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年度觀察2019:破題年的喜與憂


轉眼又到了年底,又到了做盤點的時間。北京胡同的年終盤點,我是從去年開始做的,主要基於我記錄衚衕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提供衚衕影像文獻,再從影像文獻擴展開來,進行一些城市發展與文化的思考。 以下是“我是衚衕”對北京胡同2019年的觀察。先說五大好跡象:

一,衚衕更新進入“破題年”。為什麼叫“破題年”呢?因為縱觀全年衚衕裡發生的點滴,整個老城在2019年都處於“大試驗”的時代場景下,面對衚衕更新這個大難題,各片區都在努力破題,比如前門草廠的更新、雨兒衚衕片區之變、東四強化老城活力等。當然,也有個別舉措有待探討,比如“共生院”,其概念和運作是否適合衚衕,尤其是否具有普適價值,個人來看,或許還需更深層探討或更長時間來檢驗。圖為改造後的草廠四條。

二,里程碑式的申請式退租。熟悉衚衕的朋友都知道,老城區內可能有這樣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某個地區吵吵著要危改要危改,但可能喊了很多年,卻不見得有實質性動靜,或者進程極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人。人口不解決,衚衕想改都改不動。2019年出現了北京市第一個“申請式退租”項目——菜市口西片區,探索出一條新的危改路徑。目前磚塔衚衕已啟動第二個類似項目。圖為磚塔衚衕已騰退的關帝廟。


三,老城頂層設計的完善。衚衕更新、老城活化、文化傳承,這些要從頂層設計上多做文章。過去衚衕裡很多事情費了很大勁沒做好,往往跟缺少頂層設計有關。2019年官媒消息稱正在編制老城整體保護規劃,這對老城尤其是衚衕肌理的保護是一大利好。再加上中軸線申遺的不斷推進,中軸線綜合整治也將強化頂層規劃和思考,而中軸線申遺並非中軸線一根線的事,它覆蓋了老城約65%的面積。圖為中軸線永定門段。

四,衚衕整治從“拆”到“補”。治理“拆牆打洞”高潮已過,這使髒亂差迅速扭轉,但更多還是表面變化。2019不少片區開始追求更具難度也是更具內在價值的更新——補。比如社區公共空間的打造、慢行交通的組織、便民設施的完善、文化活動的填充等。像爛縵胡同將舊宅院改造成社區中心、東四胡同博物館的建設、王府井周邊衚衕建成步行友好街區等。圖為草廠配備的更舒適的廁所。

五,文物院落騰退繼續。老城區有價值的老建築極多,2019一如既往地在推進騰退進程。像安徽會館、東莞會館、護國寺、報國寺等,都有進展。但還有大量文物仍以大雜院方式存續,如“我是衚衕”一直呼籲的皇史宬南院騰退問題,還有2019年曾探訪的東廠衚衕28號、新文化街137號、東黃城根南街32號等。圖為原澹園大雜院還存有假山。


如上所述,就要過去的2019,在老北京文化傳承、衚衕更新與保護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積累了更多好的經驗,上面幾條只是粗線條的描述,還有很多具體行動,我就不再一一講述了。 另外,根據“我是衚衕”觀察,還有必要說一下我的擔憂,權作提醒吧:

一,防止丟了“煙火氣”。往往某條衚衕改造了,總會有網友說,條件是好了,但沒那個味了。費了半天勁改造完畢,卻沒得到好評,這樣的問題在國內並不鮮見。原因何在?很核心的一點就是老百姓看重的“煙火氣”。“煙火氣”這三個字看似簡單,但內涵很豐富。實際運作起來,衚衕整治與生活氣息要兼得,且二者並不矛盾,但實話說,要將二者融合好,並非易事。“我是衚衕”在此提醒,切勿忘了最寶貴的這三個字。圖為現在的隆福寺街。

二,防止思維錯誤定位。衚衕治理中有兩種思維,一種是管理思維,另一種是服務思維。比如對衚衕裡的市場,管理思維很簡單,清掉就好,一下就可整潔。而服務思維就是將整治與市井結合,就要多考慮市民需求。比如我2019春去棉花衚衕和羅兒衚衕時,發現原市場沒了,外牆新刷了,小街乾淨了,但奇怪的是,很多小院門窗內打出廣告牌在賣菜賣水果賣生活用品,這說明一是老百姓需要這類服務,二是這些服務沒有地方承載。


三,防止只顧外表忽視內裡。經常有留言說“小編你光拍外表,不往院子裡瞅瞅,還是人呆的嗎”等等類似評論。這反映了百姓除了關注街面外,更關注院內生活,“我是衚衕”往往會理性地解釋,凡事必有一個過程,由表及裡,由外及內,再加上人口因素的制約,院內的改造還是一個漫長過程。但不排除個別街區存在只重外表不重內裡的形式主義做法。在此提醒,切不可光顧刷外牆不顧院內人。圖為一衚衕雜院。

四,防止公益被“異化”。如上所說,很多有價值的院落正在騰退。但騰退之後幹什麼?如報國寺,前些年騰退了攤位,又將古建變成了出租商鋪,現在又只好再騰退商鋪,已屬於“二次騰退”;還有北長街的故宮“外八廟”之一的靜默寺,好不容易重修了,但去年我去時好像成了飲料公司的“倉庫”;還有的會館或大宅院,重修後大門緊閉,可能成了某個單位或私人會所。文物建築或有價值的傳統建築,原則上應當保持它應有的公益性。

另外,即便保持了公益性,也要注重運營思維和內容思維,而不是放一個空屋子擺那裡。所以這些有價值的建築的騰退,不是建築體的維護,根上還是文化的傳承和延展;不是建築的光鮮,而是生活的考量。如西興隆街的微風市集改造,賦予了老建築新生命。填充內容、組織活動、建築活化,都極為重要。


五,防止典型宣傳誤導。很多片區每有試點出來,媒體都會大力宣傳。好事當然要宣傳,但媒體包括有關部門的引導,一定要科學,一是避免不成熟的試點被吹捧成“典型”而推廣,二是避免不具樣本價值的試點被盲目複製。比如“我是衚衕”在2019特別關注了西打磨廠街的改造案例,個人認為確實很棒,但這種“類文創園”模式,可能只適合其本身,並不具備衚衕改造的普適性。如果其他衚衕動不動拿西打磨廠當樣板,可能就糟了。

六,防止試點的破壞性。由於各片區情況不一,各片區負責人水平也不一,所以片區改造水準就難以保證。一旦改錯了,就會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我是衚衕”講過一個濟南老城改造的負面案例,很有濟南韻味的老街被改成了徽派風格,後又將徽派風格剷掉,改回了青磚灰牆。我關注到西城區有個好舉措,設立了責任規劃師制度,即每個街道都對口一個建築規劃專家,這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從認知上減少各街道犯“低級錯誤”。

上述只是我一個人的記錄,掌握信息與資料有限,僅僅是觀察所得,可能有信息遺漏,請大家諒解,如觀點有所不同,則歡迎探討交流。 正如我去年所說,我這是“非權威衚衕盤點”。但“非權威”並不影響我的“正能量”,不是那種高呼萬歲的“正能量”,而是儘可能正確與理性思考的“正能量”,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益於北京胡同的改造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