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漁子溪電站廠房

“柔肩也可擔世界”?

——是的。在近千人的映電辦公樓、電站廠房、閘壩、車隊、職工食堂、業主項目部、物業公司……到處都浮動著女同胞的身影。尋常時,她們將一腔柔情融入集體和家庭,奉獻真誠,收穫幸福;災禍後,她們內心的剛強和智慧謀略赫赫凸現,令山河動顏、大丈夫景仰。

這是一幫子什麼樣的女人呀,這麼英姿勃發、出類拔萃?

——她們很普通,她們卻很不簡單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今朝映秀灣

本色胥蓉

看過報刊上關於胥蓉的文字不少,對她兩度臨危不懼保全設備的了不起舉動,很是敬佩。心想,此女必是人高馬大,身強力壯吧?見面時,我大吃一驚。眼前的女子既矮又瘦,與之握手感覺力無四兩,與之說話亦感覺短少中氣,真可謂弱不禁風了,她——就是胥蓉?嗨,先入為主,犯想當然錯誤了不是?人,真不可貌相。

胥蓉說:“如果不是因為那一場該死的暴雨,不是那場突然爆發的泥石流,那天的夜班,也只是無數個夜班當中最尋常的一個過程,交接班、設備巡視、統計夜班工作報表、監盤……一切的一切,就象我們波瀾不驚的生活一樣,平平淡淡”。胥蓉講起“8.13”,一直是輕言細語:“之所以一個人留在中控室沒有馬上撤離,緣由很簡單:機組還沒有完全停下來,深井泵還在運行著,廠用電還可以再堅持一會兒,閘門還沒有操作完成,閘首人員還沒有撤離……”

我改變對話方式,試圖掏出些“豪言壯語”。說天災降臨,“5.12”地震初時,你完成可以一跑了之的呀,為何卻選擇堅守崗位,硬去完成一些操作再逃生呢?她淡淡一笑說:“算起來,我有20多年工齡了,個體生命早已融入電廠這個大家庭。大地震時,恰逢自己當班,當值意味著什麼呀?機房搖晃,天花板塌了,說你不緊張不害怕?在那種情況下,我相信——隨便哪個運行人員,都會做出和我一樣的選擇,因為這個廠這些設備,凝聚著我們映電人的心血和汗水呀!”

哈,應答從容,語氣平淡。我心竊喜。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映電女子愛鍛鍊

勞模陳敏

2009年度評選映電勞動模範,三位披紅戴花者中的一位女性,格外招人羨慕。四十年間的映電勞模中,女性她可是唯一。

她叫陳敏,水工部那個身材嬌小、戴眼鏡的工程師。這位女工程師,承攬水工水文管理之責:大壩安全監測、水工建築物觀測、水情測報、水工建築物維護管理、閘壩機電設備維護管理及所有水工建築物的技改等工作,還兼管水工建築廠的缺陷、計劃、標準化等管理工作。她參與並負責實施的映站攔汙柵改造工程,獲省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主要參與實施的耿站導流排沙洞改造工程,獲省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就工作範圍而言,對電站引水隧洞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科目。陳敏說她參加多少次隧洞檢查,已記不清了。以前在觀測班是參加所有全停水隧洞檢查,後當專責也是各站全停水的隧洞都去檢查。你知道她說的鑽隧洞,是什麼概念麼?幾十米,還是幾百米?

非也。她說的隧洞長得怕人,耿站引水洞,全長8423米。陳敏是地震後第一個進山的映電女子,讓她記憶一生的,是恢復重建時的兩次引水隧洞勘查。第一次是到映閘檢查,隧洞內淤泥太深,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摔倒了幾次。後來實在沒力氣再走了,才很不情願退了出來。出來已精疲力竭,可還得徒步在沒路的廢墟里走回出發點。第二次檢查漁站引水隧洞,先查漁子溪電站5號支洞及上山道路受損情況。去5號支洞的路震前就是羊腸小道,又窄又陡,經常有人摔跤。那天為了上山方便,陳敏和同事們都在公路邊脫下厚外套。山體滑坡,原路大多已毀損,走不到500米,陳敏就落伍了,為不掉隊,她在大夥中途休息時,一個人繼續往前趕。沿途多有死牛死羊,蒼蠅到處嗡嗡飛。爬山張嘴大喘氣時,一不留神讓”異物”竄入,不自覺竟然吞下,她頓時噁心死了……晚吃飯,她破天荒地要了一杯白酒下肚,自嘲給腸胃“消毒”。

陳敏是成都科大1990年畢業生,到映電工作20多年了。見面時我問:女人搞水工專責,比男同胞當專責困難多些吧?陳敏說:我沒覺得呀。在工作現場,女同志與男同志幹同樣的活兒,倒是有人開玩笑,說水工女人是男人婆。因為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都有女同胞的身影嘛。其實,進入工作狀態後,我覺得沒有性別差異。檢查隧洞、翻調壓井、震後上山檢查支洞、檢查邊坡及尾水隧洞,我都參與其中。說不辛苦,那不是真話,但這些我覺得可以承受。平時工作忙,週末還常加班。不加班呢,又要忙家務,誰叫你是個女人呢。

2010年的除夕,陳敏在映秀值班,老公和孩子就習慣地到映秀陪她。陳敏說:地震前,經常年三十在映秀值班,都是和丈夫孩子一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兒都一樣。我值班,其他同事不就能和家人一塊團聚麼?

