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终极一战之完结篇,不负众望,强力推荐

在昨日,叶问4如火如荼的上映,我怀着忐忑和担忧的情绪进入电影院,生怕影片的质量出现差池,好像要守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不受损害一样。在周五工作日的下午,我所在的小城市影院空荡荡的,寥寥可数的几个人,实在有些冷寂。

到影片中半段的时候,我慢慢觉得质量稳了,直至观影结束,说实话是大大超出预想。原来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出现,导演处理的很巧妙,是一种蜻蜓点水,但是雁过留痕的怀柔方式。

比如几个可能会坏菜的点,一是如何处理民族主义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对立,是否有贩卖爱国主义的嫌疑,二是没有去过美国的叶问,如何架构剧情,不至于引起观众的反感。三是对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故事背景指向的年代,叶问已是古稀老人,俗话说拳怕少壮,叶问又老又瘦小,如何能扛得住美国大兵一脚已是悬案,别说对打了。

讨论民族主义,一定要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族歧视在美国还是严重的问题,相信这一点,在美国长大的甄子丹是非常了解的。作为制作人之一的甄子丹,对处理这一问题,一定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因为明显感觉影片气质相比前两部,民族主义的大旗不是那么招摇了。也许在当时的唐人街,还有一腔愤懑,至少在叶问身上,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观念,反而是有教无类的广阔胸怀,对于弟子李小龙教授外国人中国功夫是非常开通的态度。从这方面来说,民族主义的情绪被冲淡了很多,表现的更多的不是种族对立,而是首先要自强不息。

其次叶问赴美,是很多人表示怀疑的。制作团队大概是做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也尝试中和艺术创作和人物史实之间的虚实关系。影片开头,也显示出了叶问拒绝赴美的情节,这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观众的抵触和怀疑情绪。之后用一种大家非常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叶问顺水推舟移送美国,就是为了子女的上学问题。这是人性所在啊,中国家长这么重视教育,李小龙长堤空手道表演可以不去,为儿子考察学校是可以去的。剧情的架设并没有轰轰烈烈,叶问也并不是打不倒,所以这种虚构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其实很多观众一定要对艺术创作有清醒的认识,尽管叶问是历史人物,并不代表你要拍一个人物传记片,如果这样的话,哪里还有什么三国演义?绝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要被枪毙掉。话说美国队长还参加过二战呢,这符合史实吗?美国队长一个虚构的人物,被塑造成美国精神,似乎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难道不是意淫?好像我没有见过多少人批评他们?这是不是双标?这是不是对自己人薄凉?对外人宽厚?

甄子丹先生是一个精通武术的电影人,这是他对自我的看法,我也是认可这一点的。现在很多人不看功夫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传统武术的衰落。网络上中国武术几次对战现代搏击,而不堪一击的事情,时有传出。太极骗子闫芳,太师“大师”雷雷更是拉大旗扯虎皮,丢尽了中国武术的脸。所以这让大家对传统武术产生了的怀疑。

建国之后,我们国家的体质和文化是不提倡打架搏斗的,尤其是近一二十年,和谐社会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民间私下殴斗是违法的,有所损伤弄不好是会被判刑的。而且擂台搏斗,时常会有损伤,血肉模糊的,更不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文化习惯。所以类似MMA的格斗赛事,在中国想推展开来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传统武术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战场那种残酷的环境去锻炼,失去了他本来的价值,逐渐变成了套路表演,李连杰本人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公开说过,武术套路就是花架子。真正的格斗是要下水的,就是一定要真人实打才行,李小龙先生最先提出无限制格斗的理念。叶问4开头所展现的李小龙长堤空手道表演,就是这种理念的展示。

叶问4终极一战之完结篇,不负众望,强力推荐


正是由于这种论调的广泛传播,李小龙先生因此也是备受争议,有人说从来没有见过李小龙公开的任何一场比赛资料。所以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非常值得怀疑。说这话的,都是不了解李小龙功夫的门外汉。李小龙提出的截拳道,不是一个门派,也不是某一种招式,而是一个徒手格斗思想,就是不论什么方式,最快的击倒对手,明白的说,这就是一个街头格斗术,不是擂台比赛。格斗赛事,哪怕是MMA综合格斗,号称是文明时代最纯粹的格斗,还是有规则限制的。擂台比赛曾被李小龙称为是旱地游泳,记住李小龙宣扬的是无限制格斗,是不限地点,不限方式,这点非常重要,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不明白李小龙为什么不参加比赛。

前段时间昆丁的《好莱坞往事》中把李小龙塑造成了一个傲慢却不堪一击、令人厌恶的狂妄之徒,可以说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虽然李小龙不是天下无敌,但也绝不是一个随便就被武行击倒的水货。试想一下,李小龙单凭一己之力,记住是单凭一己之力,就改变了白人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偏见,这在那个种族歧视特别严重年代的美国,并能登堂入室,成为第一个非白人英雄,是何其艰难。你没有本事,别人是不会服你的。直到今日,不论你走到全世界哪个地方,别人一听说你是中国人

叶问4终极一战之完结篇,不负众望,强力推荐

,都会说kung fu。这就是李小龙的贡献,可以说李小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中国武术的贡献,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是可以彪炳史册的。

说明白这一点,你就明白导演为什么敢安排花甲之年的叶问对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了。因为有个前提是不限方式,直至倒下为止。如果是擂台格斗,恕我直言,叶问可能美国大兵的一脚都不一定扛得住。

但你要明白这是电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国队长升天入地打二战,你咋不反驳?影片并没有神话中国武术,美国大兵冲进唐人街,三下五除二就把众多武师给打趴了,其实可以看出制片方的看法,就是传统武术确实出现了危机,不适应时代。

电影毕竟是电影,真实的打斗一点都不好看,最纯粹的武术在战场,哪里会摆什么姿势,一招就要你命。如果是纯招式对抗或者格斗,叶问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在最后一场在美国军营里的大战,前半场叶问被打的匍匐倒地,就是这种隐喻。另外,他还想表达的是,叶问不想伤人,才会正面硬杠。可面对美国大兵的出言讥讽和侮辱,叶问也启用了杀招。最后叶问战胜对手的方式是分筋错骨和标指插吼,这个赢得比赛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毕竟叶问已经是老人了。放眼任何擂台格斗,用手指插喉,是任何比赛都不允许的。但是残酷的战场,你和别人讲规则?殊死搏斗的时候,你告诉我不能插眼锁喉?所以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对战精壮的美国大兵,有可打性吗?记住,影片表现的主要是宗师的精神和气度,然后才是杀人的格斗技能。如果不限规则,我相信,叶问是可以取得胜利的,但前提是不正面硬刚。电影毕竟是电影,如果上来,叶问就一个标指插死了美国大兵,那电影还有什么意思?你还会买票看?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甄子丹对叶问的塑造,可以说人物表演比武打设计更出彩,甄子丹前两部可能更多的是对叶问形的塑造,更好看的是武打设计。后两部更多的是对魂的拿捏,到第四部可以说是形神兼备。整部影片的气质,展现出了叶问的暮年之气,一代宗师晚年的孤寂悲凉迎面扑来,但中国传统君子的气质却不曾减少。一袭长袍,面部雍容,慢条斯理的步伐依旧书卷气十足。如此一个沉静之人,不管在中秋欢乐之夜的欢乐气氛,还是在险象环生的几场高潮迭起的打斗,依旧保持文雅的气度,不卑不亢,这才是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外表保守内心开阔的文人侠客,观其表演,可谓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