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怎麼澆肥?

喜珠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L.),又稱地蛋、土豆等,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主要生產國有中國、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與營養價值。

[1]馬鈴薯的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80釐米,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鬚根系,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小葉常大小相間,6-8對種子腎形,黃色。

關於馬鈴薯合理的施肥,首先在馬鈴薯還是幼苗期以氮、鉀吸收較多,分別達到總吸收的20%以上,磷較少,約佔吸收總量的15%;現蕾、開花期間,吸鉀最多,達總量的70%左右,氮磷約佔總量的50%左右;生育後期,則以氮、磷吸收較多,分別約為30%和20%,吸鉀較少,佔5%左右,土豆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佔總用肥量的60%~70%左右。基肥結合整地或覆土時施入,播種後每畝用2~3噸廄肥蓋種,同時把總施肥量50%的氮肥、40%的鉀肥和磷肥(磷肥全部做基肥)與2袋金寶貝微生物菌肥混合後,條施在廄肥上,隨即覆土。廄肥來源廣,取材方便,養分全,是理想的土豆有機肥和蓋種材料。注意這時一定要用發酵好的廄肥,如果發酵不好會在土壤裡進行“二次發酵”並且會帶有病菌,影響土豆的生長。最好用金寶貝肥料發酵劑進行發酵,發酵腐熟後的廄肥使用更安全,肥效更好。

土豆要求氣候溫涼,喜歡疏鬆的砂性土壤,生育期短,施肥時應有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這樣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有利於生長和結薯,基肥的施用量佔總施肥量的70%以上,同時適當配施氮、磷、鉀化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可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夏季雨水來臨,是土豆追肥的關鍵時期,追肥分兩次:一是保苗肥,在齊苗後苗高約15釐米時進行,結合中耕培土每畝用尿素5-8公斤兌水澆施,促進莖、葉生長;二是促薯肥,在植株發棵期和結薯期進行,滿足結薯所需的養分,促進早結薯,多結薯。第二次追施及中耕除草在現蕾時株高約40釐米時進行;追肥中的2/3氮肥重追保苗肥,餘下的1/3氮肥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追施促薯肥。

早施追肥 氮肥在追肥中要早施不宜過遲,尤其在後期,以避免莖葉徒長和影響塊莖膨大及品質。中後期以施鉀肥為主配合金寶貝微生物菌肥施用。齊苗時進行第一次追肥,促早發,增加光合作用面積。追肥最好避開中午,宜在下午進行,最好是溝施,應避免肥料沾上葉片,如果追肥時是將肥料撒施後應立即澆水以加速肥料溶解,兼顧清洗葉片。

土豆是高產喜鉀作物,土豆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為2∶1∶4,可見土豆對鉀肥的需求量最大,促薯期每畝施硫酸鉀10公斤,施肥後立即起壟培土,同時進行中耕除草;鉀肥的施用對產量提高的作用明顯。

土豆開花後,一般不進行根際追肥,特別是不能在根際追施氮肥,否則施肥不當造成莖葉徒長,阻礙塊莖的形成、延遲發育,易產生小薯和畸形薯,幹物質含量降低,易感晚疫病和瘡痂病。土豆開花後,主要以葉面噴施方式追施磷、鉀肥。





楊小夥愛中國


馬鈴薯的澆肥要根據馬鈴薯的需肥特點,和本地區的土壤所含養分成分的多少來決定施用肥料的種類和數量。



馬鈴薯根系的需肥特點

馬鈴薯用塊根繁殖所發生的根系都是不定根,沒有主側根之分,我們叫做鬚根系,種子繁殖發生的有主根和側根之分,稱為直根系;我們在栽培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塊根繁殖,種子繁殖只有在育種時候才會被用到,平時很少使用。

馬鈴薯種塊發芽後,先從葉芽基部長出初生根,然後在莖的葉結處抽出匍匐莖,發生3——5條匍匐根。初生根水平方向擴展30釐米左右,深達60到70釐米,形成主要的吸收根群,適於土層深厚,結構疏鬆,排水良好,通氣性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沙壤土,粘性重的土壤不宜栽種。馬鈴薯具有耐酸能力,但耐鹼能力很弱,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範圍在ph4.8——7.5之間,1以ph5.5——6.0的微酸性土壤為最好;馬鈴薯的不同品種,對鹽鹼適應能力也不同,耕層土壤含鹽量在0.25%以下時,一般能正常生長,不得高於0.3%。


