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岷江河畔,牧马山麓,成都新津为明学校。

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已经发生了3个月。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学校初中部冯义海校长语气坚定地说:“现在学校精气神非常充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一些举措,立竿见影,对家长产生的影响可以用‘惊诧’来形容。”

沉静岁月,韬光养晦。为明教育集团于2008年创建的这所K-12学校,沉淀十年,终于扭转方向,加足马力,直冲成都教育高地。

2019年2月,新津为明迎来了一个“神秘”舵手,重新设计了这所学校的命运,开创了一个让家长们振奋、让社会瞩目的办学格局。

这个故事的开篇很精彩。家长期待着新津为明的崛起,也期待着新津教育的崛起。

巴蜀大地,即将诞生一所“新”学校。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三次“潜伏”,一生奋战。

2019年1月,一位五十多岁依旧英气逼人的男子,带着两个同伴,走进新津为明,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去,他都向老师们问些“奇怪的问题”。

老师们很纳闷,“这个人不像家长,问的问题太专业了,而且全是教育教学的痛处!”

一个月后,为明学校管理团队大换血,新校长走马上任。

看着面前这个帅气的男子,老师们瞬间惊呆了,“天呐,他竟然是我们的新校长何刚!他在这里潜伏了三次!”

这位校长“水很深“,把所有老师震住了。小学部一王姓老师说:“从第一次开始,我们就完败,并且完服!”

这位校长来得陡峭,值得仔细琢磨。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何刚 四川省名校长,原任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副校长、东辰高中校长、东辰教育集团董事、东辰教育集团副总经理

“何校长去哪办学,我们就去哪教学!”

2019年2月,何刚决定加盟新津为明以后,就迅速在学校附近买了房,着手创业。

东辰的好多老师,听说他来到为明,毫不含糊辞了职,立马带着全家老小搬至新津,租房买房,落地生根。

尽管这里的待遇不比以前高多少,尽管他们已经四十多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教学黄金期。

但理想的热血止不住沸腾,燃烧的激情无法遏制,此去开天辟地,是每个教育人的追求!他们不仅相信何刚,也相信自己!

“何校长去哪办学,我们就去哪招生!”

2019年9月,新津为明10周年校庆,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前30的知名高校,来了26所,其中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大等16所高校,当场和为明签下了“优秀生源基地”和“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协议。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他们选择何刚,选择何刚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他们坚信,这个从绵阳东辰来的“铁血校长”,定能再创教育奇迹。

一群人的无条件信任,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神奇的校长必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过人的办学秘籍。

走到哪,火到哪,这是何刚前半生的写照。

何刚是南充人,1986年从南充师院毕业,就去了当地的南部中学,第一年就当了高三班主任,教授生物。也许天生就是教书的料,何刚一起步就很精彩。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南中二帅之一,身高一米八,在人群里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何刚幽默地形容年轻时的自己。

话锋一转,他又说,“帅,不能只在颜值,帅,更应该在才干和教学”。

何刚的自信,远远超出一米八!

第一年教书,第二年高考,他带的生物就是全县第一。

第三年,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他成了南部县生物学科带头人。

第五年,当上南充市生物教学秘书长,成为县里重点培养对象。

三五年时间,用教学实力征服了家长,征服了学生,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同事和领导。

始终把工作和事业放在第一位,何刚一直秉持 “永远+1”的态度:永远不满意,永远不放心,永远不踏实。

因为这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追求,他成长很快。

从600人到3300人,南部三中火了!

1999年,能力超群的何刚被调到南部三中做副校长,创造了第一个从普通教师到校长的奇迹,被传为佳话。

4年时间,何刚凭借最强的敬业精神,带领教学团队抓教学质量、抓学风、抓校风,让三中这个濒临关门的学校起死回生,学校规模从最初的600人扩大到3300人!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何刚说,自己一生有三次创业,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就大获全胜,从此他成了教育局的明星人物。

2003年,南部三中面临改造,何刚带着三中的中层干部走遍成绵名校,逐一进行考察。

来到绵阳东辰后,他被这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和教育追求震撼了!“一个私立学校能迅速在绵阳突围,了不起!”

也许是一见倾心,走的时候,何刚跟学校说,“以后你们招聘老师,请通知我,我来应聘!”

正是这句话,让何刚在南充十几年的积淀有了更大的英雄用武之地。

离开南充的那一年,他已经39岁,人到中年,事业攀升,人们都在求稳,而他还在求变。

他说,“我是一个一路奔跑的人!我喜欢奔跑路上多彩的风景。”

民办校拿下省一示范,绵阳东辰高中火了!

从南充快速成长,在绵阳迅速登峰。

何刚没有爽约,毅然放弃了在南充的发展机会,单枪匹马来到绵阳,与全国众多优秀教师同台竞技,没有悬念,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绵阳东辰。

从副校长到一线教师,何刚的“大起大落”,隐藏着大智大勇。放得下去,沉得下来,更飞得上去!

在东辰初中做了一年半的教学处主任,便接手当时还处于艰难发展阶段的高中部教学处主任,开始了人生中的二次创业。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当时东辰的高中部刚创建没几年,提升难度很大,但是高中是一个学校的龙头,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

抱着一种“打天下”的心态,何刚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月内,听完所有老师的课,找到问题、对症下药。突击听课、检查老师的批阅、直接翻阅学生作业……一番操作,东辰高中火了!

