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種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集錦(參考)

教學常識瞭解,供教師參考。


17種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集錦(參考)


高效課堂教學基本常識

一、高效課堂教學的含義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班級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具體來講就是要以儘量少的時間和師生物化勞動 ,靠提高課堂45分鐘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教學效益的最好。

二、高效課堂教學的特徵

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身動、心動、神動”,最通俗地說就是讓學習、進步和成長“發生”在學生身上。

三、高效課堂的實施要訣

高效課堂教學要做到 “三講四堅決”:即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講”不等於講解,而是點撥。“四堅決”是學生自學會的堅決不教;學生通過討論會的堅決不多講;學生需要動手的教師堅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作業堅決當堂完成。

四、高效課堂的評判標準

判斷一堂課是否是高效課堂,主要有“八看”:一看教學目標是不是落實了“三維”要求;二看教學程序是不是實現了“先學後教”;三看課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變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師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變成了“導演”;五看學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觀眾”真正變成了“主角”;六看教學手段是不是實現了現代化;七看教學過程是不是由封閉走向了開放;八看課堂教學效果是不是實現了“堂堂清”。

五、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

高效課堂要“有法可依”,這個 “法”就是教學模式,模式既規範“教的方式”,也規範“學的行為”,常用的有三個基本模式:

1.“10+35”模式。即教師用10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用35分鐘進行“合作探究、展現拔高、串插鞏固、達標測評”。

2.“10+30+5”模。即前10分鐘用來預習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出疑點、發現問題;中間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整理並結合自己準備好的新課教學設計,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後5分鐘,通過測評讓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

3.“35+10”模式。即前段35分鐘,讓學生充分展示上節課後10分鐘加課下自主預習的成果,學生通過追問質疑,提升學習目標,拓展出更多的相關內容,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後段10分鐘,教師要圍繞導學案(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領著學生做下節課的“預習”。


17種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集錦(參考)


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彙編(17法)


1、項目教學法


一、項目教學法的定義

中職教育“項目教學法”的含義是:中職制定、指導有實際意義的項目與計劃,組織學生自主設計項目實施計劃,進行自主學習、踐行、操作,以培養學習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與提高素質為目標的教學模式。

二、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項目任務

1.所選項目應緊扣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

2.項目的難易程度應適宜。

3.項目應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二)項目教學準備期

1.教師的準備:首先應對項目任務進行分析和研究,查閱大量的資料,收集相關的知識及案例,瞭解所選企業相關情形和背景狀況;接著制定好項目工作計劃和項目活動評價表等指導性的資料;最後要向學生作簡要的實施動員,向學生說明項目的意義與作用,激發學生完成項目的興趣。

2.學生的準備: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方式,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提前閱讀相關教材,準備一定相關知識,注意預習相關課程,獲取相關企業資料,為進入企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三)項目實施階段

第一步就是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也就是項目開發小組。第二步是按計劃完成項目。

(四)項目成果的提交與評價

總評應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應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評價還應結合不同項目的特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將項目評價和學生個人評價有機結合。

教學示例:

《電子技術基礎》項目教學法展示實例

⑴ 確定項目

普通直流電源具有輸出電壓不穩定及輸出電壓不可調節等缺點。設想製作一個電壓穩定而且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調節的直流電源。

⑵ 制定計劃

全班42名學生分成6組。每組同學根據課本中所學到的串聯穩壓電路,通過分析計算,選擇不同的元器件,在印刷線路板上進行焊接,最終得到不同輸出電壓的直流電源。

⑶ 實施計劃

①教師介紹電路組成及分析工作原理。

②學生通過分析計算各相關元件的參數,自行選擇合適的變壓器、二極管、三極管、穩壓管、電阻、電位器等。(教師提供多種類型的上述元件)

