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認識期權》第七篇:看懂期權行情


估計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期權報價界面的反應都是慒的吧,這麼多合約,名稱好像都差不多,眼花繚亂的。因為期權和期貨的合約不一樣,期貨只有4個到期月份,每個到期月份只有一個合約,那同一個標的就只有4個合約。期權就不一樣了,ETF期權是4個到期月份,股指期權有6個,而每個到期月份有認購和認沽兩種類型,還有至少9個行權價格,那簡單算一下至少有4*2*9=72個合約,再加上波動加掛的,一二百個合約是正常的,每個合約之間只是有一點細微的差別,這就需要用“T”型報價方式來看了。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T型報價,在通達信軟件——期權報價——T型報價,就會出現如下圖,上面“一橫”是到期時間,下面“一豎”是行權價格,組合起來就像個“T”字,所以叫T型報價。T型報價把同一到期時間、不同行權價格的認購和認沽期權放在一個界面內顯示,方便直觀。


《3分鐘認識期權》第七篇:看懂期權行情

一、T型報價內容:

  • 上面是到期月份(50ETF期權4個到期月份),中間是行權價格
    左邊:認購期權,每一列代表著一個合約,對應上面的到期日期和後面的行權價

(例:2.5000前面一列,是2018年12月到期(剩餘時間25天)、行權價2.5元的認購期權)

  • 右邊:認沽期權,每一列代表著一個合約,對應上面的到期日期和後面的行權價

(例:2.6000後面一列,是2018年12月到期(剩餘時間25天)、行權價2.60元的認沽期權)


二、點開某一個合約,進入到K線或分時界面


《3分鐘認識期權》第七篇:看懂期權行情

合約編碼:10001239

合約簡稱:50ETF購6月2600(標的是50ETF、6月份到期、行權價格2.6元的認購期權)


三、點開“實時行情”界面

《3分鐘認識期權》第七篇:看懂期權行情

成交量:當天成交張數

持倉量:截止當天時點未平倉合約數量

漲幅跌、漲跌價格、買量、賣量等


四、點開“價值分析”界面

《3分鐘認識期權》第七篇:看懂期權行情

槓桿:指名義槓桿,標的價格/期權價格

內在價值:認購(標的價格–行權價格,或0);認沽(行權價格–標的價格,或0)

時間價值:期權價格 – 內在價值


五、點開“統計指標”界面

《3分鐘認識期權》第七篇:看懂期權行情

隱含波動率:類似於股標的市盈率指標,反映期權價格的高低

理論價根據一段時間的歷史波動率計算出來的期權價格

希臘字母:Delta、Gamma、Vega、Theta等


《3分鐘認識期權》系列:

第一篇:期權和期貨的區別

第二篇:巴菲特教你用期權

第三篇:如何用期權管理風險

第四篇:影響期權價格因素

第五篇:看懂期權合約要素

第六篇:解讀300期權交易規則

第七篇:看懂期權報價行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