這就是陳敏。 

新秀仰靜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對專業工作而言,從“知之甚少”到“行家裡手”,仰靜的變化耐人尋味。“5.12”地震後,仰靜是是從維護班轉崗到二次班的“新人”,專業知識和技能欠缺,曾一度感到失落;“8.13”後,仰靜以無可爭議的業務能力,扮演著“二次電纜拆除工作”項目負責人角色。是什麼促使她有這種轉變呢?是災難,是工作的艱鉅性和繁重度。是高強度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交叉,是無休止的現場摸爬滾打磨鍊。從這個層面上研討災禍,仰靜算是有福,許多人一輩子參加不了多少次大修,她卻遭遇一回又一回。

受命拆除廢舊電纜,看似輕鬆簡單,實幹方知又累、又髒、又慢,非常的麻煩:密密麻麻裹滿淤泥的電纜,有的要徹底清理,有的要繼續使用;有的在高高的牆頂上,有的在狹窄的坑洞裡。人員少,任務重,時間緊,實踐讓仰靜明白:除了苦幹,還須巧幹。

仰靜說,能夠增進友誼,贏得姐妹們信任,做法其實挺簡單:遇到工作面髒、累、險的地方,自個兒走在前面。譬如,爬上幾米高的電纜架,鑽進十幾米深的電纜坑洞。再就是,每天收工走在最後,要清理工具,準備文件資料,統計工作量。性格爽朗,幹活麻利,待人友善的仰靜,在廠房的形象可不怎麼雅。身罩沾滿汙泥、油漬根本看不清本色的工作服,再裹個醒目的“黃馬甲”,上竄下跳的,能好看麼?每天天剛朦朦亮,仰靜她們就丟下家人,匆匆趕往辦公樓乘車上映秀,天黑了才趕回家。白天,她們是映電工人;晚上,才是母親,妻子和女兒。仰靜說:穿著漂亮衣裳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上班,我們也向往啊!作為女人,誰都希望多點時間陪陪正在長大的孩子,多點時間照顧照顧父母啊……有些傷感,欲言又止的話,我替她說:身為一線戰士,在恢復重建之非常時期,很多人不能,仰靜你更不能。

大姐周洪英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發電部綜合班的周洪英,在班組的名字叫“周大姐”。

“周大姐”早年患肝病,至今仍身體欠佳。大地震後,她家的房子成了危房,被安排在單位臨時板房居住。當映電著手籌備重建時,她主動找到領導要求上前方:地震毀了我們幾十年的基業,很痛心,讓我盡一分綿薄之力吧。面對這樣的周大姐,卻之不恭啊。於是她被安排到了維護綜合班,負責收發物資材料、臺賬記錄管理等工作。工作繁瑣,她卻盡心盡責、細緻周到,就算一隻燈泡,一雙手套,也從未出過任何紕漏。 “8.13”災禍發生,周大姐的心又被揪緊了,她坐臥不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再次找到領導要求去現場。為表明心跡,還特意帶上了自己的體檢健康證明。

當時映秀現場條件還十分惡劣,同事都勸她晚些時候再去。可她不肯,說當初生病時,如果沒有大家庭的關懷和鼓勵,自己挺不過來。現在康復了,過幾年就退休了,我要抓緊時間多做一點事情。就這樣,周大姐又和她的同事們一起,水裡來、泥裡去,扛著燈具、拉著電纜、手握電筒,整日忙碌在映秀恢復重建的生產現場。累並快樂著,周大姐把日子過得充實。

雷紅與23臺電機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8.13”後,映站恢復重建,23臺電機的維修、維護處理任務交給了雷紅所在班組。將一臺臺電機從淤泥裡清理出來,經過維修、維護,再回裝使用,是一個漫長且麻煩辛苦的活兒。電機被水浸泡,絕緣肯定會受影響,況且是在淤泥里長時間浸泡呢,要想回裝繼續使用,難度可想而知。災後映站陰冷潮溼,空氣汙濁,為給人員進場工作創造良好環境,雷紅在同伴協助下,率先搶修好了兩臺通風機。人員搶修,排水先行,清理排水泵電機工作必須搶時間,雷紅一進廠房就開始工作,一干就是幾小時。工作任務最重的寒冬臘月裡,雙手成天在泥裡水裡,經常凍的通紅,長起了凍瘡。

從淤泥裡清出來的電機,邊角縫隙裡藏滿了泥垢,帕子擦不掉,這時候,只能用小毛刷,一點一點的清理,然後蘸上酒精二次清洗,再用帶電清洗液進行一次徹底的處理。帶電清洗液氣味刺鼻,對皮膚損傷也大,旁人都捂著鼻子離得遠遠的,但雷紅不可以躲開。從清淤泥到洗電機,從拆除到烘烤,從更換風扇到軸承維護,從電機測試數據合格再回裝投入使用,這是一個毅力和智慧驗考的過程。23臺電機的成功修復,為映站恢復工程的節節推進奠定了基礎。