③學生熟悉印刷線路板及接線圖。

④學生按各組成部分開始進行焊接,一部分完成後,用萬用表及示波器及時觀察,檢驗是否有誤。

確定制訂實施檢查推廣

⑤全部焊接完成後,學生測量其輸出電壓正確與否,並通過調節電壓器觀察其調節範圍是否符合要求。

⑷ 檢查評估

各組派代表將本組的直流電源的設計目標、主要元件的選擇及最終結果向全班說明,完成後將作品放置在展示臺上,然後由教師與各組代表對作品進行檢測評比。

⑸ 推廣應用

對合格的直流電源加上合適封裝後,應用到家用錄音機、手機充電器等電器中。


2、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定義

行為導向是一種基於實際工作的教學方法,是以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職業教學方法。

二、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要求

(一)根據專業、課程及課型選擇不同的教法

行為導向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實際上包括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專業、課程、課型以及訓練目標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在行為導向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或者說引導的作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教師講授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70%以上的時間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

(三)樹立“用教材”的教學思想

“用教材”要求教師對現有教材進行處理,除了根據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要求對教材內容及時進行適當增刪外,在教學設計時還要具體對每個模塊的內容進行處理,以應用為目標,根據行為導向教學法的要求,打破教材體系,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

(四)教師要轉變教學風格,做“主持人”

1.當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則:

2.要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3.關注學生的優點,少講不足;

(五)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

1.老師要為學生組織和編制好小組,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

2.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3.不斷地讓學生學會使用展示技術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六)按照職業活動的要求組織好教學內容

把與活動有關的知識、技能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學習;教學要按學習領域的要求編制好教學計劃;明確教學要求、安排好教學程序;要事先確定通過哪些主題來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示例:

《機械基礎》引導文法展示實例

⑴ 學習領域:齒輪變速、變向機構的工作原理

⑵ 任務描述:學生通過引導文,以團隊的形式學習齒輪變速、變向機構的工作原理。

⑶ 目標群體:技工學校一年級學生,六人一組,學習時間2課時。

⑷ 學習目標:通過學習,要求學生在專業能力方面掌握齒輪變速、變向的工作原理和運動規律。方法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方法。在 社會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

⑸ 獲取信息:學生從教師所提供的資料(設備)獲得信息。

①一些齒輪變速、變向機構的教學掛圖。

②一些齒輪變速、變向機構的實物模型。

③引導文。

⑹ 提出問題:

①運用變速滑移齒輪的變速機構的運動規律和傳動比的計算。

②運用惰輪的變向機構的運動規律。

⑺ 學習過程:

①制定計劃: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引導文”,(引導文包括變速、變向機構 定義、工作原理及運動規律的介紹),並觀察實物模型和有關教學圖紙,研究相應的教學內容,可以向教師提問。

②做出決定: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發揮團隊作用。

③實施計劃:按引導文的要求對模型進行操作。

④質量控制:教師巡視教學情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選定一名學生對討論內容做好記錄。

⑻ 展示成果: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組學習的成果,即變速、變向機 構的工作及運動規律。

⑼ 評價:

①展示後各組對其他組進行評價。(評價教學內容和展示技術)

②教師評價:優缺點評價、補充。


3、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法的定義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一種運用典型案例,將真實生活引入學習之中,“模仿真實生活中的職業情境”,創作“劇情說明書”用來做詳細的檢查、分析和理解,幫助學習者像從業人員那樣思考和行動的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課前準備。課前教師必須捨得下功夫,做好充分紮實的課前準備,靈活地運用教學技巧來組織引導好案例教學。

(二)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分解,既要清楚通過案例解決管理領域內什麼層次上的什麼問題,又要明確體現出學員解決問題時所顯現的能力水平;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的改變,又要考慮學生的條件和狀況。

(三)選擇好教學案例。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之一。因此,在明確教學目標基礎上,要選擇適度、適用的教學案例。所選的案例既要與教學目標相吻合;又要是教師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學生易於接受和認同的案例。

(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在課堂策略上採取使學習者經驗共享的方式,營造一個氛圍,讓知道者告訴不知道者,讓不同經驗得到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充分分享來源豐富的各種信息,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學習風格、使學生真正感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

教學示例:

