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败像已现,火不过三年?

从"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到"5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黄铮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客观而言,今日的拼多多在规模上已是位列阿里巴巴、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平台。在股价处于巅峰之时,其市值更是直逼500亿美元,赶超京东,大有吞吐电商江湖的英雄气概。


不过,资本市场波诡云谲,股价也常有突变之事。在上个月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拼多多股价在11月20日暴跌22.89%,市值一夜蒸发800多亿元,可谓陡转之下,让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小心脏疯狂震颤。


这一记重拳,让曾经显赫一时的拼多多伤筋动骨,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因何而跌


在股票剧烈震荡之间,总有好事者不停发问,拼多多到底怎么了?其商业模式是否存在重大问题?有人附会因果循环论,人皆富贵不过三代,拼多多将会"拼不过三年";国盛证券发布分析报告,认为拼多多火不过三年,更是让其备受质疑……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此次拼多多的股价到底因何而跌?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营收75.14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76.5亿元,环比增长只有3%。而第三季度拼多多的亏损达到近2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近13亿元同比增长了近120%。


还有一个数字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首次突破了5亿人。据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36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508亿,较上一季度增长5310万,创上市以来最大的单季增长。


但是,长期跟踪观察拼多多的人都知道,其用户增长是用钱"砸"出来的。长期以来,拼多多以低价格来吸引用户的增长,不断拿出高额补贴来吸引用户前来购买商品,这让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拼多多:败像已现,火不过三年?


可以说,拼多多推出的百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例如,拼多多Q3在市场营销上花费了69亿元,而收入仅有75亿元,亏损扩大至23亿元,季度获客成本为108.63元,高于上季度的80元,为拼多多历史上处第三高位置。不过,拼多多表示并不慌张,相比较于天猫和京东砸的钱来说,拼多多花的还不算多。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总会盲目地相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别人能靠补贴成功,你不一定能靠补贴成功。就发展路径而言,拼多多在用户数创纪录增加的同时,营收却增长缓慢,这便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拼多多高投入高增长模式的边际效用已经越来越趋近于零了。


兴衰未卜


其实,拼多多面临的问题,绝非只是这些。股价的一度暴跌,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一种信号,也是其商业模式内在问题的集中外显。


从用户地域分布上来看,来自企鹅智库和腾讯新闻发布的《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在用户城市地域分布上,拼多多有88%的用户处于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这个占比高于淘宝、京东和天猫。但阿里、京东也在开始发力下沉市场,不断蚕食低线城市的用户市场。这将势必使得拼多多的获客成本进一步提升,增加拼多多的亏损。现在的资本市场不太喜欢亏损的公司,一旦亏损扩大,股价必是又一波回调。

拼多多:败像已现,火不过三年?


从商品价格来看,拼多多最明显的"标签"是价格便宜。但是,阿里与京东在成本及效率上都比拼多多具有优势,做低价商品的能力更强。目前阿里的"便宜好货",京东的"京喜"已经与拼多多的价格带高度重合,而千人千面的商品算法推荐,使用户因"便宜"心理印象而建立的使用黏性显著降低。


从商品种类重合度来看,拼多多的商品阿里京东都有,成本并未降低,且其多数"爆款"在阿里京东上都有销售,但阿里京东的商品被拼多多覆盖的较少。拼多多描述的"C2M"模式在电商领域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并且也落后于阿里京东。


从渠道层面来看,商家在拼多多卖货渠道付出的成本要高于阿里京东,但是拼多多通过多项补贴吸引了商家,同时通过亏损变相拉近了与阿里、京东渠道成本的差距,使商家可以微利经营。未来,随着拼多多流量及物流成本上升,拼多多平台上商家的利润率预计将变得更低甚至无法盈利,负面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从行业发展来看,电商之所以发展迅猛,核心原因是相对于线下零售,电商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不过,随着电商零售的成本愈发接近线下,如果采用传统模式发展,中国电商市场的空间并没有市场预期那么大。而采用传统模式做电商零售的拼多多,将会面临更大挑战。未来中国电商市场,将更加注重成本效率的提升。


当然,面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诸多难题,拼多多正在努力改变现状,不断引入中高端品牌商家,逐步减弱对微信的依赖,为提升用户的留存率和提高变现率夯实基础。如果此次能够突围成功,拼多多再火3年也未为可知。


让我们祝福拼多多吧。


【备注:文章参阅国盛证券报告、凤凰网、新浪等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