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變身”記 ——九龍鎮姚營寨村產業扶貧工作側記

“我們這裡有種冬桃、黃金梨、半夏,養小龍蝦的,發家致富的可多了。”近日,談起村裡的這些變化,九龍鎮姚營寨村村民姚瑞章覺得這是“瘸子跑贏飛毛腿——意想不到”。4年時間,姚營寨村跑步前進,把貧困村跑成了先進村。

貧困村“變身”記 ——九龍鎮姚營寨村產業扶貧工作側記

姚營寨村是文壇飛將姚雪垠的故鄉,南臨禹山,刁河環抱,小村秀美。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姚營寨村發展滯後,全村的經濟來源大部分是“望天收”的傳統農作物,經濟極度貧困。在脫貧攻堅戰中,姚營寨村依靠黨建引領,多措並舉,打出一套產業富民的組合拳。至目前,已減貧39戶133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5.1%下降到1.0%。

“書記示範田”定民心

2013年,返鄉回九龍鎮創業的村民張士信從山東引進冬桃,兩年後開始掛果銷售。2016年6月,剛到任的九龍鎮黨委書記趙中玉調查走訪九龍各村,在考察中發現村民種植的冬桃粉嫩脆甜,大的足有1斤3兩,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發展種植業,決定把種植業作為脫貧產業,召集貧困戶種植。

儘管有成功案例,但是毫無果樹種植經驗的貧困戶並不買賬。

“既然大家都不敢種,那我自己先種。”書記打頭陣,當了產業發展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眼見趙書記6畝冬桃種上,姚營寨村的貧困戶紛紛要求種植冬桃。

每戶貧困戶利用國家到戶增收項目的2000元加上政府墊資購買苗木、肥料等,姚營寨村9戶貧困戶種下了50畝冬桃。由九龍鎮統一提供技術指導,定期開展技術培訓。

黨建引領“保姆式”服務

“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才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市檢察院駐該村第一書記張學佩說。他堅持抓黨建、強基礎,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三會一課”制度,強化村幹部作風建設,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一般性群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的新動力,堅持產業發展到哪裡,黨員就跟到哪裡,重點支持和培育村內致富帶頭人,吸收優秀青年成為黨員;他把村黨員幹部劃分為兩個產業扶持小組,每週到種植戶家察看冬桃長勢,解決問題;並根據種植戶需要,不定期邀請市果樹研究所專家現場指導。

“種下糧食少長草,致富增收效益好。”該村70歲的冬桃種植戶姚多章高興地說,他在冬桃地裡套種了豌豆,豌豆收穫後再種紅薯,僅豌豆尖都賣了6000多元。

2018年全村50畝冬桃第一次掛果,畝產3000餘斤,總效益達30萬元以上,冬桃遠銷深圳、香港等地。

貧困村“變身”記 ——九龍鎮姚營寨村產業扶貧工作側記

低保貧困戶李桂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種植7畝冬桃,去年賣了3萬多元,還清了外債。今年初他又加種4畝黃桃,還挖了10畝坑塘養殖小龍蝦和黑魚。“開奔馳犁地”是李桂芳的微信名。李桂芳笑言:“以前一畝地收入幾百塊,現在收入幾千塊,將來開上小轎車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九龍鎮與鄰鎮碧溪園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生產冬桃酒,明年正式投產,預計年消化冬桃60噸,總效益可達200萬元以上。

因戶施策產業開花

見到村裡種植冬桃的農戶發展越來越好,村裡其他原來有等靠要思想的貧困戶主動找到張學佩,想要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你喜歡釣魚摸龍蝦,可以去咱村的小龍蝦養殖基地學習養殖技術。”“你家有病人,不能離開家,但有養牛經驗,就在屋後空地搭棚養牛。”姚營寨村村黨員幹部因戶施策,進行產業扶持。同時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幫助流轉土地,解決資金困難。

貧困村“變身”記 ——九龍鎮姚營寨村產業扶貧工作側記

在鎮村的大力扶持下,全村現發展冬桃200餘畝,黃金梨300餘畝,小龍蝦等水產養殖200餘畝,黃牛、半夏、金銀花等產業相繼在姚營寨村落地生根。

“去年姚營寨村已申請成為省級傳統古村落,現在姚雪垠故居主體工程也已完工,下一步我們不僅要讓姚營寨村脫貧致富,更要把它打造成為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文脈的文化旅遊村,並帶動全村果樹種植和水產養殖產業。”趙中玉說。

姚營寨村,正在走向美好的未來,煥發出新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