《汽車交通安全》案例教學法展示實例

⑴ 介紹案例

教師將準備好的2個有關疲勞駕駛導致發生行車事故的案例,通過運用投影儀投影案例示意圖,向學生全面介紹案例。

⑵ 分組分析案例

將全班42名學生分成6組,每個組都對上述2個案例進行分析,要求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作好記錄,代表小組陳述分析意見。其問題為:

①事故的原因

②承擔的責任

③預防發生類似事故的措施。

⑶ 觀察與啟發

各組分析案例時,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觀察討論情況,不發表任何意見。教師在準備案例時估計到,學生有可能忽視疲勞對人的感知的影響。所以在學生討論中通過對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對疲勞進行闡述,如人疲勞時,眼睛會不由自主的閉上等,讓學生了解疲勞對人的影響,有些同學立即得到啟發。

⑷ 陳述意見

學生對教師提出的3個問題進行闡述;指導學生認真吸取別人的成果,豐富和提升自己;限時發言,不批駁別人的觀點。

⑸ 知識整理

教師指導學生把案例中所涉及的專業知識要點展示出來。 ⑹ 評價總結

教師對各小組觀點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總結,要重視學生分析的思維過程,表述層次和結構,語言的使用等方面的問題。

⑺ 作業

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佈置不同的習題,也可以是一些簡單的案例。


4、任務驅動教學法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定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創設情境

需要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和形象化。

(二)確定問題(任務)

在創設的情境下,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自主學習、協作學習

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四)效果評價

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方面是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要求

(一)全面瞭解學生。

(二)任務設計的目標明確,編排合理。

(三)任務的實踐性要強,要真實自然。

(四)任務設計要情境化、生活化。

(五)任務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任務要分層次。

(七)合理安排課堂時間。

教學示例:

《聲音的採集與處理》案例教學法展示實例

一、提出任務。

1.展示作品。

這是一首配樂詩朗誦——戴望舒的《雨巷》,在悠揚的輕音樂中,詩人充滿感情的朗誦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美好的境界。

2.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教師的導語:這是誰的詩?你覺得效果怎麼樣?你也能完成這樣一首自己朗誦的配樂詩嗎?

二、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問題,並動手解決問題。

預計學生會圍繞如下三方面的問題討論:

1.如何錄音

2.如何把輕音樂混入到錄音文件中

3.如何調整錄音效果。

三、教師簡單示範

給學生示範一下如何調整錄音的音量,如何錄音,如何混入背景音樂文件,以及調整錄入的人聲的大小與輕音樂聲音的大小使其協調等。

四、佈置任務

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配樂詩朗誦的任務,有八個背景音樂可供選擇,讓學生儘可能做出最動聽的效果。

1.學生在明確老師佈置的任務之後,帶著強烈的興趣,很快開始進行創作。

2.教師巡迴檢查,發現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進展情況,組織交流,對完成作品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幾個人一起合作完成創作,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4.檢驗任務完成情況。

(1)作品獎勵。

對在規定時間內完整地完成了配樂詩朗誦的同學,口頭進行表揚。

(2)欣賞優秀作品。

選出一至三個做得好的作品播放給全班同學聽,讓同學來進行評價。

(3)經驗介紹

讓同學們選出剛才聽到的最優秀的作品,讓做這個作品的同學在班上進行簡短的經驗介紹。

五、教師總結

針對學生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成功的經驗及失敗的原因,鼓勵沒完成或完成得不成功的學生下次繼續完成作品,並且,可以將下堂課的精彩任務先讓同學們知道,激起他們課外獲取信息來完成任務的興趣。


5、合作學習教學法


一、合作學習教學法的特點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把學生分成2—6名組成的一個個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學習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

二、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分配任務。教師對全班進行引導教學,說明教學的目標與學習的任務。

(二)進行分組。依據教材內容、任務的複雜程度等因素決定組別數量及各組人數。通常每組的人數在六個人以下,討論的效果比較理想。

(三)小組學習活動。在小組學習當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學目標進行學習與討論。角色分配主要分為支持工作角色與學習工作角色二項。