馬鈴薯整體需肥規律

馬鈴薯在整個生長期需要較多的養分,對氮、磷、鉀的需求量因栽培地區、產量水平以及品種等因素而略有差別。

根據統計,一般每生產1000公斤的新鮮馬鈴薯要吸收氮素4.4——6公斤,磷素1——3公斤,鉀素7.9——13公斤,氮、磷、鉀的比大約為1:0.4:2

馬鈴薯吸收養分量和比例受種植區域、栽培品種、栽培方式等影響,所以生產中需要採取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才能滿足不同品種馬鈴薯正常生長髮育的需要。


從馬鈴薯的需肥規律中看出,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所需要的鉀是氮的2倍,磷的5倍,還需用一定的鈣、鎂、硫、銅等肥料,在施肥中氮、磷、鉀的比例不合理,不能符合需肥的要求,就不能獲得高產穩產。比如有些朋友在給馬鈴薯施肥時,只用氮肥和磷肥,根本不用鉀肥和中量元素等肥料,結果年年產量低而且不穩,就誤認為肥料不好,不知道產量不高的原因是土壤中缺鉀,不施鉀肥和中量元素導致的。

隨著馬鈴薯植株的生長對肥料需求也是有變化的,各生育期吸收的氮、磷、鉀按總吸肥量的百分比為:幼苗期6%、8%、9%;發棵期38%、34%、36%;結薯期56%、58%、55%;因此追肥應該在幼苗期和發棵期進行,追肥過遲會引起莖葉徒長,延緩結薯,導致減產。


馬鈴薯各個生育期的需肥規律

因為生長髮育階段的不同,所需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發芽至幼苗期吸收養分較少,佔全生育期的25%左右;塊莖形成期至塊莖增長期,由於葉片大量生長和塊莖迅速形成,吸收的養分比較多,佔全生育期的50%以上;澱粉積累期吸收養分較少,約佔全生育期的25%;在塊莖形成與塊莖增長的交替時期,微量元素硼、銅對提高植株的光合生產率有特殊作用,在花期噴施硼和銅混合劑有增長光合效率的效果。


二氧化碳氣肥的施用

馬鈴薯在養分充足和莖葉繁茂生長的田塊光合作用也很強,單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供應,往往不足而使塊莖減產,因而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保護地栽培增施大量有機肥、追施碳酸氫氨或二氧化碳氣肥,是改善的土壤物理性狀、補充二氧化碳、提高光合強度、最終獲得馬鈴薯高產的一項極其的措施。

馬鈴薯施肥中存在的問題

1、盲目施肥,氮、磷、鉀比例不合理,施肥時間不科學,不同時期的養分投入比例隨意。有些種植戶盲目增施氮肥,氮肥投入過多,而磷、鉀投入不足,造成作物後期貪青晚熟,抗逆性減弱,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

2、有機肥料投入減少,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隨著馬鈴薯產量和商品率的增加,種植戶過於依賴化肥,有機肥使用量急劇減少,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降低,造成土壤板結,物理性質惡化,土壤耕性、保水保肥性能降低,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下降。

3、中微量元素使用不足。有些地方往往只注重氮、磷、鉀肥的使用,而忽視了作物生長所必需的鈣、磷、硼等微量元素的使用,導致缺素症狀的發生。


馬鈴薯施肥應遵循的原則

1、注重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

馬鈴薯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要獲得高產,以有機質含量豐富,結構良好的土壤最為適宜,生產上必須注重增施有機肥,採取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補施微肥的策略。

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地利力量決定常年產量的55%——75%,其他措施只能起到25%——45%的作用,在一定範圍內有機質含量越高,地力產量也越高,有機肥料是提高和更新土壤有機質的根本措施,作物吸收的部分氮、20%——50%的磷、以及大部分的鉀都來自有機肥。實踐表明,有機肥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近似直線,說明使用有機肥是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措施,也是氮、磷:鉀增產的基礎。合理配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大量營養物質,克服連作土壤中有效礦質元素含量匱乏的問題,可以減輕連作障礙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而適度連作。一般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每畝施有機肥1500——3000公斤。


