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和蒙曼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QQ2150389388人面桃花


于丹与蒙曼,两位同是备受瞩目的中国女性文化学者的代表,在电视栏目《百家讲坛》的文化平台中崭露头角。于丹老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普及者,以系统的思维和易于大众接受的视角,深刻解读了《论语》《庄子》等古典文化巨著,其著作《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也是炙手可热,在国内外销量近千万册,掀起了一股“于丹热”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狂潮。而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中主讲隋唐历史,而深受好评。此后担任风靡全国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与《中国成语大会》栏目的点评嘉宾,语言生动活泼,格局高阔。




作为中国传统经典儒道两派的当家巨著《论语》与《庄子》,于丹的生动讲读,将历史的经典哲思拉回到现实的人生。穿越时空,触动无数的心灵。这些看起来曲高和寡的伦理章句,挖掘其后的哲理故事,并与人生感悟相结合,以最生动的表现力,展现着最朴素的哲理情怀。文词富丽,字字珠玑,可谓是融于智慧的解读,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启迪民智、教化于人的时代性。作为中国文化学界的一个突破,让经典真正走进普通民众的心间,引导人们树立起古典文化哲学的信念,使中国智慧深入人心,惠及万众。

蒙曼,历史文化学者,以史学文化见长,其讲述与点评,条理清晰,细腻深入。又常常悬念迭起,幽默灵动,引人入胜,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带入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中,语言如行云流水,有一气呵成之感。还有自身自然的亲和,国风的古典朴素。然而更令人心悦诚服之处,便是她能够将文化史学最终引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境界,提升到社会核心价值的高层。胸怀浩然,不拘一格。


国学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文化,涉及文史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源流与发展。国学大师则是对在此领域内的学问和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者的尊称,要有建树颇丰的学术著作,涉及国学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具有奠基性意义的真知灼见和重大贡献。从境界的高远、学识的广博及意义性来讲,于丹与蒙曼两位老师,只能称得上卓尔不凡的文化学者。

其次,能称得上是大师者,其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皆为众人之典范,正所谓高尚的师德。应同时具备极高的学术造诣,言行一致、心口如一的品性;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育人风尚;不骄不躁,虚怀若谷的胸襟气度;朴实无华、潜心钻研的淡泊心性。如具备中华良知、百科全书式大师梁启超,置身于革命事业的学问家章太炎,品行如一的史学大家陈寅恪、钱穆,开近代中国文史哲研究之风气者王国维,大家熟知的学界泰斗、国宝级大师季羡林等。


然而曾红极一时的于丹老师,不仅有富丽的言辞阐释,还有华丽的外表修饰。随着其学术研究的深入扩展,其影响力也遍布世界各地。而其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解读,联系到体悟现实人生的角度,却又被无限制地扩大延伸成了不接地气的心灵鸡汤,甚至出现引导学生感悟用精神战胜雾霾的言论。在开展国际文化学术讲座中,也难以摆脱个人生活中高傲的姿态。最终从高高在上的杰出文化学者、众人仰止崇拜的神坛中,跌落出世人的眼球。

国学大师是学术贡献与人格品性相统一的典范,而这一耀眼的桂冠,并非来自文化学识的高调炫耀,自吹自擂的抬高。而要有中华学术多领域深层次的贯通研究、独树一帜的真才实学,以及为人称道的师德作风,“国学大师”这一尊贵的称号,并非轻而易举的所得。


更多原创精彩,欢迎关注“Jumine 乐铭文艺”。每日相约,追随文化光影,解锁文化密码!


Jumine乐铭文艺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于丹和蒙曼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先回答问题,于丹和蒙曼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大师。不存在对两位女士的贬低或者褒扬,也不存在羡慕、嫉妒、恨这样的情感。就事实来说而已。首先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重新重视国学传统这个事业上来说,于丹和蒙曼无论怎么说都是有功劳的。 于丹是传媒出身,头脑聪明,但对于国学来说,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很多学科,以于丹现在的水平和境界距离大师还有很多距离。大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还要有机缘,比如孔子就能遇到那么多完美的老师,乃至于可以问道老子。遇到高人,而能认出是龙,并且去跟从学习,这是大师的天赋。谁是天生的大师呢?

