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为何机构云集,外资最爱?

聚光科技——为何机构云集,外资最爱?

这只股票有个地方非常有意思,外资特别喜欢这只股票,从一开始的淡马锡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到现在的GIC PRIVATE LIMITED、香港金融管理局、摩根士丹利、阿布达比投资局4家QFII。

不仅是外资,国内基金目前持有的就有131家,甚至社保、证金都曾经是他的常客。如此众多专业机构看好真是令人羡慕,但再看看最近4年的股价,就是扶不起的烂泥,难道他们都看走眼了吗,而且是前赴后继的看走眼?

要看清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公司所属的仪器仪表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说起。

首先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环保治理是存在一定的阶段性的,也就是越治理越少,而环保监测行业是会长期存在的,就欧美国家统计来看,目前这行业还保持着2-3%的稳步增长,通俗的说在环保行业里这是个能长期发展不错的细分赛道

其次,在欧美日30-50年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成长出了好几家大型的环保监测及设备提供的大公司,如赛 默 费 舍 尔T h e r m o F i s h e r S c i e n t i f i c,安 捷 伦A g i l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e s,丹 纳 赫D a n a h e r美国,岛 津S h i m a d z u日本,罗 氏R o c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s瑞士,卡 尔 - 蔡 司C a r l Z e i s s德国等。

每个国家基本都有自己的环保监测设备公司,这一方面是因为监测跨区域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许多监测设备技术含量并不高易组装生产,通俗的说行业易集中又有很强的地域性

最后,目前国内做环保监测和设备研发的公司,规模都比较小,和国外比技术优势不明显,相比较好的也就聚光科技这一家。

之前还有一家雪迪龙,但他近几年朝着化工企业监测方向发展,战略有失误。在中国要出一家仪器仪表环保设备类的大公司,目前看聚光跑出来的可能性最大,通俗的说聚光科技有行业龙头像。

所以那么多机构投资者看好这家公司,也是件顺理成章的事。而外资多,我认为是这个行业与国外同类行业发展相似性高,他们更易看懂!

以上内容只说明了为什么有那么多机构看好聚光,下面再说说看走眼这件事!

15年股灾之后,公司股价呈现了区间震荡模式,说他“扶不起的烂泥”其实是过激了,和其他绝大多数的环保股相比,他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例子就不举了,大家都知道滴)。

这几年的营收和利润相比15年前都是有较大幅度增长的。

聚光科技——为何机构云集,外资最爱?

聚光科技——为何机构云集,外资最爱?

但股价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我觉得这有3方面原因造成的

1、估值中枢下移,15年的时候市场给聚光的估值是40-80PE,现在是15-25PE。

所以造成了业绩提升,估值回落,股价不涨的局面,而且是长期缓慢回落,很疑惑人。出来混迟早要还!

2、政策影响。环保监测设备种类繁多,客户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加大研发是一方面,而收购兼并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先来让我们看看目前世界第三的一家美国实验室设备公司的收购发展史:

聚光科技——为何机构云集,外资最爱?

公司要快速发展壮大,靠自己慢慢研发是不行的,收购兼并是必由之路。

但收购兼并式的发展会产生两个问题,

其一兼并后的消化融合问题,如果不顺利必会带来高商誉高摊销、减值,对公司业绩带来极大波动。(这类公司先天有这样的缺陷,所以估值不宜过高)。

其二,资金的来源问题,股灾之前我国证券市场对融资收购兼并管理较松,但15年股灾之后加大了审批力度特别是对创业板公司。

公司的快速融资渠道被堵上了,只能依靠自身经营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收购,大大放缓了公司扩张的速度。

3、自身发展战略失误

可能是因为融资渠道受阻或者是觉得PPP项目接一个单10年不用愁的惰性思想发酵,在过去几年公司战略过度倾向于PPP项目上发展,没有看到里面的风险,导致现金流紧张,更没有资金去收购一些好的同行公司,结果公司向前的步伐越走越慢。

综合以上分析,从长期看公司所处的行业及自身都有巨大的发展机会,从中短期看公司遇到了种种困难,步履维艰。

那所有的机构都只看到了长期而没看到短期情况吗?那也未必!

在我看来,这些机构对聚光科技的买入更倾向于是一种行业标配行为,环保行业目前能看上眼的也就这几家公司,这也是资金量过大的机构烦恼之处。我以前一看到十大股东里有QFII,社保就浮想联翩,结果发现是我想多了!
(作者:supershen)
推荐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