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到菩提寺的時候,天空飄起了小雨。寺廟不大,去的時候有幾間大殿正在裝修,裝修廢料胡亂的堆在殿外,溼潤的空氣中夾雜著裝飾材料散發的甲醛味道。正殿有僧人在做功課,準確來說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女尼。偶爾有幾個女尼來到殿外聊天,很小聲,臉上都掛著笑,她們對我在殿外變換著角度拍照一點也不感冒。那個下午,菩提禪寺裡只有我一個遊客,我注意到在大殿裝修的工人對我投來的異樣眼光。

等我離開的時候,雨已經停了。走在來時的路上,悄悄瞄了幾眼新加坡國際城,那是菩提禪寺幾十個大的建築群,不遠處還能看到很多塔吊,還有一塊已經場平的空地。我想,明天太陽昇起的時候,灰塵就會前來跳舞……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圖一般,但文字是我喜歡的)荊州菩提禪寺·荊南寺是一個奇怪的搭配體:他是千年古剎,如果地標競逐古老獎,無疑能入圍,但因幾次遷址又顯得年輕而突兀。他是佛門聖地,卻坐落在商家雲集,樓盤酒樓包圍著的繁華街道,但能默默獨守一隅,晨鐘暮鼓、香火不絕。

佛說,眾生平等。生得如此突兀的菩提寺,或許有他存在的道理——慾海沉浮的世界裡,也許比他處更需要一個能安撫信眾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它的厚重已經化為無形的香火代代傳承。五代時期,公主出家始建趕馬臺。西起武德路,東至太嶽路,不過兩、三公里的首輔路是商販、酒樓雲集之地,人流擁堵,絕非清靜之處。

記者在尋訪中,提起新加坡城樓盤,幾乎人盡皆知,而與張居正墓園一牆之隔的的“菩提禪寺”,卻難住了不少路人。與荊州的章華寺、鐵女寺相比,菩提禪寺的知曉率不太高。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在唐朝,荊州是全國很重要的一個政治中心。唐朝先在這裡設立荊南節度使。政治地位的重要,也帶來了宗教文化的繁盛。當時的寺廟、道觀頗為興盛,興建了菩提寺、莊嚴寺、龍光寺、鐵女寺、金枝寺和開元觀、玄妙觀、大崇福觀等建築。

菩提寺曾是沙市僅有的兩座女尼靜修之所。是五代南平王高季興五女出家各陪五寺之一,建於唐代沙市段堤趕馬臺附近(今解放路天橋附近),初名段堤寺。

寺院肇建於李唐,鼎盛於北宋,歷代高僧輩出,佛教文化底蘊深厚,曾與章華寺、天王寺、靈祇寺並稱為荊州四大叢林。

乾隆江陵縣誌:“菩提寺在城東五里,荊寺雖廣,而此剎較為靜僻,其人傲視多有息矣。”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菩提禪寺碑記:“菩提禪寺荊南古剎為李唐穆宗朝宰相段文昌所建,太和四年,段曾出任荊南節度使,故斯寺建於公元830—832年,歷經1100年,相傳後唐南王高季興令其五女俱出家,各止一寺,以其公主之入住,遂成荊南叢林聖地。”

2003年,發現歷史碎片。因為採訪一起轟動全國的襲警案,2003年,我才知曉菩提寺。疑犯在除夕夜襲警後,躲進寺廟的塔林,在度過極寒的一夜後被抓獲。那時的菩提寺,搬遷至首輔路僅11年時間。那時的張居正街,寺廟門口一段土路,夾雜著2個副食品商店,偶爾有自行車踏腳聲和挑擔子的吆喝聲,極為靜謐安寧。那年的張居正墓園還沒有修葺,菩提禪寺還隆起在時令菜蔬的碧青與糞臭中,絲毫“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的景象。

荊州菩提禪寺,與章華寺相比,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走在菩提寺裡,我們依然聽到東邊的震天的鞭炮,西邊刺耳的汽笛,但是,為什麼會感到它的清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