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出彩畫卷—孟津縣小浪底鎮全面小康正當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通訊員 謝計超 文圖


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出彩畫卷—孟津縣小浪底鎮全面小康正當時


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出彩畫卷—孟津縣小浪底鎮全面小康正當時


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出彩畫卷—孟津縣小浪底鎮全面小康正當時


小浪底鎮位於孟津縣西北部,地處淺山丘陵地區,全鎮面積110.6平方公里,4.2萬人,轄27個行政村、1個農村社區,是孟津縣的農業大鎮、旅遊大鎮。近年來,小浪底鎮始終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強化黨建引領,整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溝域經濟發展等方面資源,唱響“融合曲”,打出“組合拳”,繪就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出彩畫卷。

黨建領航指方向,全面小康正當時

眼下,室外寒風凜冽,樹木枯黃,但在小浪底鎮明達村集體經濟基地的草莓大棚裡,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熱鬧場面,村民眼裡的“能人”孫爪子正帶領村裡的“3860”(留守婦女、留守老人)人員忙著給綠油油的草莓苗澆水、除草……

這是該村整合集體經濟、脫貧攻堅等方面涉農資金230餘萬元建起的30個溫室大棚的草莓採摘基地,吸納20餘名貧困戶務工,每年春節前後舉辦草莓採摘節,明達草莓已經在市縣小有名氣,村集體每年收入80餘萬元。

明達村的變化得益於一個有遠見、團結一心的好支部,在孟津“優秀支部書記”“模範村委會主任”楊瑞安的帶領下,明達村黨支部一班人秉持“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的理念,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齊心協力建設“美麗明達、文明明達、富裕明達”。

今年3月份,明達村被列入孟津縣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按照縣委提出的“村內村外不見垃圾,房前屋後見縫插綠,廁所汙水一併治理,清潔家園人人出力”工作要求,村組幹部、黨員、村民代表首先擰成一股繩,不僅帶頭拆、帶頭改,還帶頭分包關鍵戶,德治、自治、法治相結合做通群眾工作。目前,全村拆違清雜4000餘立方米,鋪設汙水管網8500餘米,立面改造5萬餘平方米,打造6個黨建小遊園、3條黨建示範街,建設2個30噸規模汙水處理站,完成“三改”300餘戶,栽植翠竹、雪松等35000餘棵,太陽菊、雞冠花10萬餘棵。明達村成了一個被幹淨美麗喚醒的村莊,處處鮮花點綴,綠樹成蔭,隨處可見的黨建元素更加鮮豔奪目。

“以前家裡門前雜物亂堆亂放,生活汙水隨處可見。現在家門口建起了小遊園,安上了健身器材,家裡新改建了室內衛生間、洗澡間和廚房,啥都方便了,農村也不比城裡差。”明達村群眾楊紅霞說。

如今的明達村,鄉村美起來,生活好起來,生態優起來,群眾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昔日偏僻小山村,如今寫生“網紅地”

上梭欏溝村67歲的王根兒怎麼都想不到,活了大半輩了,也能時髦一回,在家門口就能給洛陽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們當寫生模特,坐著就能賺錢。

上梭欏溝村位於孟津西部山區,是小浪底鎮今年擬脫貧的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群眾思想觀念保守,產業發展緩慢,是孟津縣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但這裡也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毗鄰小浪底水庫,梭欏河穿村而過,山川秀美,植被茂盛,空氣清新,民風淳樸,老房子、古樹木、石碾盤等原始風貌保存較完整。

今年以來,縣委書記楊劭春同志主動分包該村,逐戶走訪摸底“解剖麻雀”,集中分析研判“啃硬骨頭”,幫到點子上,扶到關鍵處,昔日深度貧困小山村,悄然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市美術家協會和縣鎮的大力支持下,該村深度挖掘自身資源潛力,一口氣謀劃了三個旅遊項目——戶外拓展基地、美術寫生基地、婚紗攝影基地,配套建起了農家書屋、鄉村農家樂……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洛陽多個協會和高校的寫生基地,拓展基地也迎來了洛陽神鷹救援隊進行拓展,梭欏溝成為了孟津遠近聞名的鄉村遊基地。

在發展鄉村遊的同時,上梭欏溝村還積極發展其他產業項目,使脫貧攻堅基礎更牢,更有產業支撐。該村與洛陽市硒谷園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動群眾種植艾草200餘畝,並與下梭欏溝村合作,開展了艾草深加工項目,覆蓋全村67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50元。此外,村“兩委”還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種植花椒200畝、連翹150畝。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兩三年後,進入盛果期的花椒每畝可增收3000元,連翹每畝可增收2000元。

上梭欏溝村口,村民們自行設計建造的三大產業基地“形象牆”上,一列“鄉村振興號”列車正飛馳在全面小康的快車道上。

基層群眾有煩惱,“四官”進村出妙招

李家嶺村位於小浪底鎮東北部,地處淺山丘陵地區,由於群眾分散居住在七溝八嶺之間,不少群眾對土地流轉、土地承包等法律政策不明晰,個別群眾法治意識淡薄,鄰里糾紛和群眾上訪不斷,加強基層治理迫在眉睫。

為了扭轉這一現狀,李家嶺村在市縣政法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法治鄉村建設各項工作全面鋪開。該村按照“4567”工作方案,相繼完善了法治廣場、法治街、自治街、德治街、法治戲臺、鄉村書屋、綜治中心等設施,牆繪法律法規、普法漫畫、法治故事、法治標語、法治典故等內容,並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藝演出、法治電影、普法三句半、平安大喇叭等形式,開展經常性法治教育。群眾有法律需求時,可以向“四官”(法官、檢察官、警官、法律服務官)和矛調專家面對面、一對一諮詢。村裡還組織鄉賢對村規民約、家風家訓進行整理完善,選樹表彰“最美媳婦”“最美婆婆”等道德模範,不斷提升廣大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水平。

今年來,小浪底法庭在李家嶺村3次開庭以案說法,旁聽群眾300餘人,“四官”進村發放普法宣傳資料800餘份,開展法律諮詢服務200餘人次,培養法律明白人5名、人民調解員8名,調解糾紛20餘起。現在的李家嶺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政法部門‘四官’進村可是幫了我們大忙,前幾年外地有人來村流轉幾十畝土地建設羊場,但租金遲遲不能兌現,‘四官’進村後,積極與承包人聯繫,從違法失信角度分析利害,很快我們就拿到了3萬多元地租錢。”李家嶺村支部書記深有感觸地說。

李家嶺村法治鄉村建設成效贏得了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甘榮坤點贊,11月8日和15日,洛陽市、孟津縣法治鄉村建設現場會相繼在李家嶺村召開。

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一張藍圖繪到底,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小浪底鎮將以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鎮為目標,深入實施“產業提升、環境治理、新風引領、基層治理、農民增收”五大工程,推動鎮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勞動變運動、農房變客房,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