三維空間後,想要了解到更多的奧秘,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而通過對微觀粒子進行研究,就可以利用這一突破口獲得更多有利信息和依據,這些也會為科研工作帶來更大的突破,同時揭示更多真相。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這一理論一直被科學界所接受,與此同時,也一直按照他的理論方向進行研究。所以在探索宇宙之前,人類需要破解的是我們所在的這個三維空間,並通過對微觀粒子進行研究來得到相關的理論依據。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如果在微觀粒子的研究中可以有一定的進步和發現,那麼就可以為進一步探索宇宙奧秘打下基礎,所以這一研究工作至關重要,也是促使各國科學家不斷進步的主要動力。但是在開展這一研究工作時,需要先解決一些干擾因素,由此才產生了大型粒子對撞機這一概念。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那麼目前除了中國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國家對該項目有興趣呢?這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且不止有興趣,其實有的國家早已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來開展這一科研項目。歐洲的LHC項目就是這樣一個耗資巨大的科研工作,而且這一項目集結了來自於全世界範圍內的大量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不僅在科研領域中取得過驕人的成績,對於微觀粒子的研究工作也擁有高度的熱情。但是這項科研項目從開始籌備到建成,已經投入了上百億美元,這一科研項目的建立,其實所需要的後期費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大型粒子對撞機每一次開機都要大量的費用,同時還需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否則前期的籌備工作都白費了,所以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就意味著,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保障,同時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這一科研項目是否可以取得成果是未知的,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許會白白浪費掉。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對於中國計劃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這一科研項目的,楊振寧卻表示了反對。當然對於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計劃,楊振寧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因為他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頂尖科學家。楊振寧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也說出他的理由。在楊振寧看來,中國要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至少需要三十年左右,在此期間還需要投入超過一千四百億人民幣,這樣的費用如此巨大,在具體實施之前,需要仔細的斟酌。楊振寧還認為,此時的中國其實重點不在於搞如此聲勢浩大的科研項目,因為此時的中國正值發展階段,國家在發展期間有很多領域需要經費,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心血,如果將這麼多錢都用在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方面,可能會對其他領域帶來影響,甚至會影響到中國的發展步伐。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另外,在楊振寧看來,之前歐洲所建造的大型粒子對撞機無疑是失敗的,這個科研項目後來以失敗告終,而且當時在進行這一科研項目時,費用的投入無法控制也無法預計,從建成到結束,一共花費了幾百億美元。在這一項目結束後,還被很多國家嘲笑,就像是用幾十億美元挖了一個坑,後來又化了幾十億美元填上一樣,如此可笑又白費力氣。所以綜合以往的經驗來看,楊正寧並不支持大型粒子對撞機這一科研項目。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在楊振寧的觀點來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無非是為了完成微觀粒子的研究工作,但是這一研究始終只是一個想法,一直以來都沒能被人類所證實,以往也讓人類在該項研究中跌了很多跤。如果真的想要完成微觀粒子的研究工作,也許隨著科研工作的進步,可以另闢蹊徑。楊振寧還提出,即便如此好大的科研項目被建成,也無法馬上為人類所服務,至少在將來的幾十年內,都無法落實到實際曾經,而這樣的做法無非就是一種浪費。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在楊正寧提出他的個人觀點的同時,其實在我國的科學界,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貽芳的看法就和楊振寧恰恰相反,王貽芳認為,雖然截止目前為止,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和相關研究工作始終沒有任何進展,國外也沒能通過相關科研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這恰恰就是中國需要完成該項計劃的主要原因。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在王貽芳看來,過去的中國之所以會捱打,就是因為科研方面的落後,如果可以順利完成這項科研項目,不僅可以振興祖國,也可以造福國人。所以按照王貽芳的觀點來看,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是為了長遠考慮,中國可以搶先完成就可以通過順利趕超歐美,不再讓中國處於被動。

當年楊振寧的確沒有和錢學森一起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回國,但這並非是他的本意。

他當時研究的是前沿物理研究,回國後短期作用很小;還有就是他的岳父是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杜聿明還在作為一名戰俘關押著呢,回國後,別說研究了,估計只能去哪個偏遠的農場幹活吧。

但是楊振寧在用另一種方式在為國效力。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中科院周光召院長說:楊振寧為中國至少培養了10個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個大學校長。

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說:楊振寧將清華三個物理研究領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沒有楊振寧,就沒有清華物理系的今天。

楊振寧為什麼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當然離不開他優異的數學成績!

至於他數學成績為何這麼好,1983年他曾說過。

1983年,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楊振寧和李政道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他跟楊振寧的父親還是同學。

他有多牛呢?我舉個例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所神一般存在的中學:春暉中學。

這所學校的美術老師是豐子愷。

音樂老師:李叔同。

國文教師:朱自清、朱光潛。

書法課:于右任。

此外,還有蔡元培,蔣夢麟,何香凝,葉聖陶,張大千,巴人,廖仲愷,黃炎培,陳望道等等前來講座。

而數學老師是誰呢?就是劉薰宇。

所以,在數學教育在這個領域,劉薰宇絕對是民國大師級的存在。像美術老師豐子愷就經常跟劉薰宇請教。

豐子愷說:

“我與薰宇相識後,他便做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

每次想,假如從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

其中《韓信點兵》一篇給我的回想很不好:

這篇文章發表時,我正患眼疾,醫生叮囑我燈下不可看書,而我接到雜誌,竟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醫生。”

我專門找來了劉燻宇的書給我家小孩看,我家小孩正在上六年級,平時也補習數學,他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他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平時,他是坐十五分鐘就要挪屁股的。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我給孩子看的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六年級,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為趕超歐美,中國計劃投一千四百億搞科研,楊振寧卻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