蒙曼是国学出身近的人,算是有专业研究。读书 有境界,就是要破书,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能有质疑和考据的精神才是成为大师的品质。而真正的国学不是讲故事,也不是寓言或者勾心斗角,更不是讲评书。那不是太小看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吗?两位女“大师”是媒体创造出来的。而那些平话很多根本就不是国学的精髓,国学需要顶尖的人才来继承和发展。只有顶尖的人才才能真正的去继承和发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复读机。如果有玄奘到那烂陀寺或者佛祖成道地泪流满面的感触,那么就有成为大师的一种表现。能与大师生活在一个时代是多么不容易呢?可是真的大师在世又有几个人知道呢?譬如孔子、老子也多是死后才来更多的名声。正如:弥勒真弥勒,变化千万身;时时现世人,世人自不知。

世上从来就不缺大师,也不缺千里马,世事就是大师和千里马的埋骨地。你看看曹雪芹饥寒而死,老子不知所终。即是用人口基数来看,我们中国现在的真正大师也会比以前多得多。需要人们去向伯乐学习,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十三亿人口不比以前的一亿人口或者几千万人口出的大师多?何况如今科学如此昌盛!大师必须是一个领域的集大成者,是一个领域的新的开创者。譬如牛顿、爱因斯坦、王阳明等等。有自己的东西。能指导当前的社会的实际情况。

真的大师出来了,那么就会带来一大批大师,就如同杨振宁、屠呦呦、袁隆平这样的大师。假的大师出来,那么就会带出来一大批假大师。比如呵呵~~~到底哪个对我们国家、民族、党国更有好处不是不言而喻吗?大师是一种高度和境界。请珍惜大师,善待大师。姜尚、冯唐、廉颇虽老,志在千里。珍惜千里马骨吧,千万别叶公好龙!大师怎可见?

一家之言,偏颇难免,初心总是好的,能给朋友们一点点启发就很心满意足哦。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和转发,谢谢。


晨曦小荷


参与回答,一点个人看法。蒙曼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表现不俗。赢得多数观众的喝彩!蒙曼尽管学富五车,但很谦逊低调,这和于丹形成鲜明的反差。至于什么大师之类的桂冠,我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大众认不认你是大师!中国传媒手段的发达,造就了不知多少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师!蒙曼却从来不以什么大师身份哗众取宠。余下的话就不说了罢。


用户13688672191


于丹和蒙曼,近年来相继走入了公众视野,甚至被许多人视为国学大师。作为明星学者,她们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女性,曾经或正在备受媒体和吃瓜群众们的追捧。

在“国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各路专家层出不穷,令我们眼花缭乱。随着一些“负面”新闻的爆出,又使得不少人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质疑。从追捧到质疑,许多顶着“专家”、“大师”头衔的学者,也常常被弄得灰头土脸,好似过了气的明星一般。

中学时代,百家讲坛上最为火爆的女学者,自当首推于丹了。当然,也可以说,曾经的百家讲坛有多火,那时的于丹就有多火。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和于丹,俨然就是百家讲坛时代的“四大天王”,圈粉无数。

如果单纯地将于丹置于万千女性之中,她自然算不上出众,可谓是“泯然众人矣”。然而,口才极佳的她,在讲述孔孟老庄时,就是显得那么福有气质,高贵典雅。

与那些坐着冷板凳皓首穷经的老先生们不同,于丹口中的《论语》、《庄子》等原本晦涩难懂的语句,转瞬间成为了老少皆宜的文史知识。毫无疑问,在掀起国学热的明星学者中,于丹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尽管荧屏上的于丹能够“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但终究更接近于知识的“搬运工”,其讲述的内容虽然经过了加工和提取,却并未深得精髓,以至于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反而离着典籍本意越来越远。

说句不甚讨好的话,在尚未清楚何为国学的情况下,便盲目崇拜,动辄将“大师”的标签加诸于青年学者之上,未必就是件好事。毕竟,那些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绝非是几十分钟的视频解说,便能灌输于公众的脑袋中。和大家一样,讲述者何尝不是汲取了些许皮毛呢?

