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城(15)大海见证(2003年7月)


梦之城(15)大海见证(2003年7月)

十五、大海见证

(2003年7月)

7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一下子热闹起来,上海的各大媒体把目光全部集中到了这块沸腾的土地上。

文汇报《洋山崛起“东方大港”》《深水港正在海上崛起》《百年大桥欲跨东海》《洋山深水港全面施工》《大海见证――记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中的共产党员》……

新民晚报:《科学论证的典范――写在洋山深水港区开工一周年之际》《洋山港将建精品工程》《从资金到环境、从合作到施工、中外记者问透洋山》……

新闻晨报:《深海造地,千年将成器。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年回报率估计可达8%到10%左右》《神秘洋山撩开面纱》……

洋山、洋山、洋山——这两个字成为7月上海各大报刊中最亮的地名。

从去年6月港、桥、城开工以来,洋山深水港工程第一次亮相于上海、中国乃至世界面前。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媒体争相采访,使得我们有点应接不暇。

梦之城(15)大海见证(2003年7月)

《文汇报》记者强荧、王蔚这样写道――

“公元2003年7月,中国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的中央,炸响阵阵惊雷。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工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走过了一年艰辛历程。茫茫东海之上,连接上海芦潮港与浙江小洋山岛的东海大桥,已如昂首欲飞的蛟龙,渐渐跃出海面。”

“世纪工程,异样精彩。仅洋山深水港区工程一期起步工程投资就达143.1亿元,将构筑5个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20万标准箱;与此同时,长达32公里的东海大桥,将把上海和浙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洋山岛相望的芦潮港将崛起一座人气旺盛的海港新城。”

……

接到市指挥部的通知,7月12日要召开现场汇报会,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浙江的领导都要出席,我们着实兴奋了一阵。

会场设在建设中的东海大桥桥面上,施工现场临时搭起了一个会场。尽管天气很热,但站在高高的桥面上,海风吹来还是有一丝丝得凉意。

这是洋山深水港工程开工建设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高级别的干部会议,会标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建设现场汇报会”。

上午10时,各级党政领导来到会场。出席现场汇报会的有来自上海市委、浙江省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舟山市、嵊泗县的领导。会上,各位领导的讲话都高度赞扬洋山深水港工程的开工建设,给了我们到会的港、桥、城的干部们极大的鼓舞。

梦之城(15)大海见证(2003年7月)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应该记住这难忘的历程。

1996年1月国务院在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关问题,明确要抓紧深水港新港址比选工作。洋山深水港工程前期工作由此全面展开。

1996年9月全面开展新港址论证工作。

1997年3月编制完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港址论证报告》,11月报送给交通部。

1998年底编制完成洋山深水港区总体布局规划和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应专题报告。

1999年8月正式向国家计委编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1999年10月国家计委对洋山深水港项目进行审查。

2000年1月国家计委又开展国际咨询,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确认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2001年7月成立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港口、大桥和港城三个分指挥部。

2001年10月正式向国家计委报送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1年12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2002年3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批复意见。

2002年5月审查通过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2002年6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工,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

作为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港新城的建设,正以高效、快速加快步伐,力争在今秋十月使滴水湖正式引水。我想,到那时候,我们的临港新城又将成为媒体聚焦的新亮点。

当天下午,领导们乘船沿途视察东海大桥海上段施工情况,登岛察看新形成的陆域和“新海龙号”船吹沙作业,打桩船的打桩作业。我们则围绕贯彻会议精神,开始部署下一步工作。

梦之城(15)大海见证(2003年7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