(四)小組報告和師生討論。小組必須向教師及其他小組彙報小組活動成果,並且可以針對學習情形及活動結果,討論在小組合作的歷程中所遭遇的問題,心得體會,以及如何改進和提高。

(五)小組學習成就表揚。表揚學習成就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小組成就的表揚更能激發小組成員的榮譽感及成就感。

教學示例:

《英語課文閱讀》合作學習法展示實例

⑴成立團隊小組

全班共30名學生,分成5組,每組6名學生,設組長一名。

⑵確定議題

老師將課文分成五大部分,分別分配給五大組,進行閱讀。

⑶遭遇困難

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閱讀、討論,將不熟悉的單詞或詞組一一劃出來,期間,老師到各小組巡視,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

⑷提出問題

各小組派一代表將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熟悉的詞語)提出來。

⑸知識整理

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書寫在黑板上,並作詳細的分析解釋。

⑹記憶掌握

教師充分利用黑板上的單詞及詞組以故事形式講述,進一步加深記憶,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掌握重點詞語的用法。

⑺運用推廣

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述及黑板上的詞語提示,各小組進行操練,發揮團隊作用。最後各小組派代表上臺進行簡單的課文複述。


6、問題教學法



一、問題教學法的定義

問題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出發,科學地設計問題,巧妙地提出問題,通過師生的互動,啟發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問,理論聯繫實際,圍繞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解決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和模糊觀點,然後得出正確結論的教學方法。

二、問題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感知教材內容

教會學生看書的方法,要由面到點,再由點到面,明確主次關係。其次,引導學生處理和把握教材,學會自學。再次,就是學生完成對教材內容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並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和教材的知識結構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鼓勵學生提問

提出問題,或者從新的角度去思考老問題,往往導致新的發現和突破。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有效地增強問題意識,克服思維障礙,可設計一張“學思問”表格。

(三)通過問題授課

1.對於多數學生有興趣且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以全班共同討論的方式進行;

2.對於部分學生有興趣且有一定討論價值的問題,以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3.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或是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所不包含的問題,就需要教師來親自解答;

4.對於有些學生認識上比較偏激或極端的問題,一般採用個別解答的方式。

(四)深入研究問題。

認真分析學生的問題,有利於我們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動態,併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豐富而鮮活生動的素材。


7、情境教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的定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把課文中講述的事情的場景再現於課堂,貫穿於課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置身於課本所講的環境當中,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感受力,再經過教師巧妙設問,使學生得到預期教育效果的教學手段。

二、情境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選擇案例

首先,所選案例要同學生所學內容相接近;其次,案例要力求簡潔,使之能在上課時間內完成;再次,案例應當是不完整的、缺少最終結果的。這可使學生根據自己對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見解,鍛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二)課外準備

首先,根據教學班的情況將學生分為三到四個模擬演練小組。其次,各組要在組長的領導下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並對本組活動的各個步驟進行安排。

(三)課堂演練和答疑

當各小組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就可以按照事先的安排進行正式的模擬演練。每組演練結束後,其他小組和教師均可針對演練內容和提出的方案進行質疑,演練小組答疑,雙方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四)分析總結

首先,各演練小組要對本組的演練進行介紹、分析和總結,以便相互瞭解。其次,教師要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並對各演練小組的方案和演練內容進行總評,尤其要找出學生在演練過程中的閃光點和創新之處,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

教學示例:

《用字母表示數》情景教學法展示實例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小A和小B週末到電影院去看《阿Q正傳》,問這裡的字母A、B、Q等表示________。

(2)國慶長假期間,小明遊玩了A城市與B城市,問這裡面的字母A、B表示________。

(3)撲克牌中有K牌、Q牌等,問這裡的字母K、Q表示_______。

2.動手操作,探索規律

讓學生動手用火柴搭一搭如圖所示的正方形,問搭建1個、2個、3個、4個、及n個這樣的正方形各需要多少根火柴?

