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陈情令》、《甄嬛传》、《还珠格格》系列解读已上线,《长安十二时辰》、 《知否》、《琅琊榜》系列解读已完结。欢迎关注:悦微评剧,每天晚上8点热剧陪你看



上一篇,我们说到,明兰说服了盛老爹,联手刘妈妈,将祖母被毒案的原委查了个水落石出,把主犯康姨母扣押在了盛家。可康姨母毕竟是官眷,无缘无故被扣,康家和王家自然要找上门来。

今天三家的斗狠大战就要上演了,这场大战的主角既不是明兰,也不是盛老爹,而是老谋深算的王老太太。



01


康姨母犯了杀人重罪,按理说,康家应该迫不及待的上门解决问题。

可事实上,康家只来了康姨母的儿子和一个老妈子,真正当家作主的老康压根就没露面。

反倒是康姨母的娘家,王老太太、王舅兄和王舅母这些重要人物全都赶到了盛家。

“断案老吏”明兰敏锐的发觉了其中的问题,大胆猜测,

王家如此兴师动众的找上门来,定是因为康姨母的老妈子告诉王家:

是大娘子谋害了老太太,企图将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盛家人。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果然,父女俩一到堂上,王老太太就开始拉着大娘子演苦肉计。

表面斥责大娘子犯下了大错,实际无非是看着女婿的脸色,想找机会大事化小。

盛老爹一看,呦呵,真叫我闺女猜着了,你们是想让盛家一家背这个黑锅啊!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既然如此,带康姨母!

俗话说,知女莫若母,康姨母这些年惹下了多少人命官司,王老太太心知肚明。

看康姨母被盛家当成囚犯一样押解上堂,王老太太心里已经猜测到了几分。

但仍然强装镇定,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质问盛老爹:你凭啥把我闺女扣在家里?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正好,就等你问呢!

听“断案老吏”明兰给你一一道来:

康姨母指使手下人买通了一个老道士,用银杏牙提炼出了毒药,放入了老太太的糕点中,哄骗大娘子毒害了老太太。

人证、物证、供状、画押都齐全了,根本容不得抵赖。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可康姨母是谁?

康姨母能作威作福这么多年却屹立不倒,最重要的是深谙“胡搅蛮缠”和“道德绑架”之术。

眼看罪证确凿,康姨母立马开始胡搅蛮缠:

哎呀,坏事都是我妹妹逼我干的啊!

你们盛家就是屈打成招栽赃我呢!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明兰一听,呵呵,早知道你会来这招。

没关系,既然你说我冤枉你,那我不替你们姐妹俩做决断,让你的亲妈王老太太来决断吧。

矛盾的焦点又回到了主角王老太太身上。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王老太太会选谁呢?

康姨母杀人罪证确凿,其实根本没得选。

既然没得选,那就要向盛家表明一个态度:为了和盛家的情谊,我们王家坚决不会偏私。

目的就是为了让盛家在处罚康姨母时宽宥一二。



02


果然,盛家刚把康姨母押走,王老太太就开始放大招了。

第一招:下跪说旧情。

女婿啊,你就是看在当初我把女儿低嫁给你的份上,你也得卖我个人情啊!(你要是不念我的情肯定会被人说忘恩负义的。)

何况这么一闹,咱们三家就反目成仇了,以后官场上没了助力,谁也不好过啊!(你弄倒了王家和康家,盛家也会唇亡齿寒。)

看看,王老太太多么了解这个女婿,“名声”和“仕途”句句戳中盛老爹的软肋。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眼看盛老爹糊里糊涂的就要就坡下驴,宽恕康姨母了。

明兰赶紧指出了其中的漏洞:

王家对盛家是有恩情,可再大也大不过盛老太太的养育之恩。

如果盛老爹就此放过康姨母,才会被人说成是违背人伦纲常,不孝不义。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一计不成王老太太又开始用第二招:说忏悔。

盛家一个清流人家,肯定不能要求赔钱吧。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吃素礼佛,偿还自己的罪孽。

可这一计连盛老爹都觉得没有说服力:

罪魁祸首康姨母半点悔过之心都没有,不到佛祖面前诅咒盛家就不错了,

王老太太演了这么半天,全都被明兰和盛老爹挡了回来,只好说:

那你们说怎么办吧!

