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出離、菩提、空性,這些要點不可不知,悟透受用一生!

,一支清蓮於心間寧馨而綻,溫一壺清茶,餘煙嫋嫋青山外,手持佛卷,細細會心領悟,每一次誦之,一泓清泉藏行於身心灌於五內,讓塵一次一次淨化,讓心一次一次超然,即使身在鬧市,心卻無比清靜,有道是,一方淨土真佛境。佛,就在我心。是靜,是淨。無論唸經、燒香、拜佛,有三種東西不可或缺,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

佛教:出離、菩提、空性,這些要點不可不知,悟透受用一生!


平時我們所做的唸經、燒香、拜佛等一切善根,需要觀察與我們的貪慾、愚痴有沒有衝突。比如說,既不想成佛,也不想成為阿羅漢,只想在世間當中享受人天福報,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做的持戒、忍辱、修行、唸經、拜佛等一切善根,都與我們的貪慾、愚痴沒有衝突,故而與解脫也沒有關係,只會讓我們更好地流轉,享受短暫的幸福而已。為什麼說這樣只會讓我們更好地流轉呢?在流轉的過程中,我們有可能墮入惡趣,但是以那樣的目的就有可能避免發生這樣的問題。

讓我們流轉的原因是什麼呢?無明和貪慾都是流轉的根源。如果不燒香、不拜佛就會流轉,那麼樹木花草也會的。但是為什麼花草樹木不會流轉?因為它們沒有貪慾和無明。雖然燒香、拜佛不是最重要的,但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做這些。燒香、拜佛、唸經、磕頭等都是重要的,但是所做的這些善根,如果與我們的貪慾、愚昧沒有衝突的話,與我們的解脫就沒有關係了。

佛教:出離、菩提、空性,這些要點不可不知,悟透受用一生!

如何與流轉或痛苦的根源發生衝突呢?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就發生衝突了,有了證悟空性的智慧,就逐漸到了衝突的高潮和結尾。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也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即便做了很多很多的善根,和解脫也沒有關係。當年達摩西來,梁武帝詢問達摩:“我像僧侶一樣吃齋唸佛,做了很多善事,這有多大的功德呢?”不料達摩卻甩出一句話:“沒有功德!”為什麼?因為梁武帝所做的一切善根,可能和流轉沒有衝突,和解脫也沒有關係。

出離心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人連出離心的概念都不懂,更不用說真正生起出離心了。何謂出離心?對於流轉的一切,甚至善趣的美好,不產生剎那的貪執,這就是真正的出離心。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一點,但如果沒有這樣的出離心,修行是很困難的。若我們能像高僧大德那樣生起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很多人一定會精進的,不會整天都懶惰,也不會睡得那麼香。

佛教:出離、菩提、空性,這些要點不可不知,悟透受用一生!

如果相續中已經具足了出離心,但此出離心若未被菩提心攝持,也不能成為菩提安樂之因,所以,我們還應當發起殊勝菩提心。目睹眾生沉淪在流轉苦海中,感受難忍的痛苦,從而生起無量的慈悲之心,願所有眾生解脫於生死流轉,此即為願菩提心;在此願力推動下,行持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菩薩行為來救度眾生即行菩提心。在修習菩提心之前,一般首先修持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這是菩提心的一個重要前行,此前行修好之後,無偽的菩提心即可隨之生起,因此經常如此修習至關重要。

若不具足證悟實相的智慧,縱然修習出離心與菩提心,也不能斷除三有的根本,所以我們應當精勤修行,以求證悟緣起之法。如果已經具足出離心與菩提心,卻沒有了達真實義的智慧,這樣能否得到解脫呢?若想獲得究竟解脫,必須要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而斷除二障則必須通達人法二無我的空性智慧。因此,只是具足出離心與菩提心並不能斷除流轉之根,一定要具足無二慧的正見,才能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

所以,以後無論唸經、燒香、拜佛也好,聞思修行也好,都要和流轉或痛苦的根源發生衝突,越激烈越好,要具備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這樣才能讓我們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