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就在國內投資者擔心美的集團利潤會受格力來勢洶洶的價格戰影響之時,美的股票繼今年三月份之後,再次被北上資金“買爆”。

12月10日,深交所公告,美的集團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持有比例達到27.51%,距離30%的外資持股紅線僅一步之遙。

“美的業績雖好,但空調似乎沒有太大增長空間。”早在十年之前,國人就有這種擔憂。然而,美的集團的淨利潤從2009年的16.11億,一路增長到2018年的202.31億。雖然這包含小家電等注入資產的業績貢獻,但即便只看原來的白電業務,增幅也很可觀。截止2018年,美的空調、冰箱與洗衣機三大業務均已挺進行業前三。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與此同時,美的眾多的小家電品類矩陣,大多也取得了行業前二名的位置。

寧可慢一步,不可錯半步

美的集團位於廣東順德,成立於1968年,其最早涉足家電是在1981年。這一年,何享健成立了順德縣美的風扇廠,開始生產“美的”牌風扇,正式進入家電領域。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美的風扇居行業第一,線下市場佔有率接近40%。

四年之後,美的開始涉足空調領域。1985年4月8日,美的成了空調設備廠,通過採用日本技術生產窗式空調。空調產品經過早期的市場開拓後,逐漸放量,成為美的主打產品,市場份額一度位列行業前三位,公司也得以在1993年上市。

上市之後的美的,在空調領域幾番磨礪後,最終成為行業雙寡頭之一。隨後,公司先通過收購華凌進入到冰箱領域,後通過收購榮事達切入到洗衣機領域。與此同時,美的小家電矩陣也是穩步推進,眾多品類都取得了行業領先的位置。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沒有犯過重大錯誤,是美的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家電行業裡生存並且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何享健在美的內部也有一句名言:寧可走慢一步,不能走錯半步。

美的集團的產品品類雖多,但基本還是圍繞公司傳統的小家電矩陣,以及白電領域進行擴張,公司並沒有跨界進入黑電領域,也沒有追逐手機等熱門行業。盲目的跨界發展,對高科技熱門行業的追逐,讓美的很多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摺戟沉沙。

在那個曾經浮躁又狂熱的年代,很多知名的家電企業都迷失在多元化的困局之中,有的徹底退出市場,有的只剩苟延殘喘。這些年,美的集團的競爭對手一個個犯錯誤而倒下,不緊不慢的美的卻活得越來越好。

根據國盛證券研報數據,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大小家電中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電風扇、電飯煲及淨水機等七大品類均取得了行業前兩名的排名。品類齊全且行業地位領先,正是外資機構看重美的集團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與此同時,美的集團的業績也一再超出市場預期,公司淨利潤已經從2009年的16.11億,一路增長到2018年的202.31億,10年增幅達到14倍。

經理人制度,“2000億”家電航母

相比起競爭對手董小姐的高調,市場鮮有美的高管的流量性新聞。公司創始人何享健,雖然多次上榜國內富豪榜前十位,但一直是以低調著稱。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然而,何享健的低調中又帶有大智慧。美的集團業內聞名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正是其一手打造,這為目前美的集團多元化的成功打下了制度基礎。

資料顯示,美的集團職業經理人的培養始於1996年。當年,美的空調從行業第三下滑到行業第七。這讓何享健注意到個人精力的有限,也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從此,何享健開始注重培養公司職業經理人隊伍。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目前集團的掌握人方洪波。

原本為公司內刊編輯的方洪波,在1997年被提拔為國內銷售經理。2009年,方洪波正式接替何享健,成為上市公司美的電器的董事長。2012年,方洪波成為美的集團董事長,而何享健之子何劍鋒,則只擔任公司董事位置。

與此同時,美的又通過多次對核心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這既保證了公司管理層的穩定性,也讓公司的職業經理人與股東的利益一致。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通過歷次的股權激勵與個人增持,方洪波持有美的集團股票數量達到1.37億,目前位列美的集團第四大股東,身價已經接近百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

而美的集團又在以方洪波為首的職業經理人的帶領下,逐漸發展成國內首家銷售額過2000億的家電航母。其現代公司治理制度,在絕大多數外資機構的眼中,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不久前,空調行業價格戰再度打響。格力電器在11月27日發佈公告,繼續恢復其雙十一的價格促銷政策,其中,變頻空調最低1599元,定頻空調最低1399元。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雖然格力價格戰口號暗指的是奧克斯,美的空調還是首當其衝。面對此番格力空調的價格促銷,美的空調給出了變頻1499元、定頻1299元兩個針鋒相對的價格來回應。市場分析認為,格力此舉對美的而言明顯是一個利空,長期的價格戰,勢必會影響到公司的利潤表現。甚至有人進一步擔憂,空調行業或許將重蹈彩電行業覆轍,進入到微利的狀態。

那麼,為何外資敢於逆勢加倉,而不懼行業價格戰對美的空調的負面影響?

首先,外資是從全球化的角度來進行資產配置。從這一點來說,目前中國白色家電在全球還是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美的與格力相對國外家電龍頭來說,無論估值水平還是成長性都還有一定優勢。

其次,相對內資機構來說,外資投資期限較長、沒有短期的業績壓力,更看重長期。

那麼格力價格戰對美的集團的影響,也要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看。短期來看,價格戰的持續會對行業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美的作為龍頭企業不會傷筋動骨。長期來看,

隨著行業二線品牌的退出,美的空調的市場份額可能得以提升。

格力的董小姐曾多次表示,格力空調不打價格戰。此次出手,明顯有反常態。業內人士分析,格力此舉一方面是由於業績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格力急於改變其線上銷售全面被動的局面。

數據顯示,格力空調線上市場份額只有17%,這僅為其線下份額(33.1%)的一半,線上份額不僅落後於美的,也落後於奧克斯。所以,格力空調價格戰的目的更在於提高線上銷售份額。

白電江湖:出清之後,剩者為王

因此,格力空調本次價格促銷雖然吸引眼球,但還是有其自身的訴求,並將降價型號限定到兩個品類,絕非"自殺式襲擊"。業內人士測算,本次價格戰或拉低行業整體毛利率在3-5個百分點,美的空調目前的毛利率仍在30%左右,尚可以支撐。

其次,美的集團來說,目前空調品類佔比已經不足50%,家用空調佔比則更低。因此,短期行業的價格戰,對美的集團影響會較小。

中長期看,志高、奧克斯等品牌無疑會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因為行業利潤3-5個百分點的下滑,會給他們的利潤造成很大的衝擊。一旦行業再次出清,格力與美的的雙寡頭總份額將會再次提高。因此,從中長期看,美的集團則有可能由此受益。

高手往往都是長期主義者,外資也更關注長期邏輯,這是他們敢於逆勢加倉美的集團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