曾经顶着无数光环的国学女大师,如今反倒招来了太多的质疑和反对,甚至有网友称其被学生哄下讲台。人红是非多,这都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青年学者中,于丹女士不说出类拔萃,也绝对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只是,国学大师的头衔,若强加于尚且稚嫩的肩膀上,还尚不稳妥。

继于丹之后,蒙曼又是从象牙塔中脱颖而出的明星学者。显而易见,当前最火的女学者,首推蒙曼。以本人的高中时代的记忆来看,曾经的于丹在颜值上似乎略胜蒙曼,但如今再看蒙曼时,又觉得其身上所具有的那股典雅的气质,反倒又更胜一筹。

蒙曼已于前两年成功地将“副”字去掉,成为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同于丹一样,这种职称或身份上的蜕变,无疑是一种认可,也是其能力的体现。

不过,据该校一些人士透露,蒙曼在晋升教授时,似乎更多地是靠着公众影响力,其出彩之处,并非传统学者所倚重的课题、论文。尽管当前学科评价体系正在朝着多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文史圈内,大家还是更看重于科研能力,而非出镜率。

无论是于丹,还是蒙曼,两位都是当前十分优秀的中青年女学者,也在自己的教学或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当前,不少人尝试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甚至成为了明星学者,深受民众喜欢。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比较沉重的现实:国学大师,其实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史海烂柯人


相比之下, 蒙曼比于丹水平要高得多。于丹的专业是现代传媒 , 而蒙曼是文史学科的科班出身。于丹没有扎实的文科根底,但在语言的‘’游走‘’上下过一番功夫。细听她的讲解,大部分是废话和赘话,对于没有文化基础的人,可能会觉得于丹讲得字正腔圆、阴阳顿挫,那架势、那风范,能把一般讲师,盖过几条街。但骗不了多少有点文学根基的人,一听就知道是正儿八经、华丽的胡说八道!

反观蒙曼老师的讲课 ,清新自然亲切可信,给人感觉有一种亲和力, 绝对没有卖弄、哗众取宠的意味。而且论述的幽默风趣,其旁征博引 、引经据典,不用多讲, 大家都会觉得蒙曼是一位学富五车,充满书卷气的学者。听她的课,如沐春风,让人心情愉悦。看看于丹的拿腔拿调,就能体会到蒙曼的学风可贵。

综上所述,于丹适于做节目主持人,做一个卖狗皮膏药的大忽悠;蒙曼呢,是不可多得的学者型教授 ,更适合《百家讲坛》传授知识。


洛阳老董1


于丹与蒙曼不论往哪儿一驻,——男性爷们大咖自愧不如!于丹下里巴人经典,蒙曼阳春白雪楷模。两位侠女演绎国学,皆聆听了!

于丹悉心普及,蒙曼擅长诠释,恰好从两极端完美地承传了国学。封她俩国学大师桂冠,不为过。然而,好的国学大师哪儿去了呢?下海去了!捉鳖去了……


什么是国学师者?凡能以深入浅出的演讲让普通人明了国学渊源者,即无愧国学大师。在草野民间,即如邵伟华把《易经》一小版块,以《四柱预测学》浅显易懂解读出来(至少阴阳五行一理,诠释的一目了然!),——孺子虽无科班学位,但是,名牌大学太多教授在此领域充其量是邵伟华及格的学生!您还不服气?何妨把你们的讲义或著作抬出来晒晒!

在国学领域, 哪怕你有了教授或讲师职称,没有过得了世人眼的著作或演讲,即只是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而非国学大师。由此,教出的学生,难免习惯读起白眼书。

自然,中国当下国学大师是少了!少的实在可怜。回首以待,——乃穿越“五.四”时期,翻翻库存去……





九夏涛声


首先,她们都不是大师。

蒙曼是老师倒是真的,是做学问的人。前一段看蒙曼的职称是副教授,更加感觉她是一个有真学问,不沽名钓誉的人。

为人师表不需要浓妆艳抹,不需要名饰名包,传道授业解惑即是良师。

于丹相比较而言更像个演员,胸有点墨就忘乎所以,拿耍大牌当个性,恰似被一群弱智观众惯坏了的蹩脚演员于丹又像一个厨师,收来食材加工一下卖给大众。类似的厨师很多,智商高的做西餐,像高晓松;有真知灼见的做佛跳墙,如梁宏达。而于丹充其量会做个汉堡,绝对到不了披萨的水平。

