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01

我有个前同事,大家都叫他林少,在报社做记者。

前些年,他的生活过得很体面,一个月找几个选题,写几篇稿子,跑几个对口的单位,出席几次活动,轻轻松松收入就过两万了。

五六年前的两万,在一线大城市都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因为当时正值传媒业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报社作为市里最好的报纸,每个人的日子都过得相当的滋润。

过了几年,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冲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纸质媒体进入了衰败期。

报纸提供信息的速度已跟不上互联网平台了,很多报亭、书店、杂志社都陆续关门。

林少的生活也一下回到了解放前,从一个月两万的收入变成现在只能拿两三千的基本工资。每天除了发一些通稿外,没有其他稿件可写。

一家四口就只能靠着林少这点微博的工资过活。

又熬了一年,林少好几次都想跳出报社这个舒适圈,但周围的朋友开始劝他:你再坚持坚持,现在报社不是开始做新媒体了吗?说不定你过去后,收入又涨上来了。

林少想想也是,自己一个十多年的老记者了,市里新闻奖拿到手软,转到新媒体部门应该美什么大问题。

可林少每次跟领导提转岗的问题,领导都含糊其辞,让他再坚持坚持,再等等。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林少还是拿着两三千的基本工资,在原部门里混吃等死。

我问他不是已经申请转岗了吗?他说,后来才知道,领导觉得他年纪大了,适应不了新媒体部门的快节奏。

我又问,你就没想过换个工作或者做点副业吗?

他说,已经折腾不起了,在这里每月还有五险一金,如果出去了,可能什么都没有了。

像林少这样的人很多,行业的衰败导致收入缩水,勤勤恳恳干了十年,月薪却从两万跌落到两千,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还是在默默地坚持。

这无疑是职场上最悲哀的事情了吧!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02

我还有个朋友叫小樱,和林少完全是两个极端。

她从大学毕业后,就顺利的进入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工资高、待遇好,工作环境令人羡慕。

但工作5年后,小樱就辞职了。

她告诉我,从小就有个愿望,想做个室内设计师。

对于这种成年后勇于放弃一切,去追寻自己梦想的人,我一直是很钦佩与支持的。

辞职初始,虽然还有房贷在身,但想着自己可以为了儿时的梦想努力和对未来美好工作的期许,她满脸写着轻松与愉悦。

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确是骨感的。

因为从小没有画画基础,一开始学习就遇到了很多障碍,在加之不是本专业出生,即便在两年后,她已经可以做一些基础的设计,还是没有适合她的岗位。

但小樱觉得自己已为此付出了这么多,还辞掉了原本令人羡慕的工作,结果找了一个小公司,每月拿着三千五的助理工资,一直干到现在。薪酬还不足银行的1/2。

当我再次见到她的时候,曾经那个神采奕奕的女孩不见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被每天熬夜加班折磨得略显疲惫的青年。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般难,是小樱这两年最好的真实写照。

我曾劝她,要不重新去找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吧,比如证券公司和银行。

她摆摆手说,领导说了,让我再锻炼两年,就可以画图了。

为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想,折腾了四五年,还不知未来如何,坚持真的就是胜利吗?

小樱这样的女孩子很多,被各种鸡汤洗脑,觉得人生总要为了自己的梦想活一次。

这个想法没错,这句话也没错,但你是否有想过:坚持的前提是什么呢?

马云曾说过一句话,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但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03

还记得前段时间跳楼的女高管徐毓吗?

这位44岁的商界女强人,所有的生活几乎都被工作填满。大年三十都只能回家呆一个多小时。

但当她负责的项目终于开业,迎来的却不是肯定与感谢,而是在会上受到了公开的批评。

有业内人士说,她负责的招商项目难度很大,能圆满完成已经非常令人佩服。

然而,她的努力与坚持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迎来的却是否定与质疑。

她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与结果。在傍晚六点多时,给家人发了一句“对不起”后就关机了。

她老公在新开业的项目里,上上下下搜了个遍,都没找到她。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才收到警方通知:徐毓在附近一处在建楼盘坠楼身亡,自杀可能性较大。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一家人崩溃了。女儿哭得撕心裂肺,转眼间竟与妈妈阴阳两隔,老公也完全不能接受。