忙人牛莉娟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在耿站後勤樓見到管物業的牛莉娟,正忙前忙後張羅著什麼,我有些吃驚:這麼一個文靜雋秀的年輕女子,能管好一二百人的吃和住麼?“8.13” 災禍後, 為確保耿站後勤供應,牛莉娟領命進山,聽山風呼呼不時有滾石飛下,嚇得頭一夜根本沒敢睡覺。她說初來時物業人數不多,現在有12人。12人就是一個班呀, 交通阻塞時的“孤島”,這個班長可不好當。“7.03” 後,牛莉娟告訴我: 她與王新先行耿站探路,必經的兩座山翻過一座, 被迫返回,沒路了。後水退了,勉強可走人,她就急切地領著10多人各背50斤物品進山。

我問那陣子,領一幫人在山溝裡是怎麼一步一趨捱到目的地的,她不願提及。我手頭有當時隨行記者拍下的照片,那情景,那狼狽樣兒,較早年中國工農紅軍之爬雪山過草地之悲狀,有過之而無不及。生產區,多數施工單位板房被沖毀,道路中斷,物資緊缺,總廠要求物業公司及時統一調配各單位吃住等生活物資。牛莉娟說:食宿人數最高峰,耿站達212人,映秀就餐人數平均300人。

最緊急時刻,也偶有好運氣。牛莉娟說: 有一天,得知幾公里外的櫻花村公路邊有拉菜車被堵,使立刻組織40餘人越過斷橋,涉過泥石流亂石,穿過漁子溪閘首洞子趕到櫻花村,不惜來回兩趟,花5小時將200多斤白菜、100多斤萵筍、幾十斤豌豆等急需菜蔬運回。天氣炎熱,蔬菜不易存放,就安排人員將部分白菜做成了泡菜。正午時分,食堂開飯了,不久前還空蕩蕩的飯廳,一下子坐得滿滿當當。我看見,牛莉娟又在伙房櫃檯前忙碌。

麗人張曉靜

映秀灣傳奇:電站恢復重建,女將撐起了“半邊天”

知道發電部恢復生產一線有位面容清秀、個子嬌小的女工麼,她工作幹練,性格爽朗,名叫張曉靜。

“8.13”災後第14天,發電部68人前往映秀敷設第一根電纜的隊伍裡,就有張曉靜。斯時,被泥石流洗劫的映秀滿目瘡痍,在沒有設備沒有工器具情況下,電纜敷設舉步維艱:或一人扛、或兩人抬、或眾人拖……張曉靜憑著個子小,行動靈活,率先鑽進空間狹小的電纜洞,理順電纜走向。須知這可是在漆黑的電纜洞中行進啊,她一個女人家難道一點不害怕?

接下來是廠房排水清淤,張曉靜水裡來泥裡去,一身水作服,一身泥汙。施工方案編制前的現地查勘、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完善,她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拆除舊電纜的活兒,既髒又累還非常的麻煩。工作至中控室下方電纜洞時,要先下10多米深的階梯,還有30多米長的廊道。廊道高度不足1.5米,除去電纜橋架,寬度不足一人寬。誰進去呢?班長正猶豫時,張曉靜說:“我去吧,我的身材比你們好些!”

身輕若燕的她,也只能半勾著腰,側身行進。沒料到裡面那麼糟糕,她沒穿水作服進去,出來時渾身上下全是汙泥。再次進入時,笨重的水作服穿在身上,只露出個腦袋,移動困難。沒有照明,她只能躬著身子鑽進電纜橋架,脖子上掛手電,刨開已板結的淤泥,一根根的理清有用或者報廢的電纜,再用雙手握緊粗重的斷線鉗,使勁夾斷……

泥裡來,水裡去,兩個月的摸爬滾打,張曉靜們終於圓滿完成了二次廢舊電纜的拆除工作。這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講奉獻的10人小團隊,又投入到了其它“戰場”。

風雨麗人行,工作著的張曉靜,向我們展示另一種美麗與魅力。

“空姐”鍾盛蓉

“嘟——”一聲清脆的哨音響起,剛剛還停在廠房安裝間上空的行車立馬撲面駛來,駕駛室上一身鮮豔的橘黃,那就是映電美麗的“空姐”,如同及時的春風細雨,彩舞飛蝶,翩翩而至。

——這就是在漁站恢復生產現場經常看到的一幕。那位“空姐”就是鍾盛蓉檢修部唯一的女高級起重工鍾盛蓉。

性格開朗,辦事認真又樂於助人的鐘盛蓉,只要人在現場,各種起吊工作她都樂意承接:機械班的機組,一次的電纜,二次的盤櫃,哈爾濱電機廠負責的定子線棒、中國水電集團負責的2號機定子疊片以及東方科用公司負責的2號機轉子立軸……都由她配合完成。看著各種設備每天在漁站安裝到位,她感到由衷高興。整整三年時間裡,鍾盛蓉起吊的設備數不勝數。

(注:映電能幹的女將甚多,限於篇幅,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