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孩子做事磨蹭、拖沓,是讓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每天“催”娃起床、吃飯、上學、洗澡、睡覺,一整套下來簡直要搭上父母的半條命。

有些父母的急脾氣就爆發了,說教不聽就上手,打罵成了家常便飯。相信大家從小到大都聽家長們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再磨蹭就打,別捨不得打,又不會傷到孩子,一打就乖乖的聽話了。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父母都知道磨蹭一旦形成習慣後,會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帶來極為不好的影響,比如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自我否定和貶低,嚴重的還會導致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孩子磨蹭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對他們的未來成長非常不利。所以就對孩子實施“暴力催娃”。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但是也有兒童教育方面的專家表明,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知,過度的缺乏自信,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對於一些內向的孩子來說,使用棍棒教育會使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缺乏做事的果敢與勇氣,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對於外向的孩子,如果使用棍棒教育則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變得叛逆。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打罵無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說父母使用“暴力催娃”的方式實在是無知。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催娃”是場硬戰,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從“循循善誘”,到動怒之後的“河東獅吼”,再到忍無可忍的“棍棒教育”,最後做父母的一個個身心疲憊,孩子們卻依舊心如止水,絲毫沒有波瀾。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長大後,孩子的磨蹭會有所好轉的。”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磨蹭不是問題,覺得小孩子本身節奏就慢,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覺得不用著急,孩子只是一時磨蹭,等長大了就好了。

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從生物學角度,在我們人類的大腦裡面存在著負責及時行樂的邊緣系統,以及負責制定和履行計劃的大腦前額皮層(理智),人們每天的行動都由兩種系統的博弈決定。對於大腦發育尚未完全的孩子來說,磨蹭是由負責理智的前額皮層,受抑制於負責行樂的邊緣系統而造成,此時並未形成生理化習慣。而任由孩子磨蹭,在孩子長大後,前額皮層受抑制於邊緣系統逐漸變為生理應激反應,孩子此時就會變成真正的拖延。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專家實踐證明,學齡前孩子的磨蹭確實不算真磨蹭,但如果家長一直沒介入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在學齡後演變成真磨蹭。如果家長抱有“孩子長大後磨蹭就會有所好轉”的想法,而不對孩子磨蹭行為有所幹預,孩子會很容易由養成拖延的習慣,以後改就更不好改了。

所以說,孩子磨蹭拖延只靠家長的“催促”和“棍棒”教育是無法解決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自覺起來,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不拖延的好習慣。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不僅如此,現在很多孩子吃飯之前不洗手,愛挑食,見了長輩沒有禮貌,放學回家之後不寫作業就看電視,時間觀念淡薄等等,父母無論怎麼苦口婆心地說教,甚至是打罵,都不頂用,其實孩子不聽話不是一天兩天導致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沒有一個好習慣,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 可見有個好習慣是多麼重要。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培養一個好習慣談何容易?其實,父母完全可以藉助兒童成長自律表來幫助孩子養成習慣。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每天都給孩子定一個小目標,可以是尊敬長輩、不挑食、少吃零食、不亂髮脾氣少玩遊戲等等,每天完成後都在上面貼一顆小星星,每當集滿一頁的小星星後,我們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獎勵,讓他們對完成接下來的目標充滿動力。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孩子設定目標是為了得到獎勵,沒有獎勵他難以知道自己有沒有成功,所以在孩子達到一階段的成功後,給予獎勵。如此反覆,孩子對於自己的安排就比較清晰了,之後家長再慢慢放手,讓他自己管理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不會差。


“孩子磨蹭就打屁股,沒事的不會傷到孩子”專家:是你太無知


這本臺歷式的兒童成長自律表,才39.8塊錢,關鍵是一次可以用一年,也就是說,一天只要1毛錢,就能培養出孩子幾十個好習慣,如此簡單就能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不要再做無知的家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