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上鋼新村街道“兩彈一星”黨支部——講述動人故事傳承奉獻精神

上海浦東上鋼新村街道“兩彈一星”黨支部——講述動人故事 傳承奉獻精神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有一個特別的黨支部——成立於2005年的上鋼新村街道“兩彈一星”黨支部。這個黨支部現有28名黨員,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也已71歲,全部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221廠回滬的退休幹部組成。

“我們見證了‘蘑菇雲’的升空,街坊鄰里都叫我們‘蘑菇雲’黨支部。”79歲的“兩彈一星”黨支部書記陳福良笑著告訴記者。這是一群執著的追夢人。當年,他們遠離故土,隱姓埋名,在戈壁灘上一待就是幾十年。如今雖步入晚年,老黨員們依舊不忘初心,用各種形式講述動人故事,傳承奉獻精神。

創辦教育基地

他們深情講述

上世紀末,“兩彈一星”的老黨員們陸續從221廠退休,原籍在上海的部分同志,黨組織關係轉入上鋼新村街道,成立了社區居民耳熟能詳的“兩彈一星”黨支部。

“年輕時,我們響應國家號召,只為強國。退休後,我們的想法很真誠也很直接,就是要把我們當年那些身邊的故事講出來,把‘兩彈一星’的精神傳承下去。”陳福良說。

這些見證了“蘑菇雲”升空的人們,籌建了全國第一個由社區主辦的“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此,做好基地參觀人員的接待和講解工作,依託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成為黨支部的重要工作。

為生動展現核研製的工作和生活場景,老同志們自發捐贈珍藏多年的歷史照片、相關證書、紀念獎章和物品,有的不遠千里去青海徵集史料。

基地講解員多由老黨員們擔任,大家飽含深情地講述著當年往事,“剛回上海時,我們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在高原上大半年吃的是白菜土豆,你家吃土豆片,我家吃土豆絲,他家吃土豆塊……”“兩彈一星”發射成功的親歷者、講解員周玉英說。

這裡展出了當年的工作證、借書證、膠捲盒,每一件充滿生活氣息的展品,都將參觀者拉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投入街道宣講

他們言傳身教

“兩彈一星”黨支部成立之初,正趕上上海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居住在上鋼新村的一些居民,因企業轉制、就業安置,不少人都有一些思想困惑、生活困難。

老同志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黨支部主動請纓,組織支部黨員為社區群眾、困難企業下崗職工開展宣講,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教育感染社區群眾,幫助大家重塑信心、走出低谷。

陳福良是原221廠二分廠黨委副書記,1965年從復旦大學化學系分析專業畢業後,主動要求分配到二機部(青海)工作。他跟身邊的居民們說:“沒有新中國,我哪裡能讀上書。養育我的是父母,培養我成長的是黨和人民。我沒有理由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猶豫,不能只考慮自己個人的得失。”

10多年來,黨支部深入機關、學校、企業、部隊等單位宣講,聽眾達15萬餘人次,“兩彈一星”研製過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兩彈一星”精神也正在青少年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在黨支部宣講過的歷城中學、洪山中學等學校,不少學生由衷感嘆:愛國主義不再抽象,有國才有家,國家強盛人民才能幸福。

看到街道黨工委正在加強青年人才培訓工作,黨支部的老同志們主動與青年社工代表簽約結對帶教。每次與青年人的座談交流中,始終會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當年異常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不畏艱難,舍小家為大家,幾十年堅守是怎麼做到的?

老黨員們的回答總是斬釘截鐵:因為我們有著無比執著的信念,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第一志願,為了國家富強,我們誓言“一生情繫兩彈,死後魂歸草原,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就是用手摳、用牙啃,也要造出中國的爭氣彈”。

參與社區治理

他們滿腔熱情

“兩彈一星”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支委擴大會,就支部工作集思廣益,堅持上黨課。為了緊跟時代潮流,他們還建立了專屬於自己的“蘑菇雲”學習組。

在上鋼新村街道黨建中心陽光講師團、文化中心文體團隊、平安志願團隊等20多支隊伍中,幾乎都能見到這些老同志們的身影。

原221廠質管處處長、高級工程師陳棟標1995年退休後入住上鋼新村街道。在街道平安創建年期間,作為小區治安志願者,老陳多次參加夜間巡邏和治安值勤。老陳生活節儉,不抽菸、不喝酒,但每年的慈善捐款他從不吝嗇。他常說,幫困濟貧是共產黨員的責任。

年近八旬的支部黨員謝仲銓,當年從學校畢業不久就來到海拔3200米的高原,參加“兩彈一星”後勤保障工作。有著幾十年醫務工作經驗的他,退休後一直為居民測量血壓、講解保健知識等。只要有人找他幫忙,他總是有求必應。

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後,他們爭當垃圾分類志願者。上鋼新村街道濟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曉妍說,老同志們堅持要守在垃圾箱旁,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大冷天的,我們實在是怕他們吃不消,做了很多工作,才說服他們改為在社區巡邏。”

“兩彈一星”黨支部的多位老同志被評為“浦東新區優秀六大員”、街道“風尚人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和“優秀講解員”,黨支部榮獲中核集團公司“五好黨支部”、浦東新區“兩學一做”示範支部等稱號。

很多小區居民問:你們這些當年的大學高材生,又是共和國的功臣,現在還每天這樣忙忙碌碌圖個啥?老黨員們總是笑著說:“退休後仍能為城市發展、社會和諧平安作貢獻,是一件樂事。”

“我們曾用青春托起強國夢,我們還要用晚霞匯織復興夢!”陳福良語氣堅定。(曹玲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