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紅河鎮:從山嶺薄地到“聚寶盆”

昌樂縣紅河鎮:從山嶺薄地到“聚寶盆”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打造榮華環水嶺田園綜合體

站在環水嶺高處向四下眺望,定會被嶺上“雕刻”出來的宏大場景所震撼:原本溝溝坎坎、凹凸不平、麻剛沙遍地的貧瘠土地,正在向“兩岸多綠陰、花盛開、果香濃、大棚挺立、映水似錦”的田園風光轉變,呼之欲出的美麗鄉村畫卷,承載著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紅河現代農業發展的“詩與遠方”。

環水嶺嶺高,白浪河水長。一座嶺、一條河與幾個村莊的因緣際會,在星沉日落、雲捲雲舒中,這片1000多畝廣袤的土地上演繹著紅河干群“愚公移山”般的創業篇章,承載著紅河發展的希望與未來,用汗水、辛勞、奉獻築就紅河的“科技示範中心”“鄉村振興示範區”。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雙招雙引更顯關鍵。”在紅河鎮黨委書記王建書看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綜合實力提升都離不開工商資本以及產業振興。為此,紅河鎮積極引進江蘇玉川有限公司和榮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榮華環水嶺農業綜合體項目。先後三次流轉1500畝土地、動用100多臺大型機械平整麻剛地,整合城市園丁園藝綜合體、紅河博士工作站等資源要素,500餘人先後共用20余天時間完成工程建設,榮華環水嶺田園綜合體拔地而起,成為引領紅河乃至昌樂現代農業發展新的增長極,釋放多重效應推動紅河現代農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昌乐县红河镇:从山岭薄地到“聚宝盆”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打造榮華環水嶺田園綜合體

“該項目運營後直接涉及小宅科、大宅科、上皂戶、蔡家河等周邊15個村莊,間接輻射宅科社區三分之二的區域,帶動就業1200餘人。”紅河鎮副鎮長王仁卓介紹。高起點、大手筆、嚴要求的榮華環水嶺農業綜合體項目,位於白浪河以南、朱孔路以東,作為紅河鎮鄉村振興“樣板工程”,是紅河鎮白浪綠苑鄉村振興示範區的重要部分,也是“一心一帶兩組團”的核心項目之一。項目突出設施農業這個核心,做強“農”字基因,圍繞一河(白浪河)一路(硃紅路),與山東城市園丁園藝綜合體項目互為補充,產業交融,著力打造白浪綠苑鄉村振興示範區的萬畝農業產業園。項目著力激活六大板塊,即依託白浪河等五條水系打造的濱水度假區,全域旅遊服務為主體的觀光休閒區,以高效果蔬種植為主體的設施農業區,以農村電商為主體的智慧農展館,以如意花海為主體的河谷景觀帶,以休閒採摘特色民宿為主體的農事體驗區,著力打造產業優、品牌強、生態美的田園綜合體。相比以往的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綜合體概念更加立體,模式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齊全,順應鄉村振興的時代發展趨勢,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讓農民“從美麗鄉村走向美麗生活”。

大事業需要大視野,大擔當譜寫大作為。正是因為有一群敢想、敢幹、甘於奉獻的幹部群眾,才讓這美好藍圖變成了生動的現實。紅河鎮黨員幹部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辦法突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前有流轉土地困難,群眾不支持,而紅河黨員幹部用實幹打動群眾,15個小時流轉623畝經濟田;中有建設難,項目大部分土地麻剛沙多,經設計研究,因勢利導,創造性採用下挖式冬暖式高溫大棚,既能保溫、擋風,關鍵還堅固、牢靠;後有技術難,傳統農作物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通過與省、市農科院合作,依託農學博士工作站,與天津科技大學等10多個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係,目前已有300多個優質果蔬品種在紅河鎮試種。施工期間,項目工地高溫酷暑、揚塵滿天、蚊蟲叮咬、晝夜不歇,幹部工人面對著巨大的精神、體力壓力,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一人掉隊、沒有一人落伍,擰成一股繩兒,堅持到項目建設完工。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為加快項目推進,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盯靠,現場指揮,制定時間表、任務圖,幫助解決問題,協調推進;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城投公司、縣供電公司等縣直部門單位派專人靠上,從產業規劃、地面平整、溝渠打造、配電設施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與紅河鎮廣大黨員幹部一起,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紅河鎮從全鎮抽調有經驗的黨員幹部靠在項目建設一線,既當“設計員”,又當“施工員”,根據項目進度、功能分區,分塊、分線作戰,上足人員、機械,科學施工,項目建設現場晝夜不歇,24小時施工,用嚴的精神、實的作風,奮力推進項目高質量竣工。

發展項目、建設農業示範區是一條促進企業與村民合作共贏、實現一二產業融合,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目的還是農民致富、集體增收。榮華環水嶺田園綜合體項目由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代為管理,每年獲得收益“分紅”。村民不但獲得土地流轉收益,還能參與生產獲得勞動收益,實現企業、合作社、農民三者利益共享。不僅如此,示範區還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實行產銷一體化經營,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資金、技術、品牌、信息等融合滲透,進一步拓寬合作路徑,以資本“撬動”資本,與海底撈、臺灣百津園等6家企業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項目建設以點帶面,在打造農業精品工程的同時,帶動了紅河乃至全縣農業向著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方向迅速邁進。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標誌著紅河現代農業發展邁入新徵程。紅河美,美在“白浪綠苑組團”像一條百里的錦帶,美在環水嶺這顆耀眼的明珠,美在村民的安居樂業。紅河,因環水嶺而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