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圖:澳門大學校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科技委員會顧問宋永華。受訪者供圖

從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科技委員會首屆顧問到成為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對澳門迴歸以來的變化頗多感慨。他坦言,在科研領域,澳門幾乎是從零開始的,迴歸前毫無根基。好在特區政府發展科技的決心十分堅定,在科研人員的努力與中央的支持下,這座昔日的小漁村用了不到20年時間,從“一窮二白”發展到如今擁有四間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也從迴歸之初的社區大學規模到如今成功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350位。這樣的發展速度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而這種出人意料恰恰反映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大公報記者 程相逢、馬琳(文) 吳偉楠、孫銘澤(圖)

從四川大山裡走出來的宋永華從沒想過自己與澳門會如此有緣分。1999年12月20日,在英國倫敦的布魯內爾大學內,不少留學生都關注著澳門迴歸祖國的消息,時任該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的宋永華就是其中之一。“澳門迴歸是繼香港之後,中國在統一路途中又邁出的重要一步,大家都很激動。”

2001年6月21日至25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由於香港、澳門相繼迴歸,大會設立了港澳臺及海外科技工作者特邀代表團。留英的中國學者宋永華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在這場大會上,宋永華結識了時任澳門特區第一任立法會議員、行政委員會委員、科技委員會科普組召集人、科技發展基金主席的唐志堅。後者當時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澳門特區新成立的科技委員會尋找頂尖科技工作者擔任顧問。

任科技委員會顧問結緣濠江

大會期間,唐志堅就向宋永華髮出了聘請其擔任科技委員會顧問的邀請。“當時我欣然答應了。一方面有機會能為澳門的發展出一分力,我很榮幸;另一方面是唐先生給出的顧問名單上全是我當時崇拜的‘偶像’。”宋永華說。

這份讓宋永華心動的名單包括: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著名機械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著名化學家、原科技部長朱麗蘭,著名有機化學家和生物製藥專家、原科技部副部長惠永正,通訊技術與管理專家、原郵電部副部長朱高峰,著名通訊專家、“光纖之父”高錕等,可謂“星光璀璨”,既顯示出澳門特區政府決心發展科技和高等教育的魄力,也看出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全力支持。

2002年,宋永華第一次踏上了澳門的土地。“初到澳門的感受是有些吃驚的。當時的澳門無論是經濟發展、市政建設、科研水平、人才儲備都是相對落後的,特區政府想要發展科技以及高等教育的難度可想而知,幾乎要從零開始。”

不過,短短20年間,澳門的科研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就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僅有60多萬人口的澳門,已擁有10所高等院校,並擁有4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澳門大學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和澳門科技大學的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作為澳門唯一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澳門大學目前擁有在校生約1萬人、7個學院、21個系,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門大學成功躋身前350位。

澳大遷建橫琴 不再“有校無園”

宋永華介紹,2009年,為支持澳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中央政府同意澳門大學遷建珠海橫琴島,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實施管轄。2013年,澳門大學從氹仔僅0.05平方公里的山地校園搬到了位於橫琴1.09平方公里的新校區,結束了“有校無園”的歷史。

宋永華說,新校區內教學設施齊備、科研設備先進,為澳門大學崛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奠定了堅實基礎。

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圖:澳門大學學生在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實驗。新華社

澳門四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

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

•2018年成立,定位解決智慧城市物聯網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提出帶有基礎性和共性的理論、算法和系統,開發智慧城市的示範應用。

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

•2011年成立,是廣東省以及澳門第一個微電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大學、研究機構或合作企業提供了先進的納米集成電路設計的研發技術及行政管理支援

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

•2011年成立,致力建設為中藥質量研究領域國際合作中心和中藥質量研究的國際權威機構。致力藥品及食品質量系統研究學等方面

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

•2018年成立,是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涉及行星物理學、行星地質學和行星化學等學科研究

珠澳產學研合作推動灣區發展

今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將澳門定位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宋永華認為,澳門大學作為澳門唯一的公立綜合性大學,也是大灣區西岸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之一,必須主動擔當起引領和推動西岸科技創新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宋永華說,澳大目前不僅擁有中醫藥、微電子和智慧城市物聯網範疇的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按大灣區發展所需,建立了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認知與腦科學三個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

今年3月,在澳門特區政府與珠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澳大與橫琴新區管委會簽署“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協議”,依託澳大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其他優勢學科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力量,在橫琴建立產學研示範基地。

此外,宋永華透露,高校聯盟未來將是大灣區高校合作的重要平臺。據瞭解,2016年,澳門大學與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發起成立粵港澳高校聯盟,致力共同推動和深化高水平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2019年,澳大還倡議發起“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聯盟”,希望通過西岸科教聯盟的平臺,切實推動澳門、西岸以及整個大灣區的持續發展。

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圖:位於珠海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佔地1.09平方公里。新華社

祖國堅強後盾 澳大吸引全球人才
2009年,宋永華結束了長達十八年的留英生涯,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隨後於2012年出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院長。中外高校的長期任職與管理經驗讓宋永華進入了正在為澳門大學全球招募校長的校董會的視野。2017年,澳門大學找到宋永華,希望他能出任下任澳大校長。

2018年1月9日,宋永華正式履新成為澳門大學第九任校長。他在上任後會見傳媒時表示,希望可以幫助澳大辦成一所立足澳門,融入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卓越大學。

宋永華感謝日益強大的祖國成為澳大發展最堅強的後盾,通過人才、資金等方面更加緊密的聯繫,幫助澳門大學搭建起世界一流的科研平臺,吸引了眾多全球頂尖人才來到澳門。如在科研資金方面,得益於“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澳門大學不僅能夠利用澳門科學技術發展資金,還能夠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人才招募方面,澳門大學的“濠江學者”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吸引本地出身的優秀學者回流澳門。短短几年已經吸引了20多位澳門出身的優秀學者。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選擇就讀澳門大學,顯示出大家對澳大的認可。

宋永華:科研從零起步 廿年成就斐然

圖: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論壇暨孔誕藝文匯萃揭幕。受訪者供圖

積極與內地交流 培養“一國兩制”接班人

在宋永華看來,青年人成才除了過硬的專業素質,也要培養他們對國家、對民族、對生活城市的熱愛,要有“家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018年5月26日,澳門大學學生國旗隊首次在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進行升國旗儀式。“國旗隊組建時,同學們報名非常踴躍。我們還曾邀請駐澳部隊指導訓練。”宋永華表示,現在每逢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學生國旗隊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這已經成為澳門大學的傳統。

澳門大學各書院積極組織學生赴內地交流的活動。“我們的學生不僅是去到內地發達的省份,也去像貴州、西藏等不發達的省份,讓學生們瞭解到祖國發展還不均衡,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作出貢獻。”宋永華介紹說。

此外,在澳門大學,憲法和基本法被列為必修課;澳大還建立了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幫助學生更多瞭解和弘揚中華文化,並且成立了孔子學院,向非華裔師生和居民傳播中國文化。

宋永華簡歷

1964年

•出生於四川省巴中市

1984年

•獲原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學士學位


1989年

•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博士學位


1991年

•赴英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任職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巴斯大學、利物浦約翰莫斯大學


1997年

•被英國布魯內爾大學聘為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2002年

•委任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科技委員會顧問


2004年

•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並被委任為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


2009年

•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及校長助理


•獲委任為中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主任

2012年11月至2017年12月


•期間出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院長、浙江大學電機工程及高等教育教授


2018年1月9日起

•出任澳門大學第九任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