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轉自文化藝術報

範華

陝西國畫院院長,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畫師,陝西科技大學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8年以來被評為西安市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西安市跨世紀學科帶頭人、西安市文化系統德藝雙馨先進個人等稱號。

1989年創作《孕育大地》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1990年創作《高山流水》入選全國林業美展。先後獲優秀獎、二等獎。1998年作品《高泉》入選全國山水畫大展。

1987年赴日本舉辦畫展。1990年赴香港、新加坡舉辦畫展。1991年在西安舉辦畫展。1999年赴日本舉辦畫展。2001年赴美國舉辦畫展並講學。2005年受法國盧浮宮之邀在盧浮宮舉辦畫展。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影響陝西”文化名人獎。2010年授予陝西“十大名畫家”獎。2014年至2016年國畫作品入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陝西省政府主辦的第一、二、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並獲獎。2016年10月國畫作品《陝北記憶》入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11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2016年12月國畫作品入選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

出版有《範華範呈畫集》《範華畫集》《範華國畫選》《範華赴香港作品選》《範華赴美作品選》,範華國畫專題電視3部。

作品先後被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毛主席紀念堂、中國美術館、京西賓館以及海內外館堂及著名收藏家日本原田觀峰、中國香港徐展堂先生等收藏。

2018年深圳文博會上,一幅長達33米的《沿黃丹青八百里》中國畫長卷作品吸引了中宣部領導和眾多觀眾的圍觀,這幅作品將潼關、司馬遷祠、處女泉、壺口瀑布、太極灣、乾坤灣、白雲寺、香爐寺、雞鳴三省等陝西境內黃河沿岸的景觀一一描繪並巧妙地銜接起來,既有咫尺千里之勢,又有精微具體的細節,既有縱橫率意的用筆,又有大膽潑辣的設色。這幅長卷的作者,便是範華。而這長卷背後,是他幾年來一趟趟地奔赴陝北寫生,是他對自己藝術生涯的自覺,是他對當下中國畫壇種種現象的思考,是他對民族文化發展的擔當與使命。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範華是地地道道的關中農民子弟,從小在藍田的泥土裡長大,上學時常常揹著蘿蔔充飢,直到青年時期如願考取了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才由此開啟了他的藝術道路。從專職畫家,到西安中國畫院常務副院長,再到出任陝西國畫院院長,他多少年來都不能忘情於對黃土地的表達。或許是自幼聽著父親唱的秦腔長大,他骨子裡有一種深沉、雄厚、慷慨、豪情的性格。他的繪畫,即是這種性格、血性、稟賦在紙面上的反映。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杏花時節》

今年3月以來,範華以黃土地為主題,先後在南京、廣州、蘭州等地舉辦個展,“強勁的西北風”給了江蘇、嶺南甚至甘肅人以深刻的影響。在外地觀眾的眼裡,黃土地、西北風成了範華中國畫藝術的最初印記。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周京新對他的評價:“範華的畫作繼承了長安畫派的風氣,透露著濃濃的‘信天游’與‘秦腔’的氣息,且感情真摯、氣息濃郁,有著強烈的西部感覺和個人風貌。”作為藝術家,範華的畫作繼承了長安畫派的風骨,有著鮮明的藝術風格,其作品貼近生活,筆觸豪邁,有其獨特的藝術氣息和藝術魅力。他最近三四年大部分時間在家鄉藍田和陝北、三原等地寫生,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在這些地方的田間地頭、溝底塬畔,經常會看到他戴著一頂防風防曬的帽子,時而揮筆畫畫,時而望著山川村莊沉思。除了自己長期下鄉深入生活,他還經常帶領畫院團隊及自己的學員紮根生活,在寫生中教學,在實戰中提煉筆墨訓練與對景寫生的關係。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 《故園入夢》

9月上旬,範華帶領團隊一路向西到青藏高原的貴德縣寫生,期間,他創作出了大量表現青藏高原自然風貌和人文風情的中國畫寫生作品,作品呈現出青海山水之大美。那麼,一趟寫生之旅為他的創作注入了哪些新鮮元素呢?作為藝術家的範華,是怎樣理解“長安畫派”的內核理念呢?“長安畫派”的承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當代的中國畫有哪些危機,又將如何克服這些危機?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著名畫家範華的工作室。

文化藝術報:從您以前創作的《青藏高原》系列作品,我們知道青海是您去過很多次的採風地方。這次的青海寫生之旅,對您的創作有新的收穫嗎?能否談談此次青海寫生的具體感受與收穫?