3.回憶舊知,感悟新知

除字母可以表示數學規律外,回憶一下,然後請同學說一說,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是否已經接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並能指出字母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4.嘗試成功,應用新知

多媒體出示列一列,請同學練習,教師巡視。

5.閱讀對話,昇華新知

教師活動:請全班同學推薦兩名朗誦水平好的同學,進行配樂朗誦“數字1與字母X的對話”,聽完後回答對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的理解。

6.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從特殊到一般的題型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7.師生小結,聚焦課堂

字母真神奇,數字它代替,複雜變容易,任意要牢記。

8、名言導航,養成品質

偉人愛因斯坦的名言,願大家將它作為學習征途中的座右銘,揚起理想的風帆,到達成功的彼岸。

A=X+Y+Z,A:成功;X:艱苦的勞動;Y:正確的方法;Z:少談空話。

9.延伸課堂,佈置作業 。


8、理實一體化教學法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定義

理實一體化教學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是打破理論課、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某門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融於一體,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由同一教師主講,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或實訓車間,來完成某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後理或先理後實,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要求

(一)編寫理實一體化校本教材

編寫理實一體化教材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基礎。教材應圍繞技能訓練,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技巧的培訓,理論知識應服從實踐教學的需要,要求理論淺顯易懂,簡潔明瞭,使教材成為實踐性、實用性教材。

(二)建立一體化計教學場地

一體化教學方法強調在同一場地、同一時間完成教學的多種任務,要有與專業和規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

(三)師資力量要提高

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習操作的“一體化教師”隊伍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關鍵。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理論,而且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體化師資的培養力度。

(四)加強課堂管理

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要在課堂上“動”起來,況且實習場地也不可能保證學生每人都有一件實物進行操作,所以實習場地上總有部分學生只能觀看或協助正在操作的同學,並且場地上也不可能沒有實物操作的響聲。所以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嚴抓課堂紀律,多花時間和精力加強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學生操作練習,維持好課堂秩序。

(五)不能學生動手,老師旁觀

如果教學過程中,老師認為既然是理實一體化教學,“身教重於言教”,老師應講清實踐的順序及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並將步驟板書在黑板上,然後進行操作演示。應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或不規範操作之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行操作,老師應督促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並加強指導。

(六)文明規範,安全操作

教師必須熟悉教學環境,熟悉教學設備的使用和保修方法,及時對工具、設備、教學用具進行必要的管理和維護。教學時教師應向學生傳授文明規範、安全操作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示例:

《汽車底盤手動變速器構造、檢測、一般常見故障分析》理實一體化展示實例

一、課程引入

1.複習提問:

(1)變速器的功用是什麼?

(2)EQ1092變速器由哪兩部分組成?

(3)變速器的動力由離合器的哪部分引入?

2.學生回答問題之後,由教師歸納總結,並由問題引入新課。

二、新課

(一)由教師結合教科書,利用教具講解。(講解重點:工作原理,不同車型的結構特點和檢修技術要求)。

1.Q1092,桑塔納轎車變速器的組成和作用。

(1)變速器傳動機構組成和作用。

(2)變速器操縱機構的組成,作用。

2.手動變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

(1)大小齒輪齧合變速原理。

(2)相互齧合的齒輪副變向原理。

(3)同步器工作原理。

(4)各擋齒輪動力傳遞路線的分析。(佈置作業,讓學生描述某一擋位動力傳遞路線及工作情況)。

(二)由教師示範EQ1092,桑塔納轎車變速器拆裝方法與步驟和注意事項。(注意讓學生弄懂自鎖、互鎖裝置及作用)。

(三)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EQ1092或桑塔納轎車變速器進行拆裝實習。

三、故障分析

1.板書:EQ1090變速器各零部件的檢測項目及技術要求。教師對板書內容進行解釋,力求實用。

2.教師結合教具分析手動變速器跳擋故障產生的現象,原因。

3.教師分析亂擋故障的原因。

4.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EQ1092變速器異響故障進行分析討論,然後各組派代表闡述分析結果。

