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的“技”和“道”

最近,快期末考試了。

大家的壓力都比較大。

有時,在網上搜索,常常可以看到許多關於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

不信,你看:

答題公式:修辭+內容+作用+情感

③從用詞角度入手

答題格式 :“........”一詞,寫出了怎樣的特點或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從表達方式入手……

這是講賞析句子的。再看——

(五)句子賞析

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

像這樣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語文考試的“技”和“道”


這些答題的技巧,對於指導學生答題,提高語文考試的成績,到底有沒有作用呢?

九哥以為,熟悉這些東西,對於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首先,它提供給學生一些專業的答題術語。

其實,語文老師都知道,在看學生的語文閱讀題時,學生答了很長很長一行,老師看的就是關鍵的幾個字,關鍵的幾個專業術語。

這些答題技巧類的資料,就可以給學生提供這些專業的答題術語。

其次,這些答題技巧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答題思路,使學生在考試作答的時候,不至於離題萬里。

比如說上面所列舉的“賞析句子”,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些答案還真有用。學生在思考這些題目的時候,有了一定的方向指引,不至於劍走偏鋒。

第三,有這樣的答題技巧,學生在答題時比較規範。套用這樣的答題技巧,真的可以得上分。

所以說,平時讀讀這些秘籍,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語文考試的“技”和“道”


但是,在學生考試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即使學生背熟了這些東西,卻不見得能靈活運用。

或者說,我們明明給學生教了這些答題公式,學生卻偏偏套不上。

手捧金碗,卻無飯可吃。

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九哥看來,用“技”和“道”來解釋這一問題是再好不過的了。

因為,學生雖然熟記了上面的答題公式,答題技巧,他們只是掌握了“技”,卻不明白背後的“道”。

一到實際應用,照樣抓瞎。

舉個例子:

上面所說的賞析句子,表面上看來,我們給學生講的清清楚楚。可以從表達方式入手,可以從用詞入手,可以從修辭手法入手,可以從寫作方法入手……然後,再在後面答出它的好處,作用,表現了什麼情感等等。

可是,一到考試,學生就是答不出後面的作用、情感、好處等東西。

你說怪不怪?


其實,這是學生不懂得所謂賞析句子的題目,背後考的是“迴環解釋”。

何謂“迴環解釋”?

我們在讀文本的時候,要從一個個字,一組組詞,一個個短語中,讀懂整個句意、段意,甚至於文意。反過來,當我們明白了整個文意、段意和句意的時候,再回過頭來,我們也要能理解詞意,體味到作者用詞、用字的精妙。

這就是“迴環解釋”,從字、詞到句,到篇;再從篇,從句到詞、到字。

古詩中不是講究煉字嗎?它考查的就是“迴環解釋”。

以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為例。

我們只有從字句讀懂了本文寫的是早春的景色,才能品味出詩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幾處”和“誰家”的妙處?反之,詩意都讀不懂,何談賞析字詞的精妙?

同理可證:學生雖然掌握了賞析句子類題目的答題技巧,卻還是不會熟練套用公式,說到底是不懂得“迴環解釋”,不懂得從這段或這句的整體出發,來思考這句、這詞的作用和意義。

或者說,他壓根兒就沒有讀懂這段、這篇文本的意義。

不懂“迴環解釋”,沒有讀懂篇、段的意思,就是沒有領會“道”。

這樣,掌握了答題公式——“技”,又有什麼用呢?

語文考試的“技”和“道”


再比如說,語文前面的基礎知識部分,常常考查仿寫句子。

這類題,學生也不易得分。

很多時候,我們將原因歸結為學生的積累不夠。這樣說,還是有些片面了。就像一說學生語文不好,就是讀書太少一樣。這樣的診斷,太過籠統,缺少針對性。

其實,在九哥看來,仿寫句子的背後,起碼有提取句子主幹和短語類型,這兩個知識點在支撐。只要你掌握了這兩個知識點,才能談得上仿寫出合格的句子來。

提取主幹,短語類型,就是解決這類題目的“道”。

比如,仿寫這個句子——

你是雄偉的兵馬俑,你是高聳的大雁塔,你的文明,讓我驕傲!

先要提取主幹。

你是兵馬俑,你是大雁塔,文明讓我驕傲!

再加上修飾部分,從而搞清楚:“雄偉的兵馬俑”是個偏正結構,“高聳的大雁塔”,同樣是個偏正結構,後面的句子是一個名詞(文明)加上形容詞(驕傲),是一個主謂結構。

只有搞清楚了這個“道”,才能真正掌握仿寫句子的技巧,也才能寫出合格的句子來。

語文考試的“技”和“道”


閒話少說。

一言以蔽之,語文考試中的答題技巧要不要看?

答曰:要。

但是,千萬不要迷信它,以為掌握了它,就可以包打天下。這只是“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這種考查方式背後的“道”。同時,努力將這些“道”提煉出來,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紮實訓練。

有了平時在課文課堂上對“道”的紮實訓練,再加之考試前夕對“技”的點撥,才能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應試能力。

切不可主次顛倒,輕重不分。


現在,你明白九哥所說的“道”和“技”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