範華: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的大草原我都去過,但是各地的景色與人文風情還是不一樣,有很大的區別。9月初到青藏高原的貴德寫生,那裡的丹霞地貌變化無窮又氣勢磅礴,十分壯闊,又有超然出塵的感覺,很潔淨,很純。那裡海拔很高,這種地貌的顏色變化很豐富,冷暖色的對比很強烈,猶如夢幻般。它那些遠近起伏的無數山巒,就如同中國畫的線條勾勒出的畫卷,所謂的斧劈皴、雲頭皴、披麻皴等等,在這裡能一一對應。這個地方美得讓人想清空自己,歸零,把自己交給大自然,讓人想起漢唐時代的雕塑,彌散著宗教般的神秘與雄渾之美。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丹霞地貌的色彩熱烈,形狀鬼斧神工、渾然天成、惟妙惟肖,能更大地激發藝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更多的不可預見的藝術思維,這為畫家們提供了重要的寫生和創作資源。這些景象,古人沒有表現過,也無從借鑑,要完全根據自己對這種地形地貌的直觀感受,用創造性的筆墨語言和方法去表達,包括色彩,儘可能地把現場的直觀感受呈現在畫面上。但這是有難度的,也是現代以來中國畫要不斷解決的面對新題材、新內容的問題。畫為心印,中國畫是讓我們面對自己的初心。面對黃土,即是面對藝術的本源,面對自己的初心。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關中秋色》

文化藝術報:那也就是說,寫生的現場感對於畫家的創作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您自己是如何看待寫生之於創作的關係,對於青年畫家來說有哪些可供他們借鑑的箴言?

範華:多少年來,藝術界比較浮躁,大家習慣於走馬觀花地走走看看,拍些圖片。我們應該反省,應該對生活重新認識。我們應該十分真誠地面對黃土,真誠地坐在黃河邊上。我常常一坐就是一天,體會黃土高原的審美特徵,體會黃河、黃土地幾千年來形成的民族精神,感受這裡不同尋常的質感、氣派和生命力。然後在這個案頭上,把理念感受抒發出來——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的畫家,應該儘快做到這一步。以前走馬觀花,或者從書本上到書本上,那個是遠遠不夠,不能深層次地接觸到中國畫的內涵。我們不能愧對這個時代。我們對自然一定要虔誠面對,一定要深刻體會,然後通過我們的個性語言,創造出有氣質有生命力的作品。

文化藝術報:深刻體會,再加上個性語言,才能創造出藝術品,似乎這也是您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我們知道,您的很多作品都表現了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和黃河,它們對您的藝術創作有著怎樣的影響?您是如何深刻去體會的,如何將情感融入作品之中,體現於畫面之上呢?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黃土歲月》

範華:黃土高原是中國西部極具象徵性的地方。首先,它地域廣袤,溝壑縱橫,民風質樸,創造了厚重而深沉的美學內涵,無論是丘陵還是平緩地段都異常厚實;其次,它雄渾,其溝溝壑壑隨意大氣的感覺以及黃土色調的一致性都使它不同於南方秀氣柔美的氣質;再者,它給人以崇高感,具有一種悲壯之美,這與中華民族在艱苦條件下所展現的民族精神和情操有關。我每次到黃土高原、黃河沿線寫生,看到的不僅僅是那裡獨特的自然和地理環境,還有西部人粗獷豪放、勤勞智慧和樂觀向上的性格,那一種樸實、熱情,這些都是打動我的地方,也足以讓我用深厚的情感去描繪。我們要感恩大地!

同樣,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圖騰,黃河蒼茫、樸實、博大,它雄渾粗獷、自由舒展、引吭高歌的壯美景觀也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無盡的靈感。藝術家要表現時代,就必須到最有特點的地方去。只有到達現場才能發現美,只有真正將情感融入描繪對象,才能創作出反映當代中國的作品,才能有中國畫的新表述,這樣的作品才是真實的,才有生命氣息,才能打動人。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村口》

文化藝術報:今天,當我們學習長安畫派的時候,長安畫派所樹立的精神又有哪些現實意義?或者說,當代的藝術創作如何結合當下的現實情狀?