5.教師根據學生分析討論結果歸納總結。

四、故障排除

1.教師先做示範。(教師邊做示範邊講解,重點是正確的分析思路,正確的操做步驟)。

2.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實作,並按要求進行檢查。

3.教師巡迴檢查、指導、講解。

4.教師時常普遍性的問題集中講解。

5.實習結束後教師做歸納小結,充分肯定成績並指出存在的問題。


9、啟發式教學法


一、啟發式教學法的定義

啟發式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二、啟發式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準備:師生課前和上課的各項準備十分重要,不要把“預設”和“生成”對立起來;

(二)誘發:學生自己或由教師引導提出問題;

(三)釋疑:師生、生生採用多種方法和形式釋疑、解惑;

(四)轉化:要加強當堂消化吸收、鞏固和內化;

(五)應用:主要指應用於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討論式教學法


一、討論式教學法的定義

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自講,以討論為主的一種教法。

二、討論式教學法的幾個教學環節

(一)學生自學:教師指定自學內容,並首先領導學生“鳥瞰式”瀏覽,指出重點、難點,然後學生逐條地去理解抽象的理論部分,推演公式、演算例題和習題等;

(二)自行講解:教師把要討論的內容,按基本觀念、基本理論、例題、習題等分成若干個“單元”,把學生也分成相同數目的小組,在學生全面自學的基礎上,每組又各自有所側重,待討論時,再具體指定主講人,或由小組自選主講人,小組中其它成員自由補充;

(三)相互討論:相互討論也是按“單元”進行的。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對主講的結果正確與否?有無不同解法?其中哪些為最簡捷解法等進行討論;

(四)單元結論:在相互討論之後,分別由主講人或教師歸納出正確結論,或推導出正確且最簡捷的答案等;

(五)全課總結:

教師針對全課的理論部分及其應用部分進行總結。

11、頭腦風暴法


一、頭腦風暴法的定義

頭腦風暴法即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

二、頭腦風暴法的環節

(一)準備階段

先對所議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弄清問題的實質,找到問題的關鍵,設定解決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同時選定參加會議人員,一般以5人~10人為宜,不宜太多。

(二)熱身階段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進入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主持人宣佈開會後,先說明會議的規則,然後隨便談點有趣的話題或問題,讓大家的思維處於輕鬆和活躍的境界。

(三)明確問題

主持人扼要的介紹有待解決的問題。介紹時須簡潔、明確,不可過分周全,否則,過多的信息會限制人的思維,干擾思維創新的想象力。

(四)重新表述問題

經過一段討論後,大家對問題已經有了較深程度的理解。這時,為了使大家對問題的表述能夠具有新角度、新思維,主持人或書記員要紀錄大家的發言,並對發言紀錄進行整理。

(五)暢談階段

暢談是頭腦風暴法的創意階段。為了使大家能夠暢所欲言,需要制訂的規則是:第一,不要私下交談,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礙他人發言,不去評論他人發言,每人只談自己的想法。第三,發表見解時要簡單明瞭,一次發言只談一種見解。

(六)篩選階段

會議結束後的一二天內,主持人應向與會者瞭解大家會後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補充會議紀錄。經過多次反覆比較和優中擇優,最後確定1~3個最佳方案。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種創意的優勢組合,是大家的集體智慧綜合作用的結果。

教學示例:

《烹調技術》大腦風暴法展示實例

(1)成立大腦風暴法小組

全班48位同學分成6組,每組8名同學,設主持人1名、記錄員1名、卡片若干張。

⑴ 確定議題

教師首先介紹議題由來:隨著餐飲業競爭日趨激烈,對廚師的要求越 來越高,特別對菜餚新產品的開發,以滿足顧客的求新慾望。同學們已學習了原料知識、刀工技術、烹調技術,現在就請大家根據所學知識,發揮想象力,在魚的製作方面設想出一些更新、更奇的菜餚,為我們的烹飪事業作貢獻。

