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生活感黨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住在深山裡的貧困戶張明志,和老伴今年都近七十歲的人了,氣力活也慢慢幹不動了,常年在離家五十米的水井裡擔水吃,幫扶工作隊看到這個情後就主動給予幫助,先後投入一千多元買來三百多米水管和水籠頭,經過五天的施工,如今張明志不用出門就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老頭激動的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永永遠遠記黨恩;

"終於不用大老遠吱吱呀呀的擔水吃了"。張明志看著自己家門口的水管,臉上的笑容如同綻開的花兒一般燦爛。

張明志是石界河鎮煙鎮村化皮溝人,家裡就老伴兩個人人,年紀大,沒有收入來源,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申請成為貧困戶後,特困供養、低保、醫保救助、龍頭企業帶動等政策接踵而至,張明志生活壓力瞬間減小。但責任組和村兩委並不就此滿足。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張明志家由於離人口聚集區較遠,周圍沒有人家,沒有通自來水,常年在離家五十米的水井裡擔水吃,就動了讓他加吃上自來水的念頭。

幫扶幹部經過反覆測量,先後投入一千多元買來三百多米水管、優質水龍頭、水泥等材料。為了加快工期,責任組長李建偉、第一書記武宙、村支書封彥柱親自動手,僅用兩天,就讓張明志吃到了70多年來自家的第一口自來水。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直接對著水龍頭大口大口地喝著自來水,喝完後眼眶都紅了。

張明志眼泛淚花的說:"俺做夢都想吃上自來水,恁們是俺的大恩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得感謝共產黨呀。"

讓張明志吃上自來水僅僅是石界河鎮落實扶貧政策,關注民生的一個小縮影。近年來,石界河鎮從小事做起,讓扶貧的細流流進群眾的心窩裡。"七改一增"提升村容戶貌、人居環境;修路建橋提升基礎設施,方便群眾出行;修建文化廣場,安置健身器材提升群眾生活質量;開放農家書屋、創辦農民夜校、露天電影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動作,但這些小細節正逐步提升群眾幸福感,歸屬感,助推石界河鎮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王倩)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生活感黨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