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始皇未能统一六国,中国会和欧洲一样,有小国林立吗?

汪青兰


三尺命认为不会。

欧洲小国林立是欧洲独特封建制度的结果。欧洲历史上有过统一的国家的,比如罗马帝国时期和查理曼帝国时期都曾经统治了大部分的欧洲。只不过后来查理曼大帝的后代又将帝国一分为三,也就是现在的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前身。欧洲的封建制度比较独特,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国,诸侯国要对国王履行义务,跟随国王打仗等,诸侯国再向下进行进一步细分,分成一个个小诸侯国,这小诸侯国要对授予其土地的大诸侯国负责,但是其却不用对国王负责。这就大大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利,无法实现中央集权,这也就为以后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欧洲也追求国家统一,只不过都失败了。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着欧洲大部分土地,但在法国的的打压下,经历了一场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神圣罗马帝国基本被终结。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登上历史舞台。18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的拿破仑试图统一欧洲,可惜在强大的反法同盟的打击下失败了。(当年的拿破仑已经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后来的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完成了国家统一,强大之后的德国也想完成统一欧洲的伟大梦想,两次努力(一战、二战)都是失败了。


问题是为什么欧洲国家试图完成统一都失败了,而我国却能屡获成功?这里三尺命主要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欧洲民族众多形不成一个统一的向心力。现在的英国依然饱受着困扰。国内有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英格兰人等多民族,截止到今天苏格兰人还吵着要独立建国。反观欧洲大陆也依然如此,拥有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法兰西人,细分后甚至可以达到一百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追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欧洲分解成众多小国也就成为了必然。而我国东部华夏文明核心区(从陕北到华北再到华南华中等地区)只有一个文明中心,也只有一个最早的民族华夏族。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再加上政策得当就可以完成统一。春秋战国也好、三国两晋南北朝也罢,再到五代十国,历史上有多个破碎时期但是以后依然实现了统一。


其次,欧洲的地形比较破碎一些地域被山脉阻隔,国土还有许多突出部。阿尔卑斯山脉将意大利和欧洲大陆隔离开来,比利牛斯山脉将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大陆隔开,西班牙、葡萄牙也就脱离了欧洲大陆各国成为单独的国家。国土的突出部从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就能看出来,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这些半岛上都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换句话说,如果曾经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如果不是存在于朝鲜半岛上,那估计也早被我们统一了。


我国东部核心区地势较为平坦,民族更是单一,这些都是我们聚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所必须的。我们一旦完成统一之后,民众对各地居民都有认同感,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民众是统一受益者,他们不会寻求国家分裂。而欧洲每次统一后,各地居民不安于其成,而是谋求分裂,建立一个小的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现在的英国、西班牙等国依然充斥着分裂势力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评论点关注😊😊😊)


三尺命看国际


中华民族自三皇五帝时候,一直传承至今没有断绝,上下五千余年。虽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一个王朝居功至伟,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不是区区一个秦始皇能够影响的。

中国从古至今虽然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处于一个大一统的状态。中国之所以没有像欧洲一样成为一片小国林立的土地,归根结底不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是因为思想。



这种思想,可以称之为大一统,可以称之为兼容并包,可以称之为百家齐放,不过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可以称之为华夏思想。

三皇五帝之前,部落林立,这基本上是历史发展必定会经历的阶段,然后黄帝大战蚩尤胜利,成为了最强大的部落,然后再到后来的尧舜禹各自禅让,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华夏文化。

这个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大概是这样的,尧舜禹是所有部落的领头人,如果正常参拜,纳贡,那就庇护并且有好处,如果反抗不服气那就要打到服气为止,而且好处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足可以安居乐业,所以这么下去,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秩序,持续时间长了,安定的观念也就逐渐深入人心了。



偏远部落的反叛是时有发生的,然后人们就逐渐将偏远地区经常反叛的那些部落归结为蛮夷,而自认为是中原正统。

其实原本这种思想并不值得称赞,但是关键之处在于所有的普通大众希望安定,希望过好日子,所以他们也欢迎偏远地区的人进入自己的群体,只要同样安定,依靠劳动获取成果,无论以前发生了什么,都可以包容。

