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產業扶貧不能“等要靠”

“今年掛村的部門換了個沒有實權‘清水衙門’,這下扶貧項目又沒指望了。”“XX村有個大企業家,又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礎,我們村啥也沒有,這哪裡來扶貧項目嘛!”這是當下一些基層幹部認為產業扶貧“可遇而不可求”倒出的“苦水”。

产业扶贫不能“等要靠”

對廣大貧困村來講,依靠發展產業脫貧,仍然是相對穩定可行的主要辦法。為此,絕大多數地方都將產業項目擺在了重要位置,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發動群眾等等,卯足了幹勁拼命幹。但應該看到,要把一個產業發展起來,單靠村幹部自己,勢單力薄,顯然不能為力,需藉助一定的“外部助力”。

不可否認,如果掛村的部門是大部門,能夠爭取的資源多,給予的幫扶力度大,對發展產業的助力也就更大,如果掛村的是小部門,給予的幫扶力度必然要弱一些,落在村幹部、扶貧幹部肩上的擔子就更重。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情況,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切不可相互比較令自己洩氣。

要知道,爭取到一個扶貧項目,確實難帶來一些資金,讓產業的起步變得更容易。但當前各級政府已將幫扶作為頭等大事,對每個貧困村的資金支持都很大,只要能充分用好這些錢,在產業上起好步,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要真正把產業發展壯大起來,並不在於誰爭取的資金多、誰得到的幫助大,誰就能穩操勝券,關鍵還得看發展的思路對不對,持續推進的力度強不強,以及各方面的扶持。如果方法不對,即便得到了項目,恐怕也幹不出好成效,令產業還未壯大就先行“夭折”。

實際上,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特點,上級安排的扶貧項目未必適合自己,如果貪大求多,來者不拒,啥都想幹,反而會因考慮不周、水土不服而收不到效果,反而浪費了時間精力和資金。要真正把產業發展起來,首先要結合實際,考慮發展什麼產業,走怎樣的產業扶貧之路,再根據需求爭取對應的項目,增加產業發展的成功率。

為此,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切不能“等要靠”,上面給什麼項目,就重點幹什麼,思路被“捆綁”,失去了自我,難免會走進誤區,得不償失。(文/雲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