而徐毓的微信头像,至今仍是新项目“盛大开业”的海报。她近期的朋友圈,也全和工作相关。

还有前几天一个女孩失联的消息,牵动了很多网友的心。

11月19日傍晚6点40分,24岁的王钰敏独自离开北京家中。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那天下午,因为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王钰敏请假在家。

晚上,她对姐姐说想出门,然后穿着白色羽绒服和黑色裤子就出门了,留下了手机和钱包。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小区监控拍下了她一边回头,一边快走的身影。就在她身后十几米,姐姐正着急地找她,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最终,王钰敏甩掉了姐姐,消失在北京冬天的夜色中。2天后,警方确认了她自杀离世的消息。

谁也想不到,这个6月刚从人大商学院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仅5个多月的女孩,在那个傍晚如此急切奔向的地方,是死亡。

那段很短的监控视频,我看了很多遍。街道、行人、傍晚昏暗的路灯,一切如此平静和日常,但在平静的表象下,行色匆匆的女孩,心中涌动着多么深的绝望。

回过头去看,马云说得那句话没错,所有的励志鸡汤也没错。

但马云坚持的前提是,他找到了正确的路,至少也是经过多方的观察与考量,最终选择了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路。

而决不是一厢情愿的坚持与死磕。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04

很多读过马云自传的朋友都知道他的故事。

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曾去应聘服务员,也曾梦想过当警察,但因长相问题都被拒了。

28岁的马云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转战北京,先后创办过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等项目,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随着在北京最后一个项目的烂尾,马云终于决定离开北京。

在北京的这些年,他和他的创业伙伴一直疲于奔命,北京的景点一个也没有去过。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马云和大家一起去长城玩了一天,回到简陋的宾馆想着这些年的经历,马云当着众人的面失声痛哭。

边哭边哼唱着那时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直到后来,35岁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才有了如今的马云。

如果马云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的梦,当老师、当警察、当服务员、翻译社老板……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坚持不一定光荣,放弃也不一定可耻。

你可能在坚持的道路上蒙眼狂奔,你也可能在放弃的道路上找到光明。

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你更应该想明白的是:值得吗?

并不是每一份坚持都有价值,也并不是每一份放弃都不值得鼓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可能有勇却无谋。

工作十年,我从“月入两万”跌到“月入两千”,生活比想象的残酷

​05

很多人却被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感动,却永远没明白:很多坚持只是在维持。

维持自己的脸面、维持自己看似体面的工作、维持自己那最后一点尊严。却忘了比坚持更值得钦佩的是“迷途知返”的回头。

前几天我写过张文举的故事。

张文举从小都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

为了达成自己的梦想,他每天坚持写500字,然后反复修改,再投稿各大报纸杂志。

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十年里,为了这个梦想,他从没懈怠过。

但所有寄出去的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杳无音信。

直到29岁的时候,他收到平生第一次回信,信里面这样写道:

看得出你很努力,但遗憾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苍白,但从你多次来稿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张文举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成为作家。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放弃了为之努力10年的梦想,选了书法这条路,如今已是出名的硬笔书法家。

多年后,他才明白,写作的路根本不适合他,不管付出多少,都一样是失败。

曾在一个公号上看过一句话:

被大火烤的不一定是凤凰,也有可能是烤鸭,闻着很香,但也涅槃不了。

张文举正是放弃了10多年坚持的作家梦,才成了如今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放弃,可能如今还是个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而更多人苦苦的坚持,不是出于热爱,而只是不愿放弃罢了。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沉没成本”现象。

就是已经付出的,已经发生的,却无法回收的成本,会对现在的决策产生心理影响,但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打个比方。

就像你花了50元钱去看电影,电影不好看,但你又舍不得中途离场。

你总想着自己花了50元,没看完就是亏了,却没想过你如果继续看完,50元也花了,还额外付出了多余的时间。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花的50元就是“沉没成本”,我们只有在决策中忽略了“沉没成本”,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所以“坚持就是成功”这句话,是有前提条件的。

而一味的坚持,只能让你付出更多却越陷越深。

只有找准正确的道路,朝着一个方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

而有一种坚持,叫做从零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