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中山六院练磊医生感慨万分的发了一条朋友圈:“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据了解,男孩高二在读,成绩十分优异,在没有家族史的情况下,突然被诊断出直肠癌晚期。

大约在半年前,男孩开始出现肛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持续一个月,两月前,发现自己开始出现鲜红色血便,随后就到医院检查,被确诊局部晚期。

医生想尽量为孩子保住肛门,但是由于肿瘤离肛沿非常近,无奈只能切干净,然后在腹壁结肠造瘘。

造瘘:通俗的说,就是把肚皮开个口,把肠子拉出来,以后排便从这里出来。

在结束了漫长的手术之后,看到17岁的孩子以后就要带瘘生存,医生无比心痛地跟团队成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迅速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以每年4.2%的水平递增,远远高于全球水平。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恶性肿瘤报告》: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分居第三位和第五位。

有科学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直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成为癌症榜首。

在我国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但高发年龄为45岁左右,及时预防很重要,66%~78%的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避免。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直肠癌高危因素有哪些?

1、长期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2、长期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3、高膳食纤维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4、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可能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5、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病的潜在高危因素;

6、合理的体育锻炼可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如何简单有效的筛查早期肠癌?

1、大便潜血;

2、肛门指检;

3、肠镜检查:直肠镜(检查10cm左右)、乙状结肠镜(检查30cm左右)、结肠镜(全面检查)。

建议普通人群45岁后就去做个肠镜筛查,高危人群更应提前关注肠道健康。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远离结直肠癌,从这5点做起!

1.补充膳食纤维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尤其是来自于谷类和全谷物食品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全谷物食物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缩短致癌物与结直肠的接触时间。以及纤维经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有保护作用。

全谷物、豆类、薯类和果蔬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一般成人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果蔬摄入大概是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2. 控制腰围和体重

《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的研究发现:成人体重每增加5kg可导致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升高。

一般成年人BMI指数在18.5~23.9为适宜,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

计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3.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研究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运动量可使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 左右。

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周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羽毛球等。

4. 戒烟

《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中提到一项较大规模的meta分析发现,吸烟可增加约20%的结直肠癌风险。所以戒烟越早越好。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5. 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品

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据外国媒体报道,2016年,中国人几乎吃掉世界上1/3的肉制品,每人平均63公斤。而在30年前,中国人年度平均消耗仅有13公斤。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不超过200g,其中畜禽类的摄入量在50~75g,其余为鱼虾蛋类。控制每日肉类总摄入量,增加一周食谱中白肉的摄入次数,尽量少吃烧烤、腌制及烟熏制品。

年仅17岁就直肠癌晚期,以后都要带瘘生活,让人感到心痛,直肠癌逐年高发,但66%~78%的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避免,并及时发现能有效改善预后。

医生惋惜:他才17岁,就癌症晚期了

觉得好看,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远离直肠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