範華:長安畫派主張“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我們陝西的藝術家延續了這一傳統,包括年輕畫家,他們一年中幾乎有半年時間都在“走出去”。這不單是走向人民,走向生活,它實質是走向藝術的最深處,因為自然永遠是藝術的老師。長安畫派一直以來都是很開放的,這是它的包容性和文化氣派。長安畫派不僅是一個現代藝術流派,更是一條具有探索性質的文化道路。所以,學習傳統不單要學習精神,還要練習技法,要想繼承長安畫派就必須能“鑽”進去,不僅要把前人的作品臨摹好,研究好,還要熟悉技法,能“打”進去,如此才能“脫”出來。但是,現在陝西畫家的作品地域風格已經不那麼鮮明瞭,這是需要向長安畫派學習的,特別是石魯作品中的那種博大、雄渾、浩然的民族正氣,尤值得當代畫家學習。石魯先生“大風吹宇宙,紅日照高山”,這是何等的豪邁與壯烈呀!文化藝術報:現在很多畫家將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主張作為口號,這對於今天的中國畫有哪些積極意義?中國畫應該如何去表現這個時代?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陝北記憶》

範華:畫家要積極地面向生活,比如我所畫的西部的丹霞地貌。過去我們一般都是傳承古人的藝術,以臨摹古畫為主,這是很重要的。而要去表現這個時代,就必須到有特點的地方去,到現場去,在現場才能發現美,才能捕獲最強烈的感受。實際上,上世紀中葉以來,“金陵畫派”、“長安畫派”等畫家都是將“筆墨當隨時代”發揮實踐得很好的例子。那一代人的筆墨修養好,所以畫點新題材新內容依然能保持中國畫純正的味道。但是現在的畫家普遍傳統修養比較薄弱,筆墨功夫欠缺,雖然新題材新內容畫的很多,但是中國畫的靈魂卻看不見了。所以還是要認認真真錘鍊筆墨功夫,只要筆墨錘鍊得自如嫻熟,畫什麼都是好畫。

文化藝術報: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中國畫重視神韻,著重表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性內涵,您如何看待和評價詩性內涵在繪畫中的地位?

範華:說這個話題要講王維。我自幼在王維居住過的輞川長大,後來學習他的文人畫思想,“水墨為上”,受他的啟發和影響很大。中國的藝術,是一個源頭,一個價值體系,所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結合得很自然。中國畫講氣韻生動,氣韻生動也就是詩性的美。中國畫是詩意的、是寫意的,中國畫是書法。

文化藝術報:您剛剛說,“中國畫是書法”,我們在華山景區看到您題寫的許多匾額,很多人對您的書法造詣非常讚許。中國畫與書法到底有何淵源?一個畫家的書法水平與其繪畫水平是否相關呢?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窯洞人家》

範華:中國畫是書法,是說中國畫的用筆來自於書法的訓練,其筆法、筆力、筆墨關係,等等。所謂“書畫同源”、“書畫用筆同法”,這是唐宋以來中國畫的秘訣與傳統。但是近現代國畫被改良以後,這種傳統越來越遠,這幾十年的中國畫走了很多冤枉的彎路。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這個情況,已經明確地意識到這種危機。這幾十年誕生的國畫家,考美院的時候不考書法,書法基礎本來就差。學院派的教育以素描造型為基礎,也把書法丟了,所以這是中國畫的悲哀。中國畫到了明清以後,十分講究筆墨的,不管是山水畫,還是大寫意花鳥畫,都是以筆精墨妙為追求。為什麼這樣的傳統現在失傳了,或者說基本上失傳了呢?這個是中國畫的“重災區”。現在的人物畫也存在很多問題,西畫的造型成分一過度就把筆墨削弱了。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絲路神奇》

文化藝術報:對於中國畫,您似乎有著很深的隱憂意識?那麼,現在中國畫有沒有危機,能否簡單談一下?

範華:危機雖然還存在,但是現在大部分國畫從業者思路都很清晰,中國畫應該正本清源,大家基本都能達成共識。特別是很多青年畫家,他們的認識跟我們這一代人有些不同。他們的觀念、學習環境都有很大的改變,我們要看到中國畫未來的希望。現在國家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這是中國畫發展的大好時機。作為國畫從業者,我們應該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深入中國畫的偉大傳統,明確我們努力的方向,以更加開放的文化立場助推中國畫在新時期的發展。

文化藝術報記者 魏韜 陳慧嬌

範華青海寫生系列扇面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範華|走西口,黃土地上最有想法的山水畫家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