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妃文绣老照片:结婚9年仍是女儿身,离婚后选择教书育人


文绣乳名大秀,生于宣统元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即公元1909年12月20日。1917年文绣8岁时,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学读书,天资颇为聪颖。她当时学名傅玉芳。文绣的家世,是满州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色蒙古族,在八旗中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

文绣天资聪明,在学校里无论是国文、算术、自然,乃至图画和音乐等功课,都学得极好,深得老师的喜爱。傅玉芳在家里还是个勤劳懂事的孩子,既能替母亲干好家务活,又能帮助母亲做些挑花活计,挣钱当学费用,获得邻里的称赞,都说她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傅玉芳长到13岁时,就出落得像个大人了,容貌虽不算俊美,却身材高挑、大眼睛、面色白净、肥瘦得体,一副富态的相貌。

1922年12月1日,文绣进入紫禁城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文绣自入宫之后,并未获得溥仪的宠幸。她和溥仪九年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灰惨黯淡的岁月她每天早上梳洗完毕,就先到溥仪的寝殿问安,再到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寝宫中依序请安,之后回到她所居住的长春宫并关上宫门,过著简单朴素的日子。


1924年11月15日,西北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文绣和婉容跟随溥仪搬进北府,1925年来到天津先后居住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

在1925年天津,溥仪下榻在张彪的私人花园中的一幢三层楼的白色小洋房里,他跟婉容住在二楼,而把文绣抛在楼下,在一个农历除夕的晚上,溥仪与婉容在寝宫嬉戏,这时,有宦官奏报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仪生气地说:“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而这件事也造成日后“刀妃革命”的导火线。

在天津生活期间溥仪总是听从郑孝胥的鬼主意,同日本驻天津的领事,或日本驻华军队的司令官们频繁接触,幻想依仗日本势力,复兴清朝王业。文绣面对溥仪的危险错误行为,屡屡向溥仪建言日本不可信,郑孝胥之流的鬼话不可听,应该悬崖勒马。溥仪非但不听文绣良言相劝,反倒厌恶起文绣了,以冷眼回之。


1931年8月23日,溥仪的淑妃文绣正式向溥仪要求离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仪对她的冷落,和宫中的不自由。这件事情对逊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还有溥仪本身都造成相当大的震撼,这可以说是对旧式文化的一种挑战,之后的两个月,淑妃文绣坚持自我的想法,不顾家族的反对和指责,也不理睬溥仪聘请的律师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坚决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仪离婚。

1931年10月22日达成离婚协议,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生活。1932年的暑假刚过去,文绣恢复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当上了一名教授国文和图画的教师,这是文绣离开溥仪,回到北平后第一个风光的职业,心情特别愉快 。因文绣粉笔字写得好,嗓音清亮,讲解国文课透彻明白,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位老师。

1945年抗战胜利后,文绣经过友人的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上了报纸校对员。因工作认真尽职,外加才学出众,深得社长张明炜的器重。张社长非常同情文绣苦难的一生,出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刘振东做妻子。


1953年9月18日患心脏病默默地故去,终年45岁。在文绣死后,刘振东向清洁队要来了四块木板,打了一口棺材,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将一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埋葬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土城义地里,坟前没有立墓碑,一捧黄土掩去了文绣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绣由落魄贵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凉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