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

自古就有“逝者為大”的說法,對於已故之人,在世之人都會表達出發出內心的尊重。不管身前有沒有作為,都有入土為安的權利。但五千年曆史不斷傳承下來,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卻有了墳,墓,冢,陵四種叫法,它們所對應的都是什麼人?

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

其實很簡單,這是古人按照逝者在世時的身份地位來權衡的。一般的百姓,也就是庶民,在去世之後,安葬的地方就被稱之為“墳”。

在農村的山坡上,隨處可見墳堆,人死後,盛入棺材中。然後找一個自認為是吉祥之地,挖坑把棺材埋好,最後用土封起一個高高的土堆,一座墳就形成了。這個高高的土堆,就是為了後人前來祭拜的時候,不至於找不到地方。墳堆的不起眼,在於它沒有墓碑,所以一般人是不知道里面埋葬的是誰,只有逝者的親人才知道。

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

第二個來說說“墓”,通常情況下,墳墓是連著說的,就如同姓名一樣,姓和名往往是不分家的。墳和墓也一樣,墓也是普通百姓長眠之所,與墳不同的是,墓通常都有墓碑,上面記載了埋葬之人的身世和地位。也就是說,墓葬中的人,是普通百姓中生活相對較好的一小部分人,諸如文化的書生、官場小吏之類的人。

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

而與墳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冢和陵,先說說冢,冢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衣冠冢,一類是埋有真人的墓葬。冢是王侯將相、達官貴人死後埋葬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由專門的風水先生看過的好地方。因為墓主人身前地位顯赫,所以會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修建,冢的規模比墳和墓要大很多,甚至三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冢裡面往往會有大量的隨葬品,豪華奢侈。

而衣冠冢則是指那些客死異鄉的人,他們的屍體無法運回家鄉埋於祖墳,所以在出生地就埋葬一些帶回去的隨身衣服、兵器之類的東西,埋於祖墳之內,這類墳墓稱之為“衣冠冢”。

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

最後一個陵,這是皇族才能擁有的稱謂。比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東陵等等,這些都是超級豪華、奢侈的大型墓葬,僅僅是隨葬的物品,那都是天文數字。

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

也就是說,墳,墓,冢,陵四種叫法是對去世之人身份的辨別。這也體現了古人嚴苛的等級制度,古代時除非皇帝授意,“陵”都被嚴格地用於皇家墓葬。但新中國成立以後,就不存在這種等級之分了,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烈士陵園,被廣泛地用於生前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的墓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