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上世紀70年代的鼓樓(田衛攝)


鼓樓原為東晉時酒泉郡福祿城東門樓,公元346年,前涼政權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酒泉城(時稱福祿縣城)東城門。也叫“譙城”,即為守城戎卒打更巡邏、報時、防寇報警的地方。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整修城樓,磚包鼓樓臺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鼓樓毀於兵火。現存的鼓樓,是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修的。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其實在酒泉也有這樣一座電影院,名字叫“和平影院”,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酒泉最有人氣、最紅火的地方。那時的酒泉城還沒有歌舞廳,更別說別的娛樂項目了,人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擠到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六一兒童節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76年6月酒泉縣東方紅小學(共和一小)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共和街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二道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鼓樓和郵電大樓 (1978年)

郵電大樓坐落在鼓樓的東北角,修建於1974年,是當時酒泉城市中修建的第三座大樓。因在城市中心、鼓樓旁邊,酒泉人對郵電大樓大都有深刻記憶。郵電大樓是1974年由郵電部門動員本單位全體職工自行設計和修建的一座綜合性的大樓,1975年竣工使用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73年,酒泉縣圖書館兒童閱覽室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首屆春節花燈展始於1980年,也是建國以來酒泉舉辦的第一次花燈展。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首屆酒泉春節花燈展在鼓樓上展出,歷時十五天,觀眾達兩萬兩千多人次。到了1981年春節舉辦的第二屆花燈展,觀眾就達九萬兩千多人次,引起轟動。尤其是正月十五這一天,全家出動觀花燈,人山人海,尤為熱鬧。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82年春節,酒泉第三屆春節花燈展,展出地點改在西大街小學展出,展出了各類花燈149盞,歷時十五天。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83、1984年春節,酒泉第四、五屆春節花燈展在酒泉圖書館展出。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85年春節,在東教場舉辦“九曲黃河燈會”,佈置各類彩燈418盞,歷時十五天。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86年春節,酒泉春節花燈展開始以鼓樓為中心的大型街頭燈展,在四條大街上展出,並用各類花燈裝飾鼓樓,在每年的春節期間,各個單位制作的各類花燈競相展出,原甘肅省電機廠(酒泉監獄)製作的群兔奏樂、酒泉礦業公司製作的嫦娥奔月、酒泉公路總段製作的飛天起舞、酒泉市印刷廠製作的魚躍龍門等大型花燈在四大鼓樓東門口展出,給酒泉的春節增添了歡樂祥和氣氛。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西大街原粵劇院舊址上修建的酒泉影劇院,造型別致,氣勢恢宏,門面酷似北京人民大大會堂的東大門,是酒泉城裡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中學早期的校門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中學自制的拖拉機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什麼賓館?看不清楚招牌了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82年的酒泉長巷子門市部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鼓樓中心繁華區東大街北側原來有一家百貨商場,名為“酒泉百貨公司東街商店”,建於1952年,因店內地方狹窄,呈長方形,酒泉人都稱呼其為“長道道門市部”或“長巷子門市部”,在上世紀計劃經濟的年代,因服務態度好,商品齊全,受到酒泉人的稱讚和喜愛,人們購買東西首選"長道道門市部",1955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命名為"三八女子門市部"。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83年,酒泉地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第二中學建立於1932年,因建在北斗宮(北斗宮在教場西隔壁),故而名為“酒泉縣北斗宮初級小學”,1940年改名為“酒泉縣交通鎮東北街中心國民小學” ,校長李敦皋任職至解放。1953 年改名為“八一子弟小學”,1957年撤銷,恢復“酒泉縣東北街小學”。1968年改名為“酒泉縣人民街小學”,1971年3月由酒泉縣磚瓦廠管理並改名“煉紅小學”。1973年改建為“酒泉縣第二中學”至今。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92年12月,根據酒泉糖菸酒公司和百貨公司的提議,經酒泉商業局研究,在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下,決定成立一個新型的股份制企業,1993年拆除了原來的東街門市部和繼美豐商店,在原址修建了一座營業面積8422平方米,集購物、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商廈,即酒泉商廈。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八十年代的市文化宮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八十年代的郵電大樓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八十年代的鑫利商場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師範學校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二道巷民居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尚武街民居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官井巷民居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尚武街民居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民主街民居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二道巷


這些照片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但這些老房子存在的時間卻很久了,有些房屋是民國時修建的,還有一部分是晚清遺留下來的。最為集中的在官井巷、共和街、人民街、民主街、頭道巷、二道、三道巷這一片區。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郵電街和共和街十字 1999年拍攝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尚武街38號院落(1998年攝)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麻繩街(郵電街)


酒泉城從明朝洪武年間擴展東半城後就成為西北邊陲的重鎮,城內有四條大街,八個十字路口,十八條小街和三十多條小巷。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擴展,有些小街和小巷的名稱變了,而有些則徹底從酒泉城中消失了。

郵電街最早叫“營倉街”,因十字路口有幾家麻繩鋪,這個十字路口就被人們叫成“麻繩街十字”,向北的那條街就改名為“北麻繩街”。民國時期,在這條街上設置了郵政電信局,遂更名為郵電街。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市燈具電器廠(1998年5月攝)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酒泉市燈具電器廠廠區(1998年5月攝)


酒泉燈具電器廠始建於1970年9月,主要生產電機產品。1980年機電產品趨向於飽和,開始轉產日光燈鎮流器和日光燈具,一經上市就受到歡迎,產品銷售酒泉周圍的5個省市。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1995年的二幼.酒泉共和街第二小學在共和街44號。上世紀70年代,共和街有兩所小學,共和街第一小學和共和街第二小學。共和街第一小學在和平電影院西隔壁,兩者僅一牆之隔;往東走百步既是共和街第二小學。不久,這所小學改為酒泉縣第二幼兒園。後來從史料中得知,共和街第二小學原為“酒泉山西會館”的所在地,只是年代久遠,“酒泉山西會館”的資料和圖像已經難覓,現僅可以看到在酒泉公園後門立有一塊牌坊,即是當時山西會館的牌坊。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尚武街38號院落(1998年攝)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郵電街(三道巷)2000年拍攝


現在,人們常認為郵電街是指從東大街開始向北一直到東環北路的這條街,但是在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郵電街是指從東大街向北通往共和街的這一段,在這兒有一個小十字。十字東北角有一個水站,東南角是一座糧站。順著這個十字再往北走,就不叫郵電街了,而是叫做三道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慢慢把從東大街往北開始到北環東路的這條路(郵電街和三道巷)統稱為郵電街了。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祁連飯店2000年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黑白老照片裡看酒泉那些年的變遷


自由巷(北燒酒巷)2004年


酒泉的燒酒巷在東大街,南北走向。東大街北面的一條街巷稱為“北燒酒巷”,東大街南面的一條街巷稱為“南燒酒巷”。從明清繪製的城區圖中可以看出,燒酒巷應該是明朝洪武年間向東擴築酒泉東半城的時候留存的一條小巷,一直留存到現在。


城市在快車道上迅疾飛奔,甩在身後的是不變的鄉愁。高樓林立中,古老的建築愈發矮小,有的幾經修葺、風貌依舊,有的瀕於凋敝、依稀尚存,有的早已消失,成為口口相傳的記憶。它們承載了我們太多的鄉愁,是無法重現的精神家園。如今,我們追尋過去,只為還原和呈現更多的過往與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