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福建文科状元:不用手机、不上补习班,考进清华并保研

高考是一个永远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特别是高考状元,总会让人感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优秀。

这次我们要说的是十年前福建省的文科高考状元,陈溢诗。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她的故事我们今天看来,仍觉得很励志。

陈溢诗来自福建师大附中,2009年高考语文132分,数学143分,英语136分,文综263分,总分数674分,成为当年福建省无可争议的文科状元,这样的高分也让她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录取。不同于其他的高考生,陈溢诗的状元之路走得相对来说更轻松些,但成功终究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她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十年前的福建文科状元:不用手机、不上补习班,考进清华并保研

高考前没用过手机,只想安静地做一个“学霸”

从小陈溢诗的性格就从容淡定,哪怕在高考期间,她也是保持着轻松的心态。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不同,直到高三毕业她都没有用过手机,而且这并不是父母的意思,而是她自己的要求。

用陈溢诗的话来说,因为觉得家里离学校很近,拿手机没有用。如今科技发展迅速,手机成为了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在方便沟通联系的同时,也让人被束缚在那小小的屏幕之中。其实和普通的学生一样,陈溢诗也喜欢上网聊天。可她硬是凭借着超强的自律,努力克服了这一点。或许对她来说,一直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做的是什么,这才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学霸”吧。

对于陈溢诗的父母来说,这个学习上独立的女儿就从来没有让自己操过一点心。也正是她这种自觉、努力,且有计划性的学习态度,让她最终得以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了清华大学。

十年前的福建文科状元:不用手机、不上补习班,考进清华并保研

不上补习班,“佛系”父母并非不管不顾

陈溢诗的父母平时很少为孩子的学习操心,但这不代表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上有所缺失。正相反,在陈溢诗小时候,父母时常鼓励她去探索好奇的事物,注重对她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她这种自律、自觉的习惯,也和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父母想让陈溢诗有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关学习的一切事,都靠陈溢诗自己规划。这种适当“放手”的教育方式,让陈溢诗明白,学习都是为了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也始终不减。

从小她从未上过任何补习班、辅导班,也不参加名目繁多的竞赛,父母也从不因为这一点强迫她,而对她关心更多的,是在学习之余有没有休息好。她的父母始终认为,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凡事努力就好。也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态度,陈溢诗和那些读死书的同龄人不同,她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阅读、听音乐、打羽毛球,甚至言语表达能力也是非常的优秀,这让她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交了很多好朋友。不仅没有因为荒废学业,反而缓解了紧张学习中带来的疲倦和压力,这或许也是她始终对学习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吧。

十年前的福建文科状元:不用手机、不上补习班,考进清华并保研

保研清华,成功没有捷径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的四年时间里,陈溢诗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到过多地的基层法院、检察院实习。大三的时候,她与同学获得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第三名,这也是迄今为止清华获得的最好成绩。

状元的光环终会消退,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无愧于自己。

大四上学期,陈溢诗保送本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法。这是她人生中的再一次跨越,可她依然那么安安静静地,奔着自己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

成功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顶级的学府也从来不是人生旅途的终点,只是达到自己梦想的阶梯。只有认清自己的内心,真切知道自己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不顾一切为之付出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向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