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迁驻竹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周骏鸣从延安回到鄂豫边区,在碾盘沟组织召开鄂豫边省委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部门指示精神,具体研究边区省委的斗争任务和工作方法,大家一致认为,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符合鄂豫边实际,“只有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促进鄂豫边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会后,鄂豫边区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深入山区各乡镇,宣传抗日政策,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做好开明士绅的统战工作。同时,迅速与红二十八军取得联系,得到了两次较大支援,边区形势发展很快,仅两个月时间,游击队就由五六十人迅速发展到二三百人。1937年9月下旬,游击队根据长江局和边区省委的决定,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在红二十八军的大力支持下,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积极行动,消灭瓦解了根据地周围与我敌对的顽固据点,使豫南的信阳、确山、桐柏、泌阳四县百余里的中心区基本连成一片,扭转了过去被分割的被动局面,震慑了顽固势力,鼓舞了人民群众,为豫南抗日武装力量的扩大和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37年11月中旬,根据省委的指示,河南省委组织部长林凯被派到鄂豫边区巡视工作,将鄂豫边省委改为鄂豫边特委。不久改为豫南特委,隶属河南省委,仝中玉任书记、王国华任副书记。从此,豫南特委和红军游击队改编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在河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使豫南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为1938年以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搬进竹沟、建立以竹沟为核心的中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7年10月以来,随着对蔡冲、邓庄铺、贾楼等顽固据点的铲除,鄂豫边区革命斗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抗日革命热潮席卷豫南地区的村村寨寨,独立团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党中央关于在中原地区建立一处抗日据点的指示,豫南特委决定在竹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竹沟镇虽不大,却盘踞着国民党的一个联保主任、四个保长和一个镇长。这伙顽固分子始终与共产党为敌,破坏国共统一战线。为此,王国华、周骏鸣等决定发动竹沟群众,组织武装暴动,坚决除掉以徐景贤为首的顽固势力,建立竹沟抗日根据地。经过周密准备,竹沟暴动于农历十月二十七举行。在周庆鸣、杨秀峰等人的带领下,除掉了作恶多端的联保主任徐景贤及其贴身打手,并消灭了中途趁机抢占竹沟的土匪王占奎部,竹沟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边区省委遂派姜宗仁到竹沟,组织发动群众,并领导周庆鸣的暴动队伍开展防匪自卫工作,使竹沟镇周围的抗日新局面迅速打开,为以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竹沟成为抗日战略支撑点奠定了基础。1938年1月8日,吴定远率1300多名匪兵,在王友梅100多名联防队员的引导下,丧心病狂地向邓庄铺、焦竹园猛扑过来。当时负责留守的独立团副团长冯景禹立即组织应对。9日,王国华率部分主力回师焦竹园。11日,周骏鸣率独立团从信阳邢集回师焦竹园,合力将顽军团团包围。13日,豫南特委和独立团浩浩荡荡进驻竹沟。从此,坚持了三年之久的豫南桐柏游击战争胜利结束,确立了以竹沟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根据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河南省委于5月23日撤离开封,途经郑州、许昌等地向竹沟转移。5月底,朱理治、彭雪枫返回竹沟。6月6日,开封沦陷。6月上旬,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秘书长郭启卜、妇女部长危拱之、青年部长谢邦治等一行辗转到达竹沟,进一步加强了竹沟地区的领导力量。从此,竹沟成为河南党的领导中心,成为组织河南游击战争的司令部。

(摘自《驻马店红色故事选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