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40億上海地王項目延期兌付後,安信信託又出現12.2億違約

從好學生到差等生,只差幾次違約。


繼240億上海地王項目延期兌付後,安信信託又出現12.2億違約


2017年,安信信託(600816.SH)以55.92億元營業收入、36.68億元淨利潤的“好成績”,在當年的最會賺錢信託公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令人羨慕;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卻為2.05億元,淨利潤為-18.33億元,處在行業靠後位置,令人唏噓。


短短一年,安信信託從“績優生”變成了“差等生”,經歷了什麼?


1

三份起訴書,涉案金額達12個億!


2019年12月17日,安信信託公告稱,公司收到三份起訴書,分別來自上海墨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墨銥資產”)、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簡稱“交銀國際”)和自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這三份訴訟書涉及安信信託給付義務,訴訟費用合計12.2億元。


繼240億上海地王項目延期兌付後,安信信託又出現12.2億違約


其中,安信信託與墨銥資產之間的訴訟金額最大。


2016年11月1日,墨銥資產與管理人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山證券”)、託管人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書,設立規模為6億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委託期限為5年。


隨後,中山證券代表墨銥資產與安信信託簽訂兩份合同,購買安信信託發行的信託計劃收益權,信託投資資金合計6億元。期限分別為2016年11月2日至2019年11月1日、2016年11月15日至2019年11月15日。


之後,中山證券再次受墨銥資產委託,與安信信託簽訂了《信託受益權轉讓合同》,約定將上述信託計劃中的資產收益權轉讓給安信信託,轉讓價合計6億元。2019年11月1日和11月15日為合同約定的支付日期。


換言之,墨銥資產向安信信託購買了信託計劃收益權,合同到期後,墨銥資產又將資產收益權賣回給安信信託。


然而,在雙方執行合同的過程中,墨銥資產並未收到安信信託的付款,構成違約。墨銥資產將安信信託告上法庭。


而交銀國際與安信信託之間5個億的訴訟,與上述案件相似。也是因雙方在執行第二次信託受益權轉讓協議的過程中,安信信託出現違約情況,涉及訴訟金額達5.09億元。


對此,小券致電安信信託,對方表示,現在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


2

240億的上海地王項目,也未能倖免?


巧的是,安信信託此前也多次出現違約情況。


11月21日,萬興科技(300624.SZ)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深圳億圖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億圖”)購買的安信信託的信託產品,出現未能到期兌付的情況。


2019年1月4日,深圳億圖買入安信信託發行的“安信安贏42號-上海董家渡金融城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稱“安贏42號”),認購金額1000萬元。然而該信託產品於2019年11月5日到期,根據合同內容規定,信託權到期時間將被延後10個工作日。截至2019年11月19日,深圳億圖並未收到產品兌付款。


隨後深圳億圖與安信信託進行溝通,安信信託表示,由於投資的項目還處在繼續建設開發過程中,暫未產生銷售回款,導致深圳億圖認購的信託產品無法按期完成兌付。


2014年11月18日,剛剛成立三個月的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民投”)聯合子公司上海佳渡置業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佳渡置業”)、上海外灘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外灘投資”),以248.5億元的成交價,拍下上海董家渡金融城(簡稱“董家渡金融城”),成為新的上海地王。


中民外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民外灘”)為董家渡金融城項目開發公司,中民投持有85%股份,上海佳渡置業和上海外灘投資分別持有10%和5%的股權。


2016年12月30日,安信信託設立總規模為240億的安贏42號,對應的資產端正是董家渡金融城項目。本次信託產品採用結構化設計,優先信託受益權募集規模不超過180億元,劣後信託受益權募集規模不超過60億元。其中上海逸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劣後方。


該信託產品所募集的資金,部分用於購買董家渡金融城項目開發公司45%-50%的股權;其他剩餘資金用於開發建設董家渡金融城。


2017年6月,中民投及上海佳渡置業分別將持有中民外灘36%、9%的股權轉讓給安信信託。彼時,安信信託持有董家渡金融城45%股權。


安信信託從接手項目到現在,時隔兩年多,董家渡金融城卻還在處於開發建設過程。


3

276億元信託項目到期


安信信託自2018年業績“變臉”之後,公司也是狀況不斷。


11月16日,安信信託發佈公告稱,公司目前涉及21宗訴訟案件,涉及金額合計高達84.7億元,訴訟產生的相關費用將會減少公司當期的經營利潤。而此前半年報顯示,公司有12宗訴訟案件、訴訟金額50.23億元,短短几個月,安信信託的涉訴案件數量和金額明顯增加。


然而,接近百億的訴訟案件背後牽連更多的是公司延期兌付產品。


這一情況也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


10月12日安信信託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安信信託對此前披露的信託產品違約情況做出說明。


11月12日,安信信託在回覆函中披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金額為276億元。其中,今年5月20日到9月30日期間,到期末清算的信託項目為29個,涉及金額165億元。


對此,安信信託指出,由於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變化等原因,交易對手或項目不能如期完工出售,流動性出現問題。2018年以來,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實體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隨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企業融資能力受限。在此情況下部分融資方出現違約,從而導致公司部分信託產品不能如期兌付。


同時公司表示,在管理信託資金過程中,存在合規意識不強的問題,違反了相關規定。公司遵照相關部門監管要求,正在認真整改。


面對到期的兌付產品,公司一方面與委託人積極溝通協商信託計劃延長期限;另一方面採取多種措施督促用款人及擔保人還款。為儘快解決違約產品的兌付問題,公司專門成立了清收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清收每個期末清算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信託2018年營業收入為2.05億元,淨利潤為-18.33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149.96%。


安信信託201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下降80.48%;公司淨利潤-3.45億元,同比下降1533.59%。同時表示,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可能為虧損,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重大變動。


安信信託近期多次發生違約情況,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你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