2、 養分全面及平衡很重要

使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鉀肥,可使馬鈴薯產量發生明顯變化,增產效果隨著用量的增加呈近似拋物線的變化。在同等條件下,氮、磷、鉀肥的適宜用量和最佳配比可獲得馬鈴薯最高產量,表現在結薯個數多、大中薯比例高等特性上,氮、磷、鉀肥比例失衡,會影響馬鈴薯的生長髮育,導致產量下降。過量使用肥料,除了表現為報酬遞減之外,還會嚴重汙染環境。馬鈴薯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因此,在選擇複合肥或配方肥時要要選中氮、低磷、高鉀品種,每畝施硫酸鉀型複合肥或配方肥70公斤左右,氨基酸有機肥40公斤左右。

3、儘量減少碳酸銨的用量

碳酸氫銨雖然能起到增產的作用,但其肥效利用率低,破壞土壤結構,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因此,在馬鈴薯生產中,儘量少用碳酸氫銨。


4、加強耕作層的改良

馬鈴薯的根系新達60到70釐米,相對來說較深,因此只有深厚疏鬆的土壤,才能保證馬鈴薯良好的生長。改良耕作層的土壤環境,是保證生產質量的關鍵,所以在馬鈴薯耕作的過程中,要增加有機肥的使用比例,儘量深耕深翻,熟化土壤,適當延長熟土的時間;如遇連雨天,要開好圍溝、排水溝,保證田間不積水,尤其是低窪田塊,一定要注意保持排水溝的暢通,以利排水。

5、施肥技術要與當地的種植品種和栽培措施相配合

在合理的施肥基礎上,通過添加地膜、稻草等,可使馬鈴薯增產10%以上,採用大壟雙行栽培畝產量可增加400公斤以上,採用適宜的播種期和種植密度,如果馬鈴薯栽培密度過高,其光合效率降低,產量下降。

根據馬鈴薯的生長特性,採取前促、中控、後保的施肥原則,前期儘量可能使馬鈴薯早生快發,多分枝,形成一定的豐產苗架,施肥上以施氮、磷肥為主,中期要控制莖葉徒長,促使營養轉入地下塊莖並使其膨大,後期要防止莖葉早衰,保持葉片光合作用效率,以製造養分供應地下塊莖膨大。

以上介紹了馬鈴薯的需肥特點,和馬鈴薯在這個生長過程中施用肥料應該注意的事項,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草原話三農


如何給馬鈴薯澆肥,首先要了解馬鈴薯的特徵特性,需肥的特點以及對栽培環境的需求。





①馬鈴薯的特徵特性

馬鈴薯就是平時大家說的土豆,它屬於高澱粉的塊莖類作物,它的生育期包括了分苗期,塊莖的形成期與增長期,最後是澱粉積累期。馬鈴薯是由塊莖繁殖生長的,它的形態會因為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

馬鈴薯株高在50~80釐米,它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個部分,塊莖是圓形,卵圓形,或者是長圓形。薯皮顏色是白色,黃色,粉紅,紅色或者是紫色,薯肉為白色,淡黃色和是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是沒有主根的。它只有鬚根系。

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維生素種類含量特別高,單位體積的熱量是相當低。

②馬鈴薯需肥特點

有資料顯示,每生產1000公斤的馬鈴薯需要吸收純氮是3.5~5.5公斤,五氧化二磷是2.0~2.2公斤,氧化鉀是10.6~12.0公斤。氮磷鉀的比例是4.5:2.1:11.3,或者是1:0.5:2.5。從這裡可以看出馬鈴薯需要鉀肥的量是比較大的,是一種典型的喜鉀作物。

馬鈴薯吸收氮磷鉀的數量和比例會隨著生育期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苗期是馬鈴薯的生長期,這個時期馬鈴薯植株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是整個生育期的18%,14%,14%。前期養分的來源主要還是有馬鈴薯的種薯來提供,當種薯發了新根以後,從土壤和肥料中吸收養分。塊莖形成期所吸收的氮磷鉀分別佔到了總量的35%,30%,29%,並且是吸收的速度是很快的。這個階段供肥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馬鈴薯結薯的多少的。到了塊莖的增長期,主要還是以塊莖的生長為主的,這時植株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會佔到總量的35%,35%,43%,而養分的需要量是最大的,吸收養分的速度是僅次於塊莖的形成期。

