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京城今冬第二场降雪不及预期?释疑:预报本来就有偏差

理性看待!京城今冬第二场降雪不及预期?释疑:预报本来就有偏差

△北京市12小时降水图(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发)

民声天下12月16日北京快讯 “大雪在那儿呢?”,这是今天(16日)一大清早,遍及京城小伙伴儿们朋友圈里被“吐槽”最多的一番调侃。确如大家所叹,预报中的明显降雪天气过程,与公众所期待的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对于这样的质疑,在专家看来,还是要理性客观看待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降雪的预报。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统计,通过15日19时至16日06时全市毫米降水量可见,全市平均1.7,城区平均1.4,西北2.4,东南1.7,东北1.5,西南1.3;城区最大朝阳常营2.1;全市最大降雪地点,出现在了位于京郊延庆的四海,达到了6.6。

专家表示,目前来看降雪偏弱,高空槽相对还算凑合;昨晚(15日) 700和500槽也还可以,特别是700槽和“11·29”初雪几乎一样,因此,美国气象机构GFS数值预报完胜欧洲气象中心EC数值预报。上游还有系统东移,降雪可能持续到中午,且看能否达到2.5毫米中雪门槛。

据专家介绍,本来这次京津冀地区不确定性很大,低空湿度不够会导致降雪偏弱。欧洲方面的数值预报一直盲目看好,而美方在这次预报上,合理性更强。中方预报员更愿意采信欧洲方面的数值预报,最后就是这样的结果。其实,我们有自己的模式预报,短期内中尺度模式也不错,且优于欧美。但是,时空尺度更大的数值预报,不如欧美准确;这个很正常,毕竟我们起步晚。欧美发展的早,我们的卫星原子弹也比西方晚,航空航天也比人家晚,但一步步在追赶。

很多人对于这次的降雪预报,持批评态度,认为被欺骗了。对此,业内人士强调指出,这不能叫欺骗。因为,大多数人看到的还是气象部门的官方预报结论,大家还是会很不满意这次预报。但是,要知道预报本来就有偏差。这种不确定的时候,往大报,加强防范是一种策略。正所谓,宁大勿小。(责编/翔宇)

*编者注:

以上文字,旨在传递更多新闻资讯。

(您可将新闻线索私信我们,也可在文章末尾评论留言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员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互动话题:你对降雪预报满意吗?

欢迎在底部留言,发表您的见解。

↓↓↓觉得还不错,随手订阅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