⑵ 提出設想

同學們對議題興趣很濃,紛紛發表意見:變化烹調方法、變化刀工、 改變造型、改變調味等。

⑶ 記錄設想

由記錄員記下各種意見的關鍵詞或有關綜合和改善魚的製作方面所 需要的素材,寫在卡片上,貼在張貼板上展示。

⑷ 總結評價

師生共同總結,分析實施或採納每一種方法的可行性,經主持人簡述, 產生了46種不同的製作方法。最後教師作簡要總結、評價。


12、張貼板教學法


一、張貼板教學法的定義

張貼板教學法是在張貼板面上釘上由學生或教師填寫的有關討論或教學內容的卡通紙片,通過添加、移動、拿掉或更換卡通紙片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的研討教學方法。

二、張貼板教學法的實施 環節

(一)教師準備

包括本教學單元的題目、教學目標、各個教學過程的階段劃分等。

(二)開題

常採用談話或討論方式。教師提出要討論或解決的課題,並將題目寫在蓋紙、長方形或特殊形狀的卡片上,用大頭針別在張貼板上。

(三)收集意見

學生把自己的意見以關鍵詞的形式寫在卡片上,並由教師、學生自己或某個學生代表別在張貼板上。一般一張卡片只能寫一種意見,允許每個學生寫好多張卡片。

(四)加工整理

師生共同通過添加、移動、取消、分組和歸類等方法,將卡片進行整理合併、系統化處理,得出必要的結論。

(五)總結

教師總結討論結果。必要時可用各種顏色的連線、箭頭、邊框等符號畫寫在卡片上,學生記錄最終結果。應當注意保持卡片的匿名性,不要隨便扔掉任何卡片或批判一個同學的意見。必要時,可暫不處理一些關係不大的意見或在一些卡片上打個問號。

教學示例:

《衝壓模》張貼板教學法展示示例

一、教學準備

編寫教案、準備教具(張貼板、卡片紙、記號筆等)、flash 課件。

二、組織教學

考勤、檢查教具、填寫教學日誌等。

三、導入:

在前面的章節 學習了衝壓成型基本原理和衝壓成型方法,衝壓原理和方法的應用必須要藉助衝壓模這一載體才能得以實施,從本章節開始將共同學習各種類型的衝壓模。根據衝壓工序特點,衝壓模可分為衝裁模、彎曲模、拉深模、擠壓模等,本章節將認識衝裁模的各種零部件名稱、掌握它們的裝配關係和工作原理。以預習自學、分組討論、張貼卡片的形式開展。

四、分組。

每 10~15 人為一組,共 3 組,每組選出 1 名代表作為組長,其他組員服從組長分配。

五、分配任務。

每組發一種類型的衝裁模型,各組成員預習衝裁模零部件結構與工作原理章節中相應的內容,將本組模具進行拆裝研究。教師在張貼板上畫出零件歸屬區域,便於學生張貼相應的卡片。

六、分組討論。

每組圍繞本組的衝裁模型,進行拆卸,將拆卸下來的零部件按照類型分開放置,集體研究零部件的名稱、類型、作用、裝配關係、工作原理等,將零部件名稱和作用以關鍵詞的形式寫在卡片上,並分類整理。教師在每組之間巡視、指導、監控。

七、卡片張貼展示

小組代表陳述。每組派出兩名代表,其中一人負責張貼卡片,將卡片按類型(成型零件、定位零件、卸料及壓料零件、支撐固定零件、導向零件、緊固件及其他零件)張貼在板面相應區域,另一人陳述模具的類型、零部件的名稱與種類、裝配關係、工作原理等。

八、小結(總結)。

各組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匯聚集體智慧成功完成了衝裁模零部件結構與工作原理的學習。

九、作業。

(一)衝裁模按其工序可分為哪些類型?