澱粉積累期葉中的養分會向塊莖轉移的,這時莖葉逐漸的會枯萎,養分的吸收也會減少很多,這時植株吸收氮磷鉀則分別佔到養分總量的12%,21%,14%,這個時間,供應一定的養分對塊莖的形成和澱粉積累有著重要的意義。

馬鈴薯在整個的生育期中,如果氮肥過於多(尤其是生長期)也會促進植株的徒長,組織柔嫩,會推遲塊莖的成熟而使產量降低。

磷促進植株生物健壯,可以提高塊莖的品質和耐貯性,同時增加澱粉的含量,提高產量。如果磷不足,那麼植株和葉片就矮小,當然光合作用會減弱,導致產量降低,薯塊就容易發生空心鏽斑,硬化,不易煮爛,當然是會影響食用的品質。

鉀是能夠促進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會加速養分的運轉,讓塊莖中澱粉和維生素的含量增多。如果出現了鉀不足的時候那麼植株生長就會受到抑制,表現出來的是地上的部分矮化,節間變短,株叢密集,葉片小從暗綠色逐漸地變成了古銅色,葉緣變成了褐色最後是枯死,這時馬鈴薯薯塊多半是呈長形或者是紡錘形,食用的部分呈灰黑色。還有一點就是馬鈴薯對於硼,鋅都是比較敏感的,硼是有利於薯塊膨大,防止龜裂,對於提高葉片的淨光合速率是有著特殊的作用。


㈢馬鈴薯栽培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①溫度

馬鈴薯在4℃以上它的塊莖的芽就可以開始萌動,在0℃以下塊莖會受凍。馬鈴薯塊莖貯藏的最佳溫度在0~4℃。馬鈴薯是比較喜歡冷涼氣候的作物,塊莖上面的芽最適合的萌發溫度是在12~16℃,在18~25℃的時候發芽是很快的,但這種方法長成的幼苗苗體是很弱的。塊莖發育的適宜的土溫是16~18℃,最好是不要超過21℃是為最好的。如果高於25℃時是不利於塊莖膨大,甚至是會停止生長的。

②水分

塊莖形成期是需要水分最多的時候,在結薯的初期和盛期,要求土壤的相對持水量是在70%~80%是比較適宜的。到了結薯的末期,土壤的相對持水量是60%時是比較適宜的。所以說早熟的馬鈴薯品種在地上部孕蕾期到開花的末期,莖葉會迅速生長,塊莖大量的形成是需水量最大的。


中熟的品種在開花後一直到莖葉停止生長前的的整個階段,都是屬於膨大期的。他比早熟期的需水期是更要長的。

③光照

馬鈴薯是喜光的作物,在生育期間,如果光照強度不足或者是栽培過於密,會出現莖葉的徒長,導致塊莖形成推遲抗病能力降低。日照時間的長和短,直接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長日照是可以促進莖葉的生長和現蕾開花的,而短日照是有利於塊莖的形成的,如果每天11~13個小時的日照下,莖葉發達,它的光合作用也是很旺盛,塊莖的產量也是比較高。


④土壤

馬鈴薯適宜於表土深厚,結構疏鬆,排水透氣良好,並且是富含有機質土壤來種植。,比如說壤土或者是沙壤土。如果土壤黏重會影響根系的發育和塊莖膨大,導致塊莖畸形,芽眼就凸出,薯皮會粗糙。馬鈴薯是適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在鹼性的土壤中馬鈴薯容易的瘡痂病。

馬鈴薯正確的澆肥方法

馬鈴薯的施肥技術應該遵循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並適當的追肥的原則。

沒玩了

①基肥

馬鈴薯是塊莖的作物,它喜歡疏鬆的沙性土壤,要求氣候是涼爽的。基肥應該重施,用量一般情況下要佔總施肥量的2/3以上,氮肥的用量大約要佔到50%,必須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再補施一定量的化肥,特別是磷肥和鉀肥。這樣是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的。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結薯。

具體的施肥量是:建議每畝地施入有機肥是2500公斤,尿素是15公斤,過磷酸鈣是20~30公斤,鉀肥是10~12公斤。或者是高氮高鉀型的複合肥40~60公斤,如果是在高產的地區要適當增加施肥量。基肥的施用方法是在種植前進行溝施或者是穴施,注意化肥要施於離開種薯2~3釐米處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和種薯出現直接的接觸,在施肥以後要蓋土。



