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文|今綸

12月18日,聯想控股宣佈柳傳志卸任聯想控股董事長,繼任者是現任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寧旻。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2019年真是中國現代商業史上頗具標誌性意義的一年,大佬有退休的,也有卸任部分職務的,雖然他們中的一些人根本就不老。

今年3月,北京百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李彥宏退出董事行列。近日,百度雲計算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發生變更,李彥宏卸任執行董事。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劉輝卸任總經理一職。

9月10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9月19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卸任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職務。

綜合來看,大佬們之所以集體選擇在2019年進行調整,其一,確實是很多企業都遇到了多年未見之大變局,他們普遍覺得需要年輕人頂上來分擔責任和壓力。

誠如柳傳志所言,年紀大了還要掌管企業,其實是“酒駕”,很危險。

其二,大佬們實現了財務自由,有的希望去享受生活,去保養身體,去K歌,去指揮一下樂隊,也是對自己多年奮鬥的補償,我看也很好。一直繃著,血壓和血管都會不正常。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被馬雲尊稱為商業教父的柳傳志總結自己的一輩子,用了一個詞語“精彩”,又說自己這輩子“值了”,相當令人信服。

雖然,柳傳志的財富不及馬雲的400分之一,雖然他的手下孫宏斌如今已經是地產界的梟雄,但是泰山會精神領袖的位置,其實一直為柳傳志留著。


『遺憾一:聯想品牌被抹黑』


柳傳志及其聯想最大的一次危機,不是來自於財務層面的危機,而是來自於華為。

在與華為的對比中,柳傳志總是有點英雄氣短。

去年春季,有自媒體發文稱“楊元慶曾表示寧願放棄5G也不選華為,高通比華為更強”。針對這一說法,負責市場與宣傳的聯想集團副總裁王傳東回應稱,這純粹是謠言,希望用戶不要輕信,也不要刻意抹黑聯想。

但是事情越鬧越大,一時難以止息。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最後,時年74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親自執筆,與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聯名發表了一封題為《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的公開信,表示要聲討謠言。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其實,事情無非就是柳傳志在信中所言“在5G eMBB方案第一輪投票的時候,聯想集團基於自身前期技術和專利儲備,選擇了LDPC技術方案。在第二輪投票時,聯想集團綜合考慮國家整體產業合作、創新與發展,堅決選擇了聯想之前沒有太多技術積累的Polar碼方案(即華為方案)”。

後續有很多人出來支持柳傳志,包括馬雲、劉強東、李彥宏、周鴻禕等。

馬雲表態說:“相信柳總!堅定支持柳總!商業避免不了競爭,但競爭上升到無底線,扣政治帽子,煽動民情民憤實乃商業之悲哀,社會之悲哀。堅定支持柳總,樹立商業正氣!”

柳傳志還和任正非通了電話,做了交流。任正非感謝聯想對華為的支持,並表示聯想在5G標準的投票過程中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

2018年上半年是聯想的品牌聲譽不斷跌落的階段,雖然錯不在聯想,但是結果卻需要聯想、柳傳志以及繼任者揹負,何時能夠卸下這個包袱,何時能夠徹底擺脫罵名,何時能夠回到聯想品牌的高光時刻?

輿論慢慢止息,但是時至今日,聯想還是深受本次負面輿情的影響。在一些網絡平臺,但凡出現與聯想有關的字眼,都有人跟帖痛罵其是“買辦”“賣國賊”。

這是柳傳志的第一個遺憾。


『遺憾二:聯想本可以更強大』


柳傳志的第二個遺憾,應該是有錢的時候沒有認真做研發。

聯想公司創建時不過11人,在傳達室裡辦公,可謂起於微末之中,多次遭遇困境,多次奮起。

公正地說,如果沒有柳傳志在早期的“霸道”和堅韌,沒有他被人騙款之後蹲守一夜的執著,聯想沒有今天。

時人喜歡討論“柳傳志倪光南之爭”,有人說柳傳志當時選擇讓企業先掙錢是對的,倪光南太書生氣。後來倪光南的系統、芯片都失敗了,說明聯想人當時力挺柳傳志是做了正確的選擇。

我完全同意這種觀點:一個企業要活下去,要給員工發工資,要給股東分紅,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研發而研發,為了科技而科技,最後不能變現,不能給員工帶來美好生活,一切都不靠譜。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1984年,柳傳志、倪光南等11人創辦聯想


不過,聯想有錢之後應該怎麼做?