这样逐渐发展,就成为了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持续磨合,终于在东周末年达到了文化思想的巅峰:百家争鸣。



儒墨道法,杂名农兵,无论是任何一种思想,尽管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但是仔细去看,就会发现,无论是任何一种思想都有一个特点:不排外。

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一种思想的学者都渴望去和其他的思想去碰撞,去交流,去辩驳,然后用以认证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战国时期的学宫论战,天下闻名,无数出类拔萃的人都会去那里证明自己。

在这个时期,需要一个群雄并立的局面,需要各国争雄的条件,是春秋战国成就了百家齐放,而百家齐放的最终结果一定是蜕变出一个大一统的中国。



在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之后,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或者说其实远远在夏商周的时候,这种观念就已经深刻印在了每个人心里,西方国家分民族,分地域,分的特别清楚,互相之间几乎水火不容,但是中国早在周朝时,众人会说自己是齐人,是楚人,是晋人,但是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子民,可以互相去其他国家任职,去交朋友,而不是互相仇视。

也许有的国家之间有仇,但都是内部矛盾,是自己家里的事情,与外国无关。就像战国时赵武灵王率军攻打匈奴时,过秦境,若是换作西方国家,大概率会偷袭或者趁着虚弱攻打他的后方,但是秦王没有,并且几十万秦国铁骑就排列在赵军后方,一旦赵武灵王落败,秦军立刻相助,互相争斗是中华民族家内的事,至于对付匈奴,那是所有华夏人共同的事。

也就是说从很久很久之前,中国民族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状态,在思想上,中国一直都是统一的,至于秦始皇的一统六国,只是顺势而为而已。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华民族的同化能力特别强,几乎所有来中国的民族都被同化了,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民族之间的冲突相比起其他多民族国家来说要少得多,就是因为很多民族都被同化了,都认可了中华的文化。

这种同化能力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相比,世界上最能坚持自己信仰的就是犹太人,他们在几百年的时间以来都没有自己的国家,都能坚决维持自己的民族,散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犹太人被同化,唯独散落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有一批犹太人,被中国文化同化了,而且现在几乎以前犹太人的后裔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犹太人的血脉,更不用说文化了。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兼容力量。

所以我相信,即便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也会有扶苏,会有赵始皇,会有楚始皇,神聚则形聚,至于欧洲,就算统一,也是形聚而神散。


晓天讲历史


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西方人是羡慕嫉妒恨,如果没有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对统一这个事实的确认,中华大地很有可能与现在的欧洲一样出现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

现在的国家,大多是民族国家。简单说说欧洲的情况。

欧洲有三大民族(如算上凯尔特人就是四大民族):

一、拉丁族

这是欧洲最先进入文明的民族,创造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现在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其实都可以算作是拉丁语。

早先,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半岛和希腊半岛,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拉丁人在欧洲广泛分布,甚至到达了高卢(法国)和英格兰。



二、斯拉夫族

西斯拉夫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

南斯拉夫在巴尔干半岛等地。如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等。

在拉丁语中,斯拉夫的意思是奴隶。这就可以理解俄罗斯虽然努力想接近欧洲而得到的往往是欧洲人的白眼(其实西欧那儿的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是野蛮人)。

其实,欧洲各民族后来唯一整合起来的就是东斯拉夫。十四世纪,为了反抗蒙古人的剥削,以莫斯科大公国为核心,东斯拉夫的各个小公国逐渐整合,最终经过数百年的征战,形成了统一强大的东斯拉夫帝国----俄罗斯。

现在的欧洲民族分布图



二、日耳曼族

发源地在欧洲北方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罗马人在向欧洲北方的扩张中,遇到了日耳曼人,在罗马人眼中,这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当时,罗马帝国想当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其结果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干那些脏活累活。而来自寒冷潮湿北方的蛮族,看到古罗马发达的文明也心生向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罗马人雇佣了大批蛮族士兵用来为自己防守边境。