②追肥

◆黏土,壤土地追肥

❣團棵期

建議每畝地追施三元素的複合肥20公斤加硫酸鉀7.5公斤。施用的方法是開溝條施或者是挖穴點施都可以。要注意在施肥後必須要先用細土覆蓋避免揮發產生損失,然後再澆水,有利於溶解。

❣塊莖膨大期

建議每畝地用三元素複合肥3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混合來追施。

◆沙土地追肥

在齊苗以後,每隔15天左右,每畝地要用三元素複合肥12~15公斤,進行追施,共要追施3~5次。追施的方法是開溝或者是挖穴,在施肥以後要用土覆蓋。然後再澆水,也可以在雨後來追施。

馬鈴薯在開花以後,主要是以葉面噴施磷鉀肥,建議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如果要是缺氧的話,可以增施100~150克的尿素,每10~15天要噴一次,連續的噴2~3次。馬鈴薯對於硼和鋅是比較敏感的,如果土壤缺硼或者是缺鋅,可以用0.1%~0.3%的硼砂或者是硫酸鋅來根外噴施,一般情況下是7天噴一次,每畝地用要連續噴兩次。每畝地要用溶液50~70公斤公斤就可以。



馬鈴薯是喜鉀的作物,在平衡施肥的過程中要特別的重視鉀肥的應用。注意不要過多的施用含氯肥料,比如像氯化鉀,應該選用硫酸鉀,否則都會影響馬鈴薯的品質。


黃曉紅果果


馬鈴薯種植時我們一般施兩次肥。

首先,種植時期施肥

在播種馬鈴薯時我們可以用農家肥或化肥,如果是用農家肥,我們可以提前一兩天把農家肥澆在地裡,讓土壤完全吸收後即可播種。如果是使用化肥,一般第一次播種時期我們首選尿素。如果是一行一行種,可以把尿素撒和馬鈴薯種子一起撒在行裡面進行播種,如果是種植面積小,可以採用點種,即挖窩種,可以把土豆種子和一小把尿素一起扔進窩裡面進行播種。

其次,成長果實時期施肥。

在馬鈴薯開花之前我們就可以鋤苗了,鋤苗即是鬆土,也是給馬鈴薯苗周圍堆土,這樣可以使馬鈴薯長果實時期就不能破土露出來,露出來馬鈴薯果實就會變綠色,味道就不好了。所以我們在鋤草時就再一次給馬鈴薯施肥,第二次我們一般使用氮氨化肥,把化肥直接施到苗的下面,用土蓋住即可。氨肥有利於馬鈴薯根莖的成長,可使馬鈴薯長得更大。

馬鈴薯種植時我們一般就施兩次肥,兩次的施肥不一樣,第一次使用尿素有利於生根發芽,第二次使用氨肥有利於使馬鈴薯果實的生長。最好還是選擇農家肥,因為農家肥可以直接澆在地裡,而且為有機肥,更綠色,更健康。


秦安小農人


馬鈴薯是全國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因此具有很高的種植價值,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為之重要的環節就是施肥,要知道施肥可是直接影響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因此在種植馬鈴薯時,一定要對施肥事項有一定的瞭解,具體操作如下:

一、施肥用量

1.南方地區土壤缺鉀多,需增施鉀肥。

2.北方地區土壤缺磷多,需增施磷肥。

3.馬鈴薯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肥料種類和肥料數量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施肥時需根據馬鈴薯生長髮育合理施肥。

4.馬鈴薯幼苗期吸肥量少,發棵期會快速生長,到結薯初期會進入吸肥量頂峰,而之後又會急劇下降,因此施入氮、磷、鉀肥時,三要素施肥量要佔總吸肥量的百分比計算。

5.氮、磷、鉀:發芽期到出苗氮磷鉀分別佔6%、8%和9%;發棵期分別為33%、34%和36%;結薯期分別為56%、58%和55%。

二、施肥方法

1.重施基肥

A、馬鈴薯屬於塊莖作物,適合種植在疏鬆的砂性土壤,而且氣溫涼的地區,在施肥時需施入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有利於生長和結薯。