無論如何,你是一個頂著科技光環的企業,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靠賣組裝機賺錢的聯想了,在重金投入研發和重金投資、收購之中,聯想選擇了後者。

所以,今天的聯想控股是個投資平臺。聯想集團,這個大家熟悉的電腦等業務,只不過是控股公司大盤子中的一塊蛋糕而已。聯想控股旗下有專做投資業務的聯想之星、君聯資本、弘毅投資、聯想創投。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早在2010年初,柳傳志就宣佈聯想進軍現代農業。佳沃品牌於2013年5月正式推出,藍莓和獼猴桃是其首先選定的兩個高端單品。

這一年,華為研發投入177億,銷售收入達1852億元,同比增長24.2%;淨利潤達到238億元,淨利潤率12.8%。

還是這一年,6月3日,工業與信息化部在北京公佈了2010年(第24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華為位居榜首,海爾、聯想控股分列第2、第3名。

自此,同為1944年生人的柳傳志和任正非,在企業發展的大方向上已經完全不同。

聯想一路求穩,做投資,做電腦產業的老大。

在聯想2010年的財報中一片喜氣洋洋“聯想持續專注於各市場、客戶群及產品線有力執行‘保衛和進攻’戰略,成功取得均衡增長,全年的全球市場份額更創下10.2%的雙位數新高。在第四季度,聯想的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年比年上升16%,同期整體市場銷量下跌1.1%”,一切都很美好。

而華為一路啃硬骨頭,2018年華為研發投入超過150億美元,在歐盟發佈的2018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華為排名全球第五。

時也命也,多年後柳傳志在某次論壇上面對主持人的採訪坦承:“任正非目標高遠、堅定不移,豁出命來引導市場,他的膽量和氣魄是我沒有的”。

我相信這是柳傳志的真心話。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青年柳傳志


基因與家庭背景、個人經歷決定了柳、任二人的命運,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聯想和華為的底色。

柳傳志的父親柳古書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早年參加革命,曾在體制內任職,是中國第一代知識產權律師,業界威望極高。柳傳志本人也是中科院的幹部出身。

雖然柳的個性比較強,但是他的整個成長環境與生活工作的環境決定了,如果他取得了想象中的成功,難免會有所保守。

相比之下,任正非不過是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窮中學校長的兒子,畢業於非名校,被公司辭退,迫於生計才創業,危機感無時無刻不在血脈中湧動。

《華為的冬天》一文是任正非的精神世界一隅,面對有人問“華為20年後會怎麼樣”,任正非居然回答“墳墓”。他的那種緊張與危機感使我相信,他是一個少有快樂的人。任正非是典型的“屌絲逆襲”。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雖然從財報上看,聯想表現的還不錯:數據顯示聯想上半年總營收達到了1801億元,第二季度營收人民幣948億元,實現連續9個季度同比增長。

但時至今日,聯想與華為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應該是柳傳志的第二個遺憾,誰不願意自己創辦的企業變得更強大呢?



​『遺憾三:在接班人問題上頗顯躊躇』


柳傳志的第三個遺憾可能就是接班人的問題了。

2005年,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少壯派楊元慶接棒。但是,2009年聯想集團首次出現虧損,柳傳志出山再次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直到2011年才再次卸任交棒。

這說明什麼?至少說明在這個階段,柳傳志在聯想集團還有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否則他出山幹嘛?

回到今日,柳傳志卸任聯想控股董事長,繼任者將是現任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寧旻。

實際上,外界一直猜測柳傳志的接班人是朱立南。從履歷來看,朱立南於1989年加入聯想,1993年離職。四年後,朱立南重返聯想,後來成為執委會成員之一,至少成為了接班人的候選對象之一,而且是第一順位。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朱立南曾是聯想繼任者候選人之一


聯想轉型資本集團的過程中,朱立南是一員驍將:2001年,朱立南任聯想投資總裁。2009年,有媒體詢問柳傳志,朱立南是否為柳傳志接班人,柳傳志表示有可能猜想是對的,也有可能是不對的。

其猶豫和躊躇可見一斑。

出生於1969年的寧旻,現年50歲,1991年才加盟聯想,歷任聯想控股總裁助理、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雖然並非第一順位的繼任者,但是他在聯想控股的股權比例僅次於柳傳志和朱立南,實力可想而知。

聯想如若再遇危機,柳傳志是否會第三次出山?

▲柳傳志與寧旻


更令人玩味的是,現年57歲的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也宣佈卸任。

聯想控股正在交接班,不過,朱立南真的不算太老,他甚至還沒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作為“參謀長”接任總裁的他也不過在這個位置上幹了7年而已。

現在來看媒體於2012年刊發的新聞《聯想交接班進行時:朱立南接帥印 聯想之星搏未來》,彼時,朱立南接任總裁,意氣風發,真是令人感慨。

我的個人觀點:柳傳志應該在接班人的問題上頗費躊躇,留有遺憾。聯想控股的幾位高層之間當然也有過充分的交流,至於發生了什麼,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柳傳志選對了嗎?他還需要在聯想控股未來可能危急的時候第三次出山嗎?

但願不會,就讓這位奮鬥一生的老人好好休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