无论如何,不过是厨师,算不上老师。

蒙曼是老师。

大师空缺中。


魏洪君JK


蒙曼老师本来国学讲得很好,千万不要去当什么大师!于丹老师似乎被抬举得奔大师方向去了似的,后来就感觉不得劲儿(反正我再听其讲和翻其书不咋得劲儿)。

老师是教书先生,大师是教天教地的半神,敢说桃李满天下,谁敢说天地可教也。

所以大师不是啥好角色,多半在神神叨叨扮大师呢。其实哪有什么大师,不过是人们对学高德重者的仰慕,就是客气客气,还往往是跟不在的人客气。可是就有人把大师当石锤了,偏要争这个客气,干嘛呀这是?还真以为教育人乏味,要去教导天地万物了吗?您几斤几两啊!

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带来一股清流之氛围,气宇不凡,一位好老师的样子跃然荧屏之上。

您或者您们千万不要捧杀,也一律不要去捧杀那些好作家好画家等。清爽的人一旦被称作大师(民间艺术大师等实至名归的不在这范畴),或者自以为大师,就得拿出个样子,拿出样儿不就是演吗?多累呀!于是好好的老师或者作家画家之类的,就此也许成了二流演员了。

常看见整天汉服宋韵,仙风道骨(别当真,只是形容),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某些自以为大师君。演着自己的仙影,难受着别人的颈椎,不难为情吗您?老师就老师,多踏实,该吃喝不耽误也说普通人的话,多好。干嘛您一说话,似乎天地万物皆静也,您这就要去拯救世界了吗?您担不起这责任的,联合国也担不起呀,您何必为难自己呢!


小林作家


媒体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三岁孩子般的见识?

背几首唐诗宋词,说几句前人说过的评语,读两句之乎者也的古文,随便地,臆造些云雾缭绕的解释,就是学者,就是大师了?

所谓的学者,所谓的大师,需要有思想,需要有见解,而这思想与了见解不是拿来的,不是背诵的,是你自己的,独特的!

一个满天洒鸡汤的人物,一个背大学生轰下讲坛的浮滑教授,能称为大师?你是买菜的大妈啊?还是走街串巷的俗俚二姨啊?

至于蒙曼老师确实表现不错,对于知识,学识中规中矩,不能说平庸,也谈不上高深,大学老师够格了,如此而已!


一笑貫长天


于丹和蒙曼都是从央视“百家讲坛”走出来的红人,都曾经大红大紫。但是,要称之为“国学大师”,就有了显著的拔高之嫌,这两人都算不上国学大师。

提到于丹,我们就想到《论语》,这几乎成了于丹的招牌,还有昆曲,也是。这是国学,一点也不错。但是,于丹并非是研究国学的大师,而是传播国学的大师。

正如李泽厚所言,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于丹这座桥梁,很多从不知“论语”为何物的人,知道了论语,爱上了论语,让阳春白雪跟下里巴人亲切的握手。在这方面,于丹称得上是大师,但不能说她是国学大师,应该是用新兴媒体传播国学的大师。

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可见于丹的成就在于传播上,内容确实也是定位在国学领域。

提到蒙曼,我们会想到武则天,会想到长恨歌,会想起太平公主,会想起大隋风云。注意到没有,于丹和蒙曼注重的领域是不同的,于丹是国学领域,而蒙曼是历史领域。

蒙曼虽然上的也是百家讲坛,但是,蒙曼是一个研究者,侧重于历史的深度研究。而于丹,侧重于对于国学的平民化传播,显然,两者是有显著不同的。于丹算得上国学传播大师,蒙曼则可以称之为历史研究大师。

国学和历史,有很多重叠,但两者并不相同。不过,无论是国学还是历史,都需要走进民间,走进百姓,走进民众的心里。于丹和蒙曼所做的,都是这样的工作。在我们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于丹和蒙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