B、基肥中氮肥用量約佔50%,施基肥的方法為種植前溝施或穴施兩種方法,具體施肥量為每畝地產量為1500kg的田地,每畝地施入有機肥1500-2500kg、尿素20kg、普鈣20-30kg、鉀肥10-12kg,或高氮高鉀型的複合肥40-60kg,對於高產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加施肥量。

C、在施化肥時,不能距離種薯太近,最好是離種薯2-3cm出施肥,施肥後覆土。

2.及早追肥

A、馬鈴薯追肥時要結合馬鈴薯生長時期合理施肥。

B、馬鈴薯幼苗期施肥:追施氮肥,同時結合中耕培土,每畝地用尿素5-8kg兌水澆施,有利於保苗。

C、馬鈴薯開花後施肥:主要以葉面噴施磷、鉀肥,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如果這段時期缺少氮肥,可以增加100-150g尿素,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

D、馬鈴薯土壤缺硼或缺鋅: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鋅根外噴施(每畝地用溶液50-70kg),每隔一週噴施一次,連續噴施兩次。

E、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不要施入太多的含氯肥料(氯化鉀),應選用硫酸鉀。




鄉野胖丫


想要馬鈴薯高產該如何施肥,馬鈴薯的需肥特點,值得一看!

一般來說,馬鈴薯的產量比較高,但是馬鈴薯需要的肥料量很大。一般來說,每500公斤塊莖必須吸收2.5公斤氮、1.0公斤磷和4.5公斤鉀。因此,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有必要增加肥料的用量。馬鈴薯如何高產施肥?

馬鈴薯的需肥特點

苗期氮、鉀佔吸收總量的20%以上,磷佔吸收總量的15%左右,芽、花期佔吸收總量的70%左右,氮、磷佔吸收總量的70%左右。生長後期氮磷吸收較多,分別佔30%和20%,對鉀的吸收較少。大約百分之五。

馬鈴薯吸收肥的總體趨勢在前期和中期較多。此外,不同品種對馬鈴薯肥料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馬鈴薯應根據各時期施肥需求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施肥方法進行管理。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施肥!

1、施足基肥

馬鈴薯施肥以基肥為主,佔總施肥量的40%以上。基肥常與有機肥、化肥、整地或土壤覆蓋配合施用。在馬鈴薯生長初期,氮、鉀吸收量較大,適宜在適當施磷條件下施用氮鉀肥,如含177-17017硫的複合肥。建議每畝施用高鉀復混肥80 kg左右。

2、早施追肥

根據馬鈴薯對肥料的需求,在馬鈴薯發芽前除草、土培、降雨三者有機結合進行追肥效果較好。為了提高群體光合生產力,早熟品種應在早熟期追肥。開花後不再施用氮肥,以避免地上部分生長,增加養分消耗。只有施用鉀氮肥,才能有效地增加光合面積,促進塊莖膨大,提高產量。建議選用15-6-20C12-12-17高鉀、中氮、低磷複合肥,基本滿足追肥期對馬鈴薯肥料的需求。

3、適當根外追肥

土豆還需要更多鈣、鎂和硫中的微量營養素。因此,為了提高馬鈴薯的抗病性和產量,必須根據土壤肥力和馬鈴薯生長情況,及時施用外源肥料。在這一時期,主要的肥料類型是高鉀灌溉,通常在開花後兩次。

總之,馬鈴薯作為一種高產作物,需要大量的肥料,特別是鉀肥和氮肥.以上總結的研究成果可供廣大馬鈴薯農戶參考,但大量施肥的需要並不意味著我們盲目地施用大量化肥,我們應該適應當地的情況。根據當地土壤肥力,及時合理施肥,以有效提高作物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何幫金


