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助武川特色農產品“俏”起來

快到晌午,武川縣大青山鄉阿路板村,68歲的高蘭半和親戚們一起忙著做莜麵。高蘭半的兒女們在南方打工,老伴兒去世後獨居的她腰又受了傷,生活艱難。

這一天,她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來自廣東的徐家燕將高蘭半的10畝燕麥全部訂購,這是徐家燕第二次來武川訂購燕麥。

每年的內蒙古武川(國際)燕麥文化節,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收購商前來與農戶簽訂收購訂單,落實消費扶貧。

提及對武川縣的第一印象,來自北京密雲的收購商郭玉惠說:“這裡的景色美,種出來的燕麥香!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武川燕麥,我會把這一優質的農產品帶給更多的北京消費者。”

“一輩子在這裡種莊稼,現在有你們作後盾,我們心裡更踏實。” 大青山鄉孟溝村67歲的村民薛銀財,向內蒙古燕谷坊浙江分公司副總經理馮祺一行表達著謝意。地方龍頭企業燕谷坊,將武川縣作為基地,以訂單的形式收購燕麥。

薛銀財種植的燕麥品質好卻因為交通不便賣不出去。燕谷坊公司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幫助銷售。馮祺說:“我們通過多簽訂單,不僅可以找到優質的貨源,還能改善貧困農民的生活,一舉兩得!”

消費扶貧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植燕麥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還為當地部分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

在門頭溝區商務局組織的農產品展銷會上,北京市民萬景麗買了不少產自武川縣的土豆和燕麥,她還發微信朋友圈為武川的產品做起了“推銷員”。“消費扶貧”的助銷模式也受到了現場眾多消費者的認同。

不久前,武川縣供銷社帶領當地14家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龍頭企業,攜40餘種農產品赴北京市參加門頭溝區2019年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

活動中,武川縣供銷社分別與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及門頭溝分中心確定了常年銷售合作事宜,在參加門頭溝區商務局組織的農產品展銷會期間,依託“綠色健康”的品質優勢,武川縣農產品廣受北京市民好評,日均銷售達4萬餘元。武川縣供銷社主任董成高興地說:“許多人一聽說是來自武川縣的有機農產品,都紛紛上前選購,甚至還出現了搶購現象。”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注入了內生動力。呼和浩特市發佈的《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就是動員社會各界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調動貧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產業持續發展。(記者 楊彩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