何刚有雷厉风行的手段,也有细水长流的坚持。

在高中部十几年,从教学主任到校长,“985率”达到了42%,招生人数从一个年级500人到1200人。

主政期间,东辰高中培育出了两个全省第一,清北人数从最初的2个,到每年6个、12个、16个、21个、25个、30个……每年高考,绵阳前10名的学生,东辰都要占一半左右。

为此,绵阳东辰高中拿下了省一级示范高中的荣誉,屡屡上榜“全国顶尖高中50强”“”全国高中100强“”“中国教育100强”,开始走向扩建之路。

“当时东辰的南充项目本来派我去打前阵,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最后没能落实。我最后放弃了学校副校长职务,还确实想出来干点实事,再办一所好学校。”何刚说。

听说何刚要出来创业,一些曾经三番邀请他的学校又纷纷递来橄榄枝。

但何刚谁也没有选择,放弃东辰的高薪,放弃在快车道上奔跑,他走了一条更为艰难的创业路—— 打造成都新津为明学校。

新津为明,成都教育的下一个制高点。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胜则全胜!何刚选择为明,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更有势在必得的信心。

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制高点思维”,接手新津为明也是一样,要不断超越,不断占领制高点,争取成为成都教育的下一个高地。

如何占领制高点?

“努力学习,刻苦求变。新津为明前三年业务至上,不谈经营,我们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师生上!投入到质量上!”何刚坚定地说。

如果说东辰唤醒了何刚惺惺相惜的柔软,给了他最好的教育积淀;那么为明则燃起了他敢啃硬骨头的斗志,给了他大显身手的平台。

来到为明,何刚首先要求集团对学校进行硬件改造。“必须改造,所有的硬件条件都要和我们的办学理念相契合。”

从今年暑假开始,为明教育集团投资4000多万重装校园,打造了高尔夫球场、室内恒温游泳馆等设施,让学校硬件水平达到成都教育的前列。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硬件不能软,软件还要过硬,何刚重新做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方案,“责立中国,任当世界”的大气校训,“以人为主、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三个代表”的办学追求,让为明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尤其是管理团队、教师团队的重组,何刚要求:

“我们必须建一支能打硬仗的狼性团队,

所有不合格的老师、干部就地淘汰,

我们在全国引进了近40位名师,

只要够优秀,我们不考虑代价!

明年引进的力度还要更大!”

这大概是何刚一生最帅的时候!

因为他来了,新津为明的方向变了,此后的为明要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代表现代教育的生产力,代表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利益。

敢代表,就有温度、有实力、有情怀!

01

走进为明,你首先能感受到何刚对学生们柔情的一面。

学校主体楼前的滚动屏里,显示的不是学校的成绩与荣誉,而是对学生们的生日祝福。

只要哪天有孩子过生日,这里就会送上祝福,食堂还准备生日面、生日蛋糕,班上也要为孩子庆生。

他说,“要让学生站在校园的正中央!”

02

走进为明,你能感受到他们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从课堂模式、备课模式,到训练模式、辅导模式、德育模式,甚至一个会议模式都千锤百炼,追求精致、极致。

他说,“要讲套路,不能散打!有模式,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提高生产力!”

从今年1月上任开始,何刚第一步就是提升所有干部、老师的专业化学习力和执行力。

老师们要每月读完一本书,一起切磋,将别人的办学优势、先进经验落实到工作中,改进自己的不足。

“赢在提升”,何刚说,“老师们读书、读人、读事,就是读专业名著,读名校长、名老师,读办学成功案例,我要引领和督促大家快速成长!提升每个人价值,争取最优价格。“

因为他来了,老师们的成长加速了!

因为他来了,学生们的成长也加速了!

短短半个学期,为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集团董事长感慨道:“这是由内而外的变化,老师们对学校又有了认同感、归属感,看着他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我知道为明的下一个十年已经震撼登场!”

家长们说,“孩子现在的聊天交际水平、思辨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明显超过了其他学校的同学!”

以前学校2200人,现在增加了500多人!这是家长们认可为明的最好证明。

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源于何刚对孩子们“高升学,高素质”的双高追求,源于他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办学愿景。

脚踏实地是服务于学生的高升学,把应试教育做到炉火纯青;仰望星空是服务于学生的高素质,把素质教育做到登峰造极!

何刚说:我们不仅要为学生现在的升学做好准备,更还要为学生40岁时的成功做好准备。

孩子们入学后,学校从学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和设计,给每个孩子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此外,还有“个性作业,面批面改”两大杀手锏,当面批改,靶向治疗,有针对性的辅导,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每个孩子都将享受“双导师制”,优秀学生会由三个导师共同指导他们的生涯、学术、学业。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定点爆破,局部按摩,大面积提高全员质量,大规模培养拔尖人才,新津为明的学子正在筑造一个个高原,攀登一个个高峰。

“我们要让人人都能成功!”何刚望着远方,目光坚定。虽然为明过去的入口生源并不太理想,但他的眼中有自信之光。仿佛一个王者天团下凡,再平凡的“青铜”也能被他带出天际。

为了这个愿景,何刚带着每个为明人,日夜兼程地追赶、超越!

应试、素质一起抓,天天、月月、年年的坚持,总会出成效。比如双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都有一个孩子演讲,不仅坚持还要纳入硬性考核;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每周的主题班会、交流课,必须由孩子们自己组织、探讨;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学生电视台,创办《时政纵横》节目,学生们将一周时政新闻、论坛、访谈等录制成20分钟视频,学生观看后进行分享交流。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演讲、思辨、活动、积累,“青铜”们慢慢蜕变了,他们拥有了一张“四能四会”名片:

能学会创,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能处会交。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这位校长,坚持三年不盈利,要把成都为明学校带到成都教育高地

优师、优生、优质,一个个杀手锏,让为明的崛起之路箭在弦上。

未来两年内,何刚希望为明能够达到满员招生,三到五年内,把为明打造成为成都名校,甚至全省名校。

夜色降临,走出新津为明的校园,已是华灯初上。

抬头仰望,才发现,他们离星空真的很近。

为明,这颗璀璨的星,也将在黑夜出征,闪耀在成都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