盛老爹和明兰想怎么办呢?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王老太太有句话说的没错,盛家、康家和王家都是官场上有头有脸的人家。

而康姨母就是搅和这三家太平日子的一颗老鼠屎。

除了亲妈和亲儿子谁不希望彻底处置了康姨母,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后患等着收拾呢!眼见盛家父女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王老太太知道,不出最后一招必杀技是不行了。

用明兰的话说,这是一场拼谁豁得出的斗争,三家各有过错,也皆有软肋。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而此时的王老太太就找准了盛家的软肋:

大娘子到底有忤逆婆母的动机,一旦上了公堂判了刑,长柏、华兰、如兰都要受影响。

华兰和如兰顶多在夫家受点气,盛老爹最最不愿意看到的是长柏的仕途受到阻碍。

王老太太的一招必杀技让这场辩论的风向迅速转换。

盛家豁不出去长柏的仕途,那就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03



碰巧这时,当事人长柏回家了,发表了一段全剧最解气的演说:

盛老太太与盛家虽无血缘却为了全家尽心竭力,而康姨母虽为血亲却谋害尊长陷全家于危难。

饶恕康姨母,简直天理难容。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长柏哥哥不但说得出,而且豁得上。

你用我的仕途要挟盛家,那我干脆退一步,辞官!

长柏哥哥真的要放弃仕途吗?

当然不是。

作为三家最有出息的孩子,长柏的仕途是三家未来的希望。

长柏辞官就连王舅母都不乐意,王老太太作为外祖母更是不可能答应。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长柏辞官是将三家的声誉和未来的前途放到了天平的一端,

而另一端就是作恶多端、惹是生非的康姨母。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这下,爱女如命的王老太太终于屈服了。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写给王老太太:

在这场盛、王、康三家辩论赛中,王老太太以一人之力对抗了盛家几元大将,毫无疑问是绝对的主角。

如果不是长柏及时赶到,这场辩论险些就要以王老太太的胜利而告终了。

她的智慧、谋略、能力绝不逊于盛老太太,可为何却让配享太庙的王家走到了如今的境地呢?

细细琢磨,王老太太缺少的或许就是孔嬷嬷所说的:一碗水端平的治家之道。

王老太太有三个儿女:

大儿子老实无主见,小女儿耿直无心机,唯独康姨母这个大女儿既狠毒又算计。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可王老太太唯独偏袒这个大女儿,所以康姨母便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从小到大,王舅兄和大娘子不知道替这个姐姐背了多少黑锅,收拾了多少烂摊子。

所谓纵子如杀子,尝到甜头的康姨母非但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了利用自己娘家的庇护。

知道王家要到京城,便是杀人的罪过都有人顶着了。

《知否》里看似最精明的人,其实是坑娃坑的最惨的人

而王老太太也不负康姨母的期望,拿出一副豁出一切的态度替女儿斗争到最后一刻。

即便康姨母保住了性命,只是要下内狱,王老太太也要求儿子不惜一切代价把女儿抢出来。

与拿着一手烂牌却辛辛苦苦把盛家经营到如今地位的盛老太太相比,

王老太太差的不是谋略和能力,而是眼界和品行。

没有为子女计深远的眼界,

没有教导子女向善的品行,

再多的谋略和能力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真正害了康姨母的人,正是王老太太自己。



下期预告:何为真情


《陈情令》、《甄嬛传》、《还珠格格》系列解读已上线,《长安十二时辰》、 《知否》、《琅琊榜》系列解读已完结。欢迎关注:悦微评剧,每天晚上8点热剧陪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