(二)簡述雙側刃衝孔落料級進模的零部件名稱、類型及其作用。

(三)根據給定工件圖,試設計加工該工件的衝裁模的彈壓卸料零件。


17種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集錦(參考)


13、目標教學法


一、目標教學法的特點

目標教學法是指將一次課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課堂導入、展示教學目標、遵循教學目標講解相關知識、目標測評等幾個環節,並根據這些環節組織實施教學。

二、目標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情景設置。創設學生當前所學習的內容與現實情況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環境,也就是說把學生引入到需要通過某知識點來解決現實問題的情景。

(二)操作示範。圍繞當前學習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知識遷移”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小目標,並示範完成目標的過程。

(三)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知識點進行理解,消化示範目標的解決要點,為解決練習目標打下基礎。

(四)確定目標。小組通過社會調查,研究討論,並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具體的目標。協作學習、開展小組交流、討論,組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工程目標。

(五)學習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目標的情況來衡量,包括教師評價、學習小組評價和自評三部分。

三、基本原則

(一)目標中心原則。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課堂教學應緊緊 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特別是對於完不成的教學目標要及時補救,實現堂堂達標。

(二)“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並且應時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即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

(三)理論聯繫實際原則。通過議論、精講、評價等環節,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客觀實際相結合,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優化原則。從上課伊始到結束,從教師的導到學生的學,教學過程各個環節應合理搭配,體現出和諧、自然和優化。

(五)反饋矯正原則。進行信息反饋,對殘缺知識進行有效的矯正和補救,是防止知識缺陷積少成多,實現當堂達標的重要手段,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交往和互動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14、講授法


一、講授法的特點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中應用最廣泛,且其他各種方法在運用中常常要與講授法結合。

二、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認真備課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對講授的知識要點、系統、結構、聯繫等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熟能生巧,講起來才精神飽滿、充滿信心,同時要注意學生反饋,調控教學活動的進行。

(二)教學語言要準確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精煉:沒有非教學語言,用詞簡要,用地理的科學語言教學;清晰,吐字清楚,音調適中,速度及輕重音適宜;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注意感情投入。

(三)充分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講授的內容須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使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解或講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講中有導,講中有練。學生主體作用表現突出,表現為願學、願想,才能使講授法進行得生動活潑,而不是注入式。

(四)講授的內容宜具體形象,聯繫舊知對抽象的概念原理,要儘量結合其他方法,使之形象化,易於理解。對內容要進行精心組織,使之條理清楚,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五)講授過程中要結合板書與直觀教具板書可提示教學要點,顯示教學進程,使講授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直觀教具如地圖、圖片、圖表、模型等,可邊講邊演示,以加深對講授內容的理解


15、淡話法


一、談話法的定義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或檢查知識的教學方法。

二、談話法的具體方式

(一)為傳授新知識而進行的談話。一般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後連貫而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或根據對眼前事物的觀察,進行積極的思考作出正確的回答,藉以獲得新知識。也稱啟發式談話法。

(二)為鞏固知識或檢查知識而進行的談話。根據學生學過的教材提出一些問題,要學生通過回憶舊知識進行回答,經過知識的再現達到鞏固或檢查的目的。也稱再現談話法或問答式談話法。

③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或者在學生活動過程中進行的談話。這種談話有助於提高學生聽講的積極性,提高傳授知識的效率;有助於學生順利地完成獨立作業,或明確學習的重點。也稱講授談話法。


16、演示法


一、演示法的定義

所謂演示法,指的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

二、演示法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一)直觀手段的選用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學的特點。

(二)直觀教具的選用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水平。

(三)運用直觀手段,要與教師適當的講解相配合。

(四)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五)教師要合理考慮使用直觀教具的數量、時間和地點。

三、演示法的直觀手段

(一)實物直觀。實物直觀是通過實物進行的,直接將對象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效和充分地為學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經驗。

(二)模像直觀。模像直觀是運用各種手段對實物的模擬,包括圖片、圖表、模型、幻燈、錄音、錄像、電影、電視等。

(三)語言直觀。語言直觀是教師運用自己的語言、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比喻描述,引起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直觀的效果。


17、發現式教學法



一、發現式教學法的定義

發現教學法是指教師在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不是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供一種問題情境,只是給學生一些事實(例)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二、發現式教學的操作步驟

(一)提出和明確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二)使學生對問題體驗到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以激發探究的慾望

(三)提供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

(四)協助學生收集和組織可用於下結論的資料

(五)組織學生審查有關資料,得出應有的結論

(六)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思維去驗證結論,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