这一点与唐朝时期很像。边境上主要是各归顺的少数民族的边军,而内地的士兵武备废弛,将军甚至连马都不会骑。

现代德国人眼中的欧洲



时间来到了公元三世纪末四世纪初,出现了一件大事。

在遥远的东方,经过一百多年的汉匈大战,除了被消灭和归降的外,一部分匈奴人被迫西迁,在离开康居国(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消失在汉人的视野之外。

在里海之滨经过二百年的繁衍生息,匈奴人再次强大起来。他们先是从寒冷的里海草原出发,消灭了亚欧分界线附近的阿兰国,在那儿又继续经过五十年的养精蓄锐,然后,一举渡过顿河,侵入南俄罗斯大草原。



随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匈奴人一路追赶,打败了东哥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法兰克人等等。为了躲避匈奴人,欧洲各个民族纷纷向西逃跑,逃入古罗马帝国境内。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罗马帝国将多瑙河沿岸以及在英格兰的罗马军团纷纷调回。匈奴先向北欧扫荡,在那儿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纷纷渡海跑到了英格兰。之后,匈奴跨过多瑙河,侵入欧洲腹地,一路烧杀抢掠打到巴黎。第二年,匈奴大军转而向南侵入意大利,打到罗马城下。

匈奴铁蹄下的欧洲



虽然最后随着匈奴王阿提拉离奇死亡(有传说是娶了个漂亮新娘,洞房之夜被新娘咬掉了丁丁),匈奴帝国陷入内讧,迅速瓦解。但是,匈奴的入侵,促进了欧洲各民族的人口大迁徙,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由于欧洲不再有一个实力超群的帝国存在,群雄并起,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

随着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分支)登陆英格兰,原先在此的凯尔特人被赶到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相比较野蛮的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拥有较高的文明,比如裤子就是凯尔特人发明的。英国要脱欧苏格兰要脱英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一千多年来欧洲遭受了来自东方的多次入侵,有突厥人,有阿拉伯人,有蒙古人,再加上流浪的犹太人以及不知道来历的吉普赛人,欧洲拥有了160个民族。

话再说回我国。我们都知道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着56个民族。作为主体民族(占比93%)的汉族,最早来源于华夏族。

来自黄土高原的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打败了蚩尤,再融合了部分归顺的蚩尤部落后,形成了华夏族。

之后,经过数千年的征战、融合,一些被征服的部族纷纷融合进华夏族。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占据了广大的黄河流域并延伸到长江流域。

在那个时候,北方有戎狄,匈奴,东胡等族群,南方有百越有西南夷。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战国七雄实力相当。正是由于实力相对弱小的秦国发奋图强,实行商鞅变法,经过几代国君的不懈努力,才使得秦国异军突起,傲视群雄。最终在秦始皇时完成了吞灭六国的伟业。使得华夏族由夏商周时期松散的联邦性质的朝代一举进入到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

秦始皇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将整个华夏族更密切的整合到一个国家中,让大一统的观念开始深入民心。秦灭亡后,汉朝进一步夯实了华夏民族统一在一个国家内的大一统思想。



之后,通过秦征百越,汉征东夷,南越,降伏西南夷,征服卫氏朝鲜,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经过两千多年,各民族纷纷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大一统的观念深深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假设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以各国的实力单打独斗的话是不能阻挡统一强盛起来的匈奴的入侵。假设中国没有形成大一统的观念,在随后的两千年中,没有了强大统一的中原王朝,一样是无法阻挡北方草原上游牧部落的侵袭(事实上,如果统一的中原王朝稍微弱小也阻挡不住)。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原王朝,那么就无法统一在东亚大陆上的各个政权,如果那样,一个个政权独立建国,那么在东亚大陆上可能出现比欧洲多得多的小国。



