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州區創新開展“愛心幫扶農村低收入戶”行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王敏報道 12月17日,薊州區新聞發佈會在天津市政府新聞發佈廳舉行。發佈會上,記者瞭解到,近兩年,在困難村幫扶工作中,天津薊州區創新開展的“愛心幫扶農村低收入戶”行動,取得了一些成效。

會後,記者對薊州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東和薊州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李文苓進行採訪。

李志東在採訪時介紹說,“愛心幫扶低收入戶”行動中,我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

一是以高於市場20%的價格,收購農村低收入戶農產品,在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產量的同時,增加收入。

二是設立薊州農品捐購平臺,籌集愛心基金,將愛心基金捐助給特殊困難群眾。

2018年薊州區區委、區政府在新一輪結對幫扶工作中推出新的舉措:一方面,下發了《薊州區愛心幫扶農村低收入戶的實施方案》,決定以薊州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為政府幫扶平臺,通過先期高於市場收購價20%價格收購農村低收入戶農副產品,後期把銷售利潤再次捐助困難群眾的模式,對部分特殊困難群眾進行定向直接幫扶。2019年,收購小麥60多萬斤,磨成麵粉42萬斤,收購玉米120.5萬斤,加工成玉米渣84.3萬斤,收購柿子10.3萬斤,生產柿子醋3.4萬斤,收購酸梨5.6萬斤,生產酸梨汁、酸梨醋1.86萬斤,收購雪花梨4萬斤,幫助低收入戶增加收入40多萬元。

另一方面,薊州區委、區政府向全區黨員幹部、在崗公職人員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出愛心幫扶農村低收入戶倡議,號召大家共同擔負社會責任,共同參與“愛心捐購活動”,每位在職黨員幹部職工每人每月在政府幫扶公益平臺——區綠食中心購買薊州農品,購物款的10%,生成愛心捐助基金,綠食中心再按1∶1比例配贈捐助,一併轉入區政府愛心幫扶專用賬戶,專門用於幫扶低收入戶中重病、殘障或無勞動能力的困難家庭。

李志東介紹:截至目前,全區捐購總人數23801人,捐購總額累計達121650人次,愛心捐購款與企業配贈以及8筆直接捐款合計生成愛心幫扶基金360.22萬元。其中160.5萬元,已經分兩次發放到83戶因病因殘致貧戶、168戶特殊困難戶和175戶愛心慰問戶手中。

薊州區困難村產業幫扶模式方面,薊州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李文苓告訴記者:

區農委落實“區負總責、鎮域統籌、鎮村聯動、一村一策”的總要求和“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總思路,重點抓住“區負總責”關鍵點,建立“區級統籌產業發展項目、資金和對困難村幫扶效益返還”新模式,區農委作為主責部門,主動進位,擔當盡責,敢“闖”敢“突”,創新創業,形成困難村產業幫扶、鄉村振興新模式和有力抓手,工作中做到了“五統籌”。

即統籌產業項目、統籌幫扶資金、統籌資金收益、統籌收益返還、統籌固定資產和收益資金。

李文苓同時介紹:根據新的發展模式,我區確定了運營方式,即區政府建立區級平臺,對我區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設計實施、運營管理和效益返還進行服務,鎮鄉政府為項目實施主體,負責項目具體實施和資金監管。區平臺建立對困難村的利益返還機制,採取“村集體保底收益+股份分紅模式”,即區平臺統籌產業發展項目返還的收益,統籌返還困難村的保底收益。2018年區平臺已向288個困難村分別返還收益1萬元,所有困難村村集體收入全部破零,2019年度還要向困難村分別返還收益4萬元。

李文苓還介紹:我們圍繞“京津大花園、大果園、大菜園”發展定位,共實施了區統籌產業幫扶項目21個,實現“示範帶動、典型引領、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幫扶效果,可解決困難村勞動力就業人數2000餘人,通過土地流轉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通過在園區務工使傳統農民變身“農業產業工人”, 從而增加困難村低收入戶的工資性收入,為雙增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