馬鈴薯要求氣候溫涼,喜歡疏鬆的砂性土壤,生育期短,施肥時應有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這樣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有利於生長和結薯,基肥的施用量佔總施肥量的70%以上,同時適當配施氮、磷、鉀化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可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馬鈴薯在各個生育時期所需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又不相同,從發芽至幼苗期主要利用塊莖中所含營養物質,所需營養較少,高寒山區氣候冷涼,前期溫度較低的地方,如果過多追肥也容易引起燒苗。夏季雨水來臨,是馬鈴薯追肥的關鍵時期,追肥分兩次:一是保苗肥,在齊苗後苗高約15釐米時進行,結合中耕培土每畝用尿素5-8公斤兌水澆施,促進莖、葉生長;二是促薯肥,在植株發棵期和結薯期進行,滿足結薯所需的養分,促進早結薯,多結薯。第二次追施及中耕除草在現蕾時株高約40釐米時進行;追肥中的2/3氮肥重追保苗肥,餘下的1/3氮肥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追施促薯肥。馬鈴薯是高產喜鉀作物,馬鈴薯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為2∶1∶4,可見馬鈴薯對鉀肥的需求量,促薯期每畝施硫酸鉀10公斤,施肥後立即起壟培土,同時進行中耕除草;鉀肥的施用對產量提高的作用明顯,硫酸鉀效果。鎂肥對馬鈴薯也有明顯的增產效果,硼砂鎂肥等微肥一般在初花期開始進行葉面噴施,隔7天一次,連續三次,濃度掌握在硼砂0.05%,硫酸鎂0.5%。馬鈴薯開花後,一般不進行根際追肥,特別是不能在根際追施氮肥,否則施肥不當造成莖葉徒長,阻礙塊莖的形成、延遲發育,易產生小薯和畸形薯,幹物質含量降低,易感晚疫病和瘡痂病。馬鈴薯開花後,主要以葉面噴施方式追施磷、鉀肥,每隔8-15天葉面噴施0.3%-9.5%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畝,連續2-3次,若出現缺氮現象,可增加100-150克尿素噴施。通過根外追肥可明顯提高塊莖的產量,增進塊莖的品質和耐貯性。







外面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基肥

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用量為每公頃22.5~45噸。施用方法依有機肥的用量及質量而定,量少(每公頃15噸)質優的有機肥可順播種溝條施或穴施在種薯塊上,然後覆土。粗肥量多時應撒施,隨即耕翻入土。磷、鉀化肥也應作基肥施用。

種肥

在播種薯塊時施用,用過磷酸鈣或配施少量氮肥作種肥。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薯。許多地區有用種薯蘸草木灰播種的習慣,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起種肥作用。

追肥

多半是用氮素化肥,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前茬作物、灌溉、密度及磷肥施用水平而有所不同。在不施有機肥條件下旱作時,氮肥作追肥效果較差,以作基肥為宜,施氮量一般為每公頃60kg氮。如果現蕾期能澆一次水,則提高到90kg氮,澆水前開穴深施。對甜菜、高粱之後種植的馬鈴薯應適當增加氮肥用量到每公頃105kg氮;密度增大或配施磷肥時,氮肥用量應增加到每公頃135kg氮。總之,馬鈴薯的氮肥用是根據條件每公頃施用60~135kg氮,在馬鈴薯開花之前施下。開花後一般不再追施氮肥。在後期,為了預防早衰,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噴施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作根外追肥。



小張121213


在我們地方種植馬鈴薯一般都是釆取先耕地再種植,也有就地開挖再種的。但澆肥的基本方法在我們這裡通常都都是一次性肥施夠的。因為我們地方,土地比較肥沃,又是黑土地,而且我們地方天氣較冷,太陽天較少,多數為陰雨天。所以我們地方種植馬鈴薯基本上中途是不澆肥的。






北方的郎161765506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馬鈴薯是茄科植物,又稱土豆、洋芋等,其食用部位是地下莖。馬鈴薯富含澱粉(佔10%~25%),粗蛋白(2%~4%),可糧菜兼用,在工業上用途也較廣泛。