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人也梦想过统一,最近的一次实践是希特勒。两千年的努力下来,只一个日耳曼民族就无法形成统一。现在的欧盟又在开始新的尝试。但是,时间的长河冲淡了人们曾经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各地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国家和利益集团以及从未有过的大一统观念让欧洲失去了太多整合的基础。



我国东西南北跨度大,气候变化多样,南北方,东西方风俗习惯都有很大不同,如果不是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实行郡县制,自上而下让整个华夏民族形成一个整体,让人民有了大一统的观念,那么在后世的演化中让人不敢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秦始皇还会有赵始皇,还会有齐始皇,但是那都是假设,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没有谁能灭了谁。历史选择了一个书生商鞅让他来到了秦国,历史选择了秦孝公让他慧眼识珠,历史选择了秦国之后的国君们继续推行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历史选择了秦始皇让他施以雷霆一击,统一六国。历史的重担压到了他们肩上,而他们都很好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我淡如菊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1,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完成统一的结果,而非统一的原因。

我国的大一统思想源自春秋时期,《公羊传·隐公元年》写到: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均用自己的学说来游说各国,目的都是一统天下。《吕氏春秋·不二》篇记载: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所以,一统天下并非只是秦国的目标,而是当时各国的共识,区别只是由谁来完成统一。


2,中国的地缘结构与欧洲不同,这是中国和欧洲最终走向不同之路的基础。

整体来说,中国拥有完整的地缘结构,或者说封闭的地缘结构,西北皆为高原沙漠,东南为大海,这与南亚、中东、欧洲截然不同。

在古代中国,游牧民族除了被驱逐西迁便是融入华夏,数千年来并没有一个文明程度高于中国的政权入侵华夏,东亚一直都是以华夏为中心的华夷秩序,直至近代英国的到来。

而这正是我国完成大一统的基本条件。

欧洲则不同,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且最早的文明区域都是半岛结构,比如巴尔干半岛的希腊、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均是如此。这一地形非常不利于统一,更容易形成独立政权。


欧洲与中东在地中海沿岸的争霸自古从未停歇,无论对岸是波斯、阿拉伯还是奥斯曼帝国。

中国是“四海之内”的封闭结构,而欧洲是地中海的开放式结构,从这一点来看,欧洲更难完成统一。

3,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影响深远

欧洲的中世纪也曾有过一个罗马教皇、一个皇帝(神罗),虽然是名义上的,但也说明欧洲人也想过统一。


不过,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被击败,欧洲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此主权国家得到尊重,民族国家的概念深入人心,通过谈判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被各国认可,从此欧洲在分裂的路上越走越远。

纵然有拿破仑、希特勒出现,欧洲也无法统一。

4,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源于春秋,由秦始皇开创,汉武帝最终完成。

此后,乱世会有分裂,但各国的目标都是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割据一方从来不是长久之计。


心向青山


我是历史悠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如秦始皇未能统一六国,中国也不会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而是会由他的子孙扶苏或者其他国家来统一天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

01 礼崩乐坏,大吃小是必然规律

从周朝分封1000多家诸侯,到春秋时候,五霸不断蚕食周边小国,春秋后期,其实只剩下几十家诸侯了。

然后再到战国时期,五霸由于三晋的分裂而变成七雄,当然宋国由北面的燕国替代,但是再看看还剩多少家诸侯,其实差不多已经被七雄蚕食一空。

这和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相去甚远矣,什么兄弟共同抗击外敌?后来兄弟、甥舅之间打得欢,甚至兄弟还联合外敌来欺负亲兄弟。

为什么?周公旦辛苦制定的周礼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礼崩乐坏了。

既然游戏规则已经破坏,那么各诸侯国之间没有什么可以共同遵循的法则,就必不能和平共处,那么一定会继续打下去,直到有个诸侯国站出来统一天下。

02 七国并立的地理格局被打破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最后七雄的地理位置。

东面齐国,南面楚国,西面秦国,北面燕国,中间是三晋(赵、魏、韩)。如果晋国没有分裂,那么显然分处东南西北的四国都没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齐国东面已经到头,楚国南面都是蛮夷,燕国、秦国的外面则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戎狄,也即后来让中原头痛欲裂的匈奴前身。试问,他们几个国家发展,是不是只有往里面?而且相较于荒凉的荒服之地,他们更喜欢肥沃富裕的中原之地。可是强大的晋国主导了春秋200多年,他们根本无法逾越这个最大的障碍。

