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邵阳市洞口县,是上古时期尧王建都之地。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可历史遗存依旧随处可见。一座座庄重、神秘的宗祠,像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成为洞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宗祠多依山傍水而建,讲究风水,外形雄伟气魄,古朴庄重,内饰雕梁画栋,精美大气,既具有明清江南建筑的典型风格,更凸显洞口地域的自然特色与文化神韵。宗祠的建筑园林、诗词书法、楹联匾额、雕刻雕塑等,具有很高的审美、文化、历史、艺术、科考价值。

走走停停在这些祠堂之间,始终心存敬畏。看得见的是雕梁画栋,看不见的是时光悄悄告诉我们的故事......

“天下祠堂”不负盛名

洞口县现保存完好的古宗祠建筑群有100余座,其中列入"国保"的宗祠有11座,被誉称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这些宗祠各有独特的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恢宏奇伟,古风肃然。泥塑彩绘,色彩明丽鲜艳,庄严之外,还令人心生欢喜。

2013年,洞口县的曾八支祠、萧氏祠堂、王氏祠堂、黄氏祠堂、钟元帅庙、金塘杨氏祠堂、谭氏祠堂、廖氏祠堂、曲塘杨氏祠堂、潘荣公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其中的几座宗祠...

洞口金塘杨氏宗祠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金塘杨氏宗祠为全县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座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2616平方米,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依次为戏楼、正殿和后殿,左右为厢房。中牌楼为四柱三门五楼,戏楼重檐歇山顶正殿,后殿及厢房均为硬山顶马头墙,祠内柱础石雕,梁枋木刻牌泥塑。尤为可观的为前门排头的泥塑雕刻,戏楼及楼顶,台柱的公母大狮子,中牌的公母小狮子、小猴子及木窗花纹雕刻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具有相当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曾八支祠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曾八支祠位于洞口县高沙镇红鹅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同治七年至十二年重修。建筑占地面积6425.6平方米。坐东朝西,廊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前后五进,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阁楼、前厅、过廊、中堂、寝堂、宗圣阁,两侧分别为钟鼓楼、笃亲堂、守约斋、走马楼厢房等。整个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祠堂内有曾国藩及其子嗣题写的匾额三块,庄重肃穆。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武冈,简称“黄埔军校武冈分校”,其驻高沙总队队部设此,祠内墙壁上保留有当时书写的军校条例、宣传标语等。现辟为高沙文史博物馆,馆内分设有石刻艺术馆、拓片艺术馆、高沙史志馆、乡贤英才馆、民俗风情馆、中国孝文化博物馆等,展示乡土历史文化。

洞口兰陵会馆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兰陵会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洞口西北部伏龙洲内,四面环水,风景迷人。该馆始建于清乾隆52年(1787年),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座北朝南,前后五进,通面阔46米,通进深76.82米,占地面积3533.72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戏台、中堂、礼堂、阁楼、寝堂。其石刻、木雕、泥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3年被邵阳市划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曾是红二军团长征革命活动用地,红军在围墙上留下的标语清晰可见。

黄氏宗祠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黄氏宗祠位于洞口县醪田镇凫塘村境内,地处凫塘自然村落的东侧。该祠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复修。该祠在继承传统建造技术和手法的基础上,牌门融入了西洋建筑设计元素。其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用材考究,尤其礼堂和祖先堂的八根大金柱为高大梓木,十分罕见而珍贵。石雕柱础造型各异,雕刻图案生动别致,内涵丰富。“黄氏宗祠”四个大字及所有石刻门联,均为清末大书法家黄自元手书,其楷书骨格雄奇,笔力遒劲;行草飞逸洒脱,刻工洗炼,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廖氏宗祠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廖氏宗祠地处湛田村石桥院子北侧,距县城约29公里,门前直通山(门)隆(回)公路,仅约120米。这里一水迴环,群峰罗列,山水、村落、古建筑收眼足前,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风景画。

该祠原为廖兰公裔小型家庙,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续修,道光十八年(1838)、民国六年(1917)先后补修完善。祠堂座西朝东,由前、中、后三进和两侧厢房组成一个大四合院,平面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中堂、祖先堂、两侧为厢房和耳房,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3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纯木结构,柱大梁粗,装饰华美,尤其石雕柱础造型各异,雕刻豪放,独具特色与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199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荣公祠

惊艳“古祠堂”,邵阳号称天下第二,估计没谁敢称第一

潘荣公祠位于岩塘院落中心。后倚群山,林葱竹翠,鸟语花香。前临溪河,岸柳成行,流水淙淙。这里山川钟秀,环境优雅,令人留恋忘返。

该祠始建于清朝康熙22年(1683年),清道光16年(1836年)进行过一次维修。光绪29年(1903年),本族潘合壬秀才留学日本,采纳了好学友蔡锷的建议,进行第二次大改修,将两侧厢房改建成宽敞、明亮、空气流通的教室形式,以办新学,至此,潘荣公祠具有祠校的双重功能。

潘荣公祠是一座中西结合,祠校兼用的独特建筑,具有较 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为岩塘村老年文化娱乐中心,200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座沧桑、厚重的古宗祠,

昭示着洞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宗祠文化的兴起,

将会把这一段深藏千年的传奇文化

展示在世人面前,

也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古老的宗祠正凭借文化和旅游的双翼振翅高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