馬鈴薯是須根系,種薯塊莖發芽後,先從幼芽基部長出初生根,這是馬鈴薯的主要吸收根群,它水平延伸30釐米後向下紮根,可深達60~70釐米。次要吸收根群是在初生根長出後發生於芽的葉節上的3~5條匍匐根,主要呈水平生長。馬鈴薯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一般旱地均可栽培。它最喜pH5.5~6的沙壤土。因為馬鈴薯的根系伸展和塊莖生長需氧量高於一般蔬菜,所以它最適於富含有機質,耕層深厚的沙土或沙壤土。馬鈴薯的吸肥規律與其生物學特性有關,馬鈴薯的生育期分為休眠期、發芽期、幼苗期、發棵期和結薯期。其吸肥量隨生長時間秧棵增重而增加,苗期少,發棵期陡然上升,結薯初期達到吸肥量最高峰,然後急劇下降。莖葉中的氮磷鉀以開花期為最高,因此在施肥上,開花期以前要以促根、壯秧為中心,促使莖葉充分生長,使具有較高的同化能力,隨著塊莖的膨大,養分同時進行轉移,塊莖中的養分含量最終佔到總吸肥量的氮70%,磷90%,鉀70%。因此馬鈴薯施肥宜早。在三要素中,對生育和產量影響最大的是氮,如果缺氮,從生育初期即呈現缺氮特徵,其次是鉀,如鉀不足,雖在生育初期看不出來,開花期以後會出現缺鉀特徵,磷的影響較前兩者為小。每生產1000千克塊莖需氮(N)5~6千克,磷(P2O5)1~3千克,鉀(K2O)12~13千克。在中等肥力的土壤,如果畝產達2000千克,施有機肥較充足(如1000千克),則只需每畝追施氮(N)4.5~7千克,磷(P2O5)約1.5千克,鉀(K2O)1千克。此外,磷、鉀對澱粉合成有密切關係,磷、鉀充足對提高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顯然是重要的。馬鈴薯是忌氯作物,氯使澱粉含量下降,故不可施含氯肥料如氯化銨、氯化鉀等。因各地栽培馬鈴薯以春作為主,故以此為例,介紹馬鈴薯的施肥技術。

(1)整地、施足基肥。馬鈴薯是地下莖作物,喜松暄土壤,為使植株生長茁壯,結薯良好,應在冬前深耕整地,施足基肥,以改良土壤,促進發根。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千克,1/2翻入耕作層,另1/2有機肥與化肥可作為種肥在播種前開溝施於播種溝中。化肥用量為硫酸鉀2.5~5千克/畝,磷酸二銨5.0~7.5千克。種肥可促進發芽期種薯中的養分迅速轉化供幼芽與根的生長。若地力差,施肥量酌加。

(2)發芽期(萌芽至出苗)無需施肥。這階段中芽伸長,髮根和形成匍匐莖,營養和水分主要靠種薯,無需再追肥,只要保證土壤疏鬆透氣,根系呼吸暢通即可。

(3)幼苗期及時追氮肥。幼苗期(出苗至團棵)仍以莖葉和根的生長為中心,生長速度快,頂端孕育花蕾,側生枝葉開始發生,團棵前後匍匐莖尖端開始膨大,形成塊莖。在施肥上,應緊緊配合其生長快速的特點,力求早施氮肥,可於出苗展葉後每畝追施兩次氮(N)2.5~5千克,摺合尿素15~30千克。同時加強澆水中耕。

(4)發棵期施肥要慎重。發棵期是指從發棵至主莖頂葉展平,此期根系繼續擴展,莖葉生長加快,塊莖可膨大至3~5釐米,它是以發棵為中心轉到塊莖旺盛生長為中心的轉折階段,此時建立起強大的同化系統是保證旺盛結薯的重要基礎。其形態標誌,早熟品種大致從現蕾至始花;晚熟品種則於第二花序開放。這階段的管理重點是協調好製造養分、消耗和積累養分這三個方面,既要促使莖葉具有較強的同化功能,又要控制莖葉,不使其瘋長,促進養分迅速向塊莖運轉,促進結薯。所以發棵期追肥要慎重,特別是氮肥,需要補肥時要麼放在發棵早期,要麼等到結薯初期。否則會因秧棵過旺而延緩結薯。若在轉折期秧棵太盛,可噴0.2%的矮壯素控制。

(5)結薯期可葉面噴肥。結薯期以塊莖膨大為主,期間莖葉發展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運轉,塊莖迅速膨大,尤以開花期的十餘天為快,大約一半的產量在這一階段形成。追肥宜在開花期進行,以磷、鉀肥為主,施磷、鉀肥可使馬鈴薯澱粉含量提高,從而提高其品質和產量。又因馬鈴薯葉面大,角質層較薄,為葉面噴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故可在開花期每畝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1~2次。總之,馬鈴薯施肥仍是以有機肥為主,施足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並持續供給含有微量元素的全面養分,追氮肥宜早,只供提苗和發棵,開花期追施磷、鉀肥效果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