直到三晋分裂的那一天,他们似乎都看到了希望。然而,晋国即使分裂后,三个国家实力仍然不可小觑,特别是推行胡服骑射的赵国。

但是,无论如何,晋国的分裂给了周围的四个国家足够的想象空间。

于是乎,三晋成了四雄的主要攻击目标,当其中的一国被打垮的那一天,可以看见天下统一的节奏明显加快了,因为三晋其实是四雄的屏障,只是没想到,屏障才一拆除,另外三国竟然覆灭得如此之快。

03 诸子百家兴起,尤其是法家、兵家以及纵横家的横空出世

乱世出英雄,各学各派都想要找到一条可行的治世之道,如孔子想推行仁政,恢复周礼。但是,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保守的诸侯需要迅速壮大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胸怀天下的诸侯则想吞并其他诸侯,来拥有更多的土地。

于是,法家、兵家、纵横家应运而生,那是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成为诸侯们梦寐以求的人才。而秦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法家商鞅、兵家白起、纵横家张仪、范睢等招募到自己帐下,七代人的努力,100多年的奋斗终于完成统一天下的夙愿。

即使秦始皇未能完成心愿,那么他的后代们将继续为这个梦想而奋斗。

又或者,秦国一蹶不振,那么也会有赵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来完成这个理想。

结语:

礼崩乐坏拉开诸侯国弱肉强食的序幕,三晋分裂给予四雄统一天下的想象空间,而诸子百家尤其是法家、兵家及纵横家的兴起帮助胸怀天下的诸侯完成最终统一天下的梦想。


史海觅踪


不会。项羽灭秦自称霸王,分封诸侯王恢复六国局面;刘邦崛起逼死项羽照样一统天下。没有秦始皇也会出现刘始皇、杨始皇、李始皇、赵始皇、朱始皇的


十四道杠杠


如果秦始皇未能统一六国,那么中国很可能会和欧洲一样,变成许许多多小国。七个国家实力都很强大,合纵连横,要想实现统一,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不会统一

战国时期,那七个诸侯国,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文字,文字各不相同。度量衡也不会统一规范,这个是非常不利于维持一个统一的国家的。

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各国仍然会在交战,分裂

没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其他六个国家,战国时期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甚至一直存在下去都有可能。

没有秦始皇,统一的王朝的观念就可能不会深入中华文化基因中

秦朝统一六国后,国家的统一这个观念,深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对以后的封建王朝影响极大,统一,成为了最高的理想和目标。国家的统一,是大爱,是挽救百姓与水火的最有效手段。

应该感到庆幸,中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出了个正确的人物,那人就是秦始皇。


宝剑锋


我觉得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命运会是完全另一种走向,要谈统一那几率几乎可以降低到不可能。



无秦始皇统一中国,战国继续,列国定型,再无统一之心

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分裂继续加深到无以收拾的田地,直至列国定型,再无统一之心。因为那时候的分裂和战乱可不是今天这样几年十几年或者最多百年的分分合合啊,而是真正的建立起了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各自的国家意识已经非常强大了。

秦国人就是秦国人,楚国人就是楚国人,韩国人就是韩国人,燕国人就是燕国人。他们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国民性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不同,更要命的是长期的混战,彼此仇恨世世代代积累带无以复加和调和的地步。已经分裂了五百多年,再分裂下去几百年,那就真成定局了。哪里还有什么中华大一统概念呢?



无秦始皇统一中国,文明将分裂,再难以融和,才是最可怕。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以及行为处事的规则,尊崇的学术流派,甚至车轨、量计都发展的非常不同了,这个积蓄发展下去就会真的,各自发展出不一样的文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明再也难以融和时,国家那就真的失去了统一的民心和根基。就像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再怎么强制性的整合,也很难把两个完全不同文明的国家变成一个,即使通过武力达成了,最终还是要分裂。所以,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书同文,车同轨,而是任由其生长出不同文明,那才最为可怕。


无秦始皇统一中国,草原文明的铁蹄可能要扫荡和洗劫华夏文明。

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来自北方草原文明的危险就从来没有断过,六国都分出了强大的力量来防止匈奴入侵,防止草原文明扫荡华夏大地,伤了文明的根基。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更是北击匈奴,建设万里长城,将草原文明的铁蹄阻挡在华夏大地之外。为后世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对抗立下了根基。不然,华夏大地可能早就被草原文明撕裂,入侵、统治甚至灭种了。再接着大乱之世继续,中国再要统一就可能更难了。


无秦始皇收复百越,使其回归华夏文明大流,中国将永远失去百越之地。

这个多亏了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让大将王翦挥师南下,继续征战百越之地,在瘴疠沼泽之地进行部落征战,又进行行政治理,甚至还让北方的女子南下与征战的士兵结婚,又鼓励士兵与百越女子通婚。甚至在大秦帝国岌岌可危时还不让赵佗带兵北上平乱,为得就是在百越之地永远留下华夏文明的根基。后来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南越国,再往后又在汉朝毅然回归接受中央统治。这是秦始皇的伟大与值得永远尊敬之处,其作为千古第一帝的心胸与视野,宁愿不要一个王朝,也要一片山河永归中华文明大流,于此,可以说无人可比。

若无秦始皇,那么百越的无数部落,无论生活习惯,信仰,还是风俗,甚至是一切行为处事,饮食起居都异于中华文明,成为丛林芒泽之中的无有开化,只知渔猎和血拼的野蛮民族,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将可能变成非洲部落和中华文明之间天地的差异,再要融和就难了,要建立为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和帝国就更难了。




如果不是秦国过于强大,当时的天下应该是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慢慢征服变成三足鼎立或二分天下之势。但无论怎么变化,统一是必然的。只不过战乱的时间要长些。

从春秋战国,到楚汉之争,再到三足鼎立,再往后几百年,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假如秦始皇当时没有一统天下,也一定会有一个人统一全国。


我不爱吃发面饼


首先,郡县制的确立乃是秦国能统一的法理依据和政策基础,并使得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成为现实。

其次,商鞅变法的土地私有制以及军功和农功制度的实行,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军国主义封建帝国,秦国,这是其统一的物质基础。

最后,秦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是奋六世之余烈,才取得统一的,在这期间,统一乃是一贯的连续的国策。

可以说,秦国的统一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根本的变革。从这一点来讲,秦始皇不统一,自会有秦始皇的后代统一。可以说在当时统一因秦国的变法而成为必然,秦国一统六合是必然。但别的国家,没有这种条件,没有这种政策。因此,中国能成为这样子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大国,我们要感谢秦国,要感谢商鞅。

至于统一政治形态的延续性,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及汉武帝刘彻。其得天下后,又不遗余力的削藩,并将郡县制在全国巩固起来。

至于西欧,从来都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从没有真正确立过,这也是其难以统一的根源。

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总是说大势所趋,然而,所谓大势,一半是人力所致。没有人力这一条件,就不一定有所谓大势。群众的力量是磅礴的,伟人的引导力是巨大的。要正视这些,要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金乌子


没有秦始皇统一,还会有其他人统一。

当时的形势就是大兼并小,春秋时期几百个国家只剩下七八个。这七八个国家还斗的跟乌眼鸡一样,不到只剩一个国家不会罢休。

欧洲诸国林立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方面差异很大,强行统一很难做到。比如近代的奥匈帝国,境内几十个民族,差异很大,强行统一最后还是分裂了。

战国时代的中国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各个国家几乎没有差异。虽然是秦始皇才车同轨、书同文,但是一进入西汉,这些差别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以